道家思想:“玄学”的出现是中国道儒两家的一个重要融合,对后世影响深远
“玄学”是一个专有名词,特指中国魏晋时期的一种哲学思潮道家思想。
在国外,“玄学”也有专用译名,英语是“Dark Learning”道家思想。大概因为汉字的“玄”,有“黑色”的含义。国内很著名的百科全书,使用“metaphysics”作为“玄学”的英文译名,这应该不很贴切。
烧纸钱 烧金元宝 烧寒衣 烧纸扎 代办视频
加师父微信 免费查看度亡视频 wangzijinci
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哲学家西周用《易·系辞》中的“形而上者谓之道”翻译西方的“metaphysics”,由此产生了“形而上学”和“哲学”二词道家思想。清末,严复将“metaphysics”译为“玄学”,但响应者寥寥。最后,人们还是接受了“形而上学”和“哲学”这两个说法。“玄学”译为“metaphysics”,大约是这样倒推回去的。
当然,后世亦有以“玄学”泛指一切抽象理论的说法,这多少带有贬义了道家思想。
“玄学”之得名,因这一“流派”依托“三玄”——《老子》、《庄子》和《周易》立论,来宣扬自己的思想道家思想。
《老子》云:“玄之又玄,众妙之门道家思想。”这既被认为是指道家学说,又包含深奥、玄妙之意。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曰:“庄、老、周易,总谓三玄”。
何晏
“玄学”的创始人,是三国时曹魏大臣何晏以及魏晋经学家王弼道家思想。
这两个人,依据道家思想,主张“贵无”,认为一切存在物——“有”,皆由“无”产生,因此要以“无”为本;并认为,“名教”,即“伦理纲常”出于自然,强调“无为而治”道家思想。
在这两个人之后,“竹林七贤”之一的向秀和西晋太傅郭象,反对“无”中生“有”之说,认为万物“自生”、“独化”;不过他俩也认为“名教”与自然一致,当时的统治秩序完全合理道家思想。
另外,阮籍、嵇康、裴頠等,亦是“玄学”代表人物道家思想。
概括来说,魏晋“玄学”,其主要特点是——第一,把《老子》《庄子》所说的“玄”看作“道”,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道家思想。第二,把探讨“有无”,作为探究世界本体的基本内容。这也是其哲学核心。第三,以解决名教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作为其哲学目的。认为“名教”是“末”,自然是“本”,名教是自然的必然表现,两者是本末体用的关系。第四,以“辨名析理”,作为其哲学的思维形式。“玄学”重“名理之辨”,善作概念分析与推理。“辨析名理”,是其思维形式的基本特征之一。第五,以“得意忘言”,作为其哲学研究方法。“玄学”针对汉儒支离繁琐的“解经”方法,强调在论证问题时应注意把握义理,反对执着言、象,提出“得意忘言”、“寄言出意”等方法。“玄学”并以《老子》《庄子》思想注解《易经》《论语》。
或曰,魏晋“玄学”,是为了抵制汉代儒学道家思想。这个说法未必准确。
东汉末年,战乱频仍,汉儒学迅速衰落,很多经籍亦大量亡佚道家思想。
此时的一些贵族知识分子,看到包括“名教”之学的儒学对于治国济世作用有限,因此觉得必须“另辟蹊径”,这才形成了以老庄为主重新解释儒学的思想潮流道家思想。
“玄学”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重要的“道”“儒”融合道家思想。而且,这种融合,对此后的“儒”“道”“释”融合,亦有重要影响。
所以,第一,“玄学”兴起,是源于汉代儒学衰落,为弥补儒学之不足而形成的道家思想。第二,“玄学”来源,是汉代道家、黄老之学演变发展而来而成的。第三,“玄学”风格,是由汉未魏初的“清谈”之风直接演化的产物。
“玄学”,一方面,反映了一部分贵族知识分子对当时社会严重乱象之不满;另一方面,也是这些人力图为当时的统治阶层提供一种新的哲学思想武器道家思想。这与豫章太守梅赜伪造一部孔安国作传的《古文尚书》是同样的出发点。
“玄学”,既有其“玄而又玄”的空谈一面;同时,又标志着中国哲学在着重探讨现象世界之后更根本的本体上的一次飞跃道家思想。
东晋以后,“玄学”逐渐衰微,但其影响极为深远道家思想。
代烧服务——代烧金元宝——代烧纸钱
加师父微信 查看代办视频 微信:wangzijinci
本文链接:https://fuzhoufashi.com/index.php/post/13474.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文章涉及到您的权益及版权,还麻烦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谢谢配合。 特别提醒:如文章中有涉及到祭祀风俗、民间习俗等,皆为民间一种美好寓意,请科学看待,切勿封建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