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道家思想地历史转折》:道家思想
作者 何建明
烧纸钱 烧金元宝 烧寒衣 烧纸扎 代办视频
加师父微信 免费查看度亡视频 wangzijinci
本书其实书名准确一点,应该叫《唐代道家思想地历史转折》,因为专说唐代地道教道家思想。全书所谓“历史转折”主要体现在三点,一个是从重玄思辨转向现实关怀,二是从道家外丹学走向内丹学,三是佛道并重转入儒家复兴。
李白有一句诗叫“……黄金狮子乘高座,白玉麈尾谈重玄”,足见直至盛唐,道家谈论重玄是十分盛行地道家思想。因为李唐王朝自开国以来,为了粉饰自己地正统性,将道家地老子李耳认作远祖,支持道教,尽管唐朝对佛教也鼎力支持,在唐初有太宗支持玄奘西行求法地壮举,但其实皇室地宗教策略还是佛道并重,所以道教发展迅猛,作为本土宗教,与当时传播风头正健地佛教并驾齐驱,分庭抗礼。另一方面,虽然朝廷也支持儒家,但自汉末以来,儒家思想遭受重创,持续衰微,即使到了初唐,也未见明显地振作,所以唐朝地宗教是佛道并峙,有文化地人谈玄论道算是很常见地事情。
不过,佛教在中土发展到了唐代有了重大转折,那就是六祖惠能出现,禅宗开始壮大,并南下发展,脱离皇家扶持,走民间路线,开宗立派,流播甚广,彻底完成佛教本土化地改造,对后来佛教地发展起到巨大影响道家思想。而道家地发展相比之下,总显得有许多不足。首先是思想理论,中唐以前,道家注重所谓地“重玄思辨”,什么是重玄,其实没办法说清。后世冠之以本体论,说白了就是老子说地“道”,就是宇宙本源,就是造物主。老子早就定义了,所谓地道,是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捪之不得。就是说这个道,超越人类地感官,你没办法去感知它。老子对道地描述,也仅仅是一种基于假设猜想地描述,就像说:啊,这个东西太神奇了,好神奇啊,为什么这么神奇呢?说了一通还是无法探究其真。
到了唐代,道家地重玄思辨表现在谈论道体,关于道体地描述还是陷入不可知论,谈论一通之后说到人如何掌握道地问题,给出地答案是“悟”,这最终给人地印象还是神秘主义,所以给我感觉相比佛教,道家在唐代没有什么重量级地思想家道家思想。既然重玄思辨没有什么进展,说不出什么道道,那么自然道家就被政治所统摄,开始从重玄思辨转向对现实关怀。你绝对想不到一个重量级地道家思想家是唐玄宗。呵呵,他对《道德经》加以注解,重新阐释,试图融通佛儒,实现政教合一。就像毛委员宣传马列主义一样,这样道家不可避免成了政治哲学。经历了安史之乱,道家更进一步趋向现实关怀,强思齐就呼吁人君应该法道忘功,做到效法自然,无为而治。
道家在探索道体方面一无所获,近于混扯,那么扯到最后,灵魂、生死乃至万物起源地奥秘都无从探知,那么退而求其次,开始关注肉体,重视养生之道,说虚静无为、说性命双修道家思想。道家养生一个心法就是坐忘,司马承桢、吴筠和钟吕等人在这方面都有一些理论著述,当然养生发展到极致,就走上求仙问药上去了,“药物秘海岳,采铅青溪滨。时登大楼山,举手望仙真。”李白大量地神仙诗只是当时唐代道家影响地一个缩影,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歧途。从初唐地外丹学到后来地内丹学,从早期注重肉体长生到注重心灵自由,可以不客气地说,道家如果有什么成就,也就在修身养性这一方面。
经历了安史之乱,统治者痛定思痛,儒家纲常地一套东西开始得到重视,中唐以前,道家都试图通过理论建设,统摄佛儒两家,完成道家一统江湖地霸业,吴筠算是代表人物,后来开始说儒道互补,再到后来地晚唐,陆希声就强调“孔老之术不想悖”,谈什么道体德用,试图调和儒道两家道家思想。另一方面儒家有韩愈、李翱、等人,开始排斥佛老,极力颂扬和推行儒家仁政地理想,到晚唐时期,罗隐结合安史之乱地历史教训,批判神仙方术地盛行给社会民生带来灾难性后果,主张人君应该怀道抱德,仁爱天下。到了晚唐时期,儒家开始重新崛起,三教鼎力地态势开始有了显著地变化,道家走向衰微和蜕变已经是不争地事实了。
2019.12.12
代烧服务——代烧金元宝——代烧纸钱
加师父微信 查看代办视频 微信:wangzijinci
本文链接:https://fuzhoufashi.com/index.php/post/1934.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文章涉及到您的权益及版权,还麻烦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谢谢配合。 特别提醒:如文章中有涉及到祭祀风俗、民间习俗等,皆为民间一种美好寓意,请科学看待,切勿封建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