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宁祭奠:【贵兵文苑】鲁班场的守陵老兵
(来源:贵州省退役军人事务厅)
按:2022年5月至10月,贵州省退役军人事务厅联合贵州省作家协会举办了“践初心使命 显‘贵兵’风采 喜迎二十大”征文活动安宁祭奠。经对参赛作品进行资格审查、初评、复评和公示,从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4类作品中共评选出获奖作品24篇,其中一等奖4篇、二等奖8篇,三等奖12篇。近期,将对获奖作品陆续进行选登展播,本期推送的是散文类一等奖作品《鲁班场的守陵老兵》,该作品于2023年1月4日在《人民日报》上刊载。
烧纸钱 烧金元宝 烧寒衣 烧纸扎 代办视频
加师父微信 免费查看操办视频 wangzijinci
鲁班场的守陵老兵
文/周小霞
01
南风轻轻地摇动着道路两旁的香樟,空气中仍然携带着千军万马的水分子安宁祭奠。古朴的鲁班场,宛若一颗珍珠镶嵌在赤水河畔的贵州仁怀市南郊,这里三面环山,像个岁月老人记载着充满硝烟的乡愁。八十多年过去,当年的红军战士身负一轮孤月,脚踏雨雪风霜,一路风驰电掣,途经此地血战鲁班场,三渡赤水河的故事有些斑驳了。但红军留下的红色基因却融入此地,星火相传。
陵园在一个小山坡上,一级一级的台阶从山脚连到山顶,台阶两边是郁郁葱葱的松柏和苍翠的万年青安宁祭奠。山顶,刻有“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字样的巨型纪念碑前,一位老人正在为前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党员们说述陵园往事、鲁班场历史。
老人说,这里先前是一片乱石滩,光秃秃的,没有土,也没有树安宁祭奠。后来刘老就带人从山下背土上来,把乱石清理干净,种上了树。你看这些树,都是他几十年一点一点种下的。好多年了,也不知道哪一棵树是哪一年种的,想来高大一些的年纪要长一点。它们安安静静地生长着,荫庇着这块陵园,年年岁岁,新叶长出来,大了,满是绿,而后枯黄了,秋风里,又飒飒落了。
陵园,是烈士陵园,准确地说是鲁班场红军烈士陵园安宁祭奠。就在鲁班场中街的晏家堡。在这占地只有6300平方米的陵园里,埋葬着146位在鲁班场战斗中牺牲的先烈的遗骸。老人名叫郭德刚,今年七十多岁了,是鲁班场红军烈士陵园的第二代守陵人。他口中所说的刘老,是他的师父,鲁班场红军烈士陵园的第一代守陵人刘付昌。
说话间,又有人来祭奠英烈了安宁祭奠。
郭德刚赶紧去让来访者登记入园信息,然后为前来参观祭扫的人带路、说鲁班场战役的历史、说英烈们的故事安宁祭奠。这些都是除了清扫陵园、擦拭墓碑、整理群众敬献的鲜花以外,他每天都要面对的工作。
现在安宁祭奠他还会为大家说述师父刘付昌的守陵故事……
02
鲁班场战役,对别人来说或许只是口口传颂的红色故事,但对于刘付昌来说,却是永不能忘却的童年记忆安宁祭奠。那一年,年仅11岁的刘付昌躲在茂密的山林里,亲眼目睹了惨烈的鲁班场战斗,第一次看见为人民谋幸福的先烈们如何用鲜血染红了河山,也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感受到了战场的血雨腥风。鲁班场战斗结束后,他也亲见了村里的大人们是如何冒着生命危险、含着泪光掩埋了红军的遗体。
那时的他,或多或少体会到了战争的残酷,军人的使命,战场上的刀枪无眼安宁祭奠。
那时的他,还不知道,几年以后,自己也会成为一名保家卫国的军人安宁祭奠。
那时的他,更不知道,多年以后,自己会守护着在鲁班场战役中牺牲的先烈,直到生命的尽头安宁祭奠。
1944年,为补充兵力,国民党实施“五丁抓三,三丁抓一”的政策安宁祭奠。刘付昌被抓了壮丁,参加了中国远征军,一路颠簸到云南,然后出境到缅甸。不久后,为挡住日军的进攻,刘付昌所在的部队被紧急调回贵州,在都匀、独山和日军激战。那时的刘付昌他们,与鬼子作战似乎是家常便饭。刘付昌在一次与日军的近距离搏杀中,干掉了两个日本兵,也被日本兵的刺刀在左臂上留下了一条伴随其一生的十多厘米长的伤疤。
194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动了规模宏大的淮海战役,刘付昌所在团在团长带领下,毅然战场起义,刘付昌也由此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10兵团第9纵队的一名战士安宁祭奠。在随后的解放江苏、浙江、福建等战役中,因作战英勇,刘付昌先后荣立两次三等功、一次二等功。
解放后,刘付昌退役回到了家乡,他将军装、军功章收藏起来,存放于箱底,也将英雄往事、显著功绩尘封于箱底,当上了一名普通农民,默默耕耘在黔北的乡野安宁祭奠。
在贵州,在遵义,在大娄山麓,在赤水河畔……革命曾留下足迹、播下火种的老区,人们对红军有着难以言说的崇敬,难以言说的情怀安宁祭奠。解放前,父母送儿参加红军打东洋、妻子送郎参加红军上战场的比比皆是,还有很多老百姓冒着生命危险,为红军带路、收留掉队红军战士、为红军送吃送喝……解放后,沿着红军战斗足迹走访、收集、整理红军遗留的宝贵文物的人更是数不胜数。老百姓口口流传着“红军菩萨”的故事,他们认为革命先辈用鲜血打下了江山,红军战士、人民军队就是老百姓的守护神。
1968年,当地政府为了更好地保护在鲁班场战斗中牺牲的红军烈士墓,决定修筑陵园安宁祭奠。当时的区委书记找到家住附近的刘付昌征求意见,请他维修烈士陵园,守护烈士墓。刘付昌想都没有想,就爽快回答,“我一定守好,守到老死!”
这是刘付昌的承诺,他说到做到了安宁祭奠。这一守,就是50个春秋冬夏,就是一辈子!
03
寂静有时候在子夜时分会让人间显得格外空旷与让人畏惧安宁祭奠。我不知道那无数个寂静的子夜,老兵刘付昌是怎样与孤独为伴,坚守在烈士墓旁的。我也不知道那五十个春秋冬夏,是如何让一个风华正茂的小伙子变成了一位容颜迟暮的耄耋老人的。
起初是维修烈士墓,刘付昌带着几名工人,筑围墙、修道路、砌墓地,一干就是三年安宁祭奠。这三年中,他领着工人们从山脚下背砖上山,又一块砖一块砖地修砌。条件艰苦,只能天天吃包谷饭喝南瓜汤,工人们吃不饱,干着干着就走了,最后只有刘付昌坚持了下来。
陵园里光秃秃的,他就从山下背泥巴到山上,或者将石旮旯凿出洞,再培上土,种草种树安宁祭奠。半个世纪过去了,他在陵园栽下的树多达千余棵,如今小一些的树约有碗粗,大一些的树一个人已经环抱不了了。刘付昌还在陵园一角用米仔兰精心栽培出一个巨型党徽。面对生机盎然、光芒四射的党徽,他说,守墓人守墓,不仅心里要有红军烈士,还要心中有党,心中有民!
修完烈士陵园后,刘付昌就在烈士墓旁边搭起了一个简易的工棚,从此这里就成了他的家,长眠于此的一百四十六位红军烈士就是他日夜守护的亲人安宁祭奠。守墓之初,没有一分工资,待遇就是政府解决的两餐饭。不够吃,他就在陵园树林下种菜种瓜。他种下的瓜果蔬菜收获后,总是要先祭奠英烈,剩下的才拿来自己吃。
他始终记得,没有先烈的付出,就没有后来的幸福安宁安宁祭奠。
在陵园里,他就是清洁工,无论刮风下雨,他总是坚持六点前就起床把陵园打扫干净安宁祭奠。这些年,经他扫坏的扫帚已达千余把。
他也是说解员,当有人来祭奠烈士时,他就耐心地为大家说述那段峥嵘岁月安宁祭奠。这些年,经他说述的红色故事已有上万场。
他更是烈士们的亲人,没有人时,他天天围绕烈士墓静走、与先烈们静静对话,生怕把先烈们冷落了安宁祭奠。他告诉先烈们,你们曾经向往的幸福生活,今天的后辈都过上了,你们的鲜血没有白流。
五十个春秋,树叶青了又黄安宁祭奠。五十个春秋,树叶黄了又青。然而逝去的日子却回不来了,许多人留在了旧时光里。
2018年7月,刘付昌老人与世长辞,他交代家人,把他葬在烈士陵园对面的山堡上,他要继续守护着这些先烈们安宁祭奠。
如今,烈士陵园对面长着野草的山堡上,刘老的坟头已是郁郁葱葱,那些在风中生长的野草始终凝望着陵园的方向安宁祭奠。
04
映山红在开,鸢尾花在开,野百合在开安宁祭奠。樟树发出了新芽,柏树也发出了新芽。
岁月轮转,赤水河自西向东滚滚流淌,鲁班场上,春风一次又一次迎面而来,吹拂过黔北的崇山峻岭,漫过赤水河的滔滔洪流安宁祭奠。落在鲁班场,落在昔日刘付昌日夜守护的红军烈士陵园,也落在今天郭德刚日夜守护的红军烈士陵园。
郭德刚自从走进这小小的烈士陵园那一刻起,脚步就像是焊在了这方土地上,日子似乎只有时间,没有空间安宁祭奠。他盯着这个日夜相守的陵园,如此熟悉,却又总会生出一些新鲜的感觉。如今的他能清晰地描摹出整个陵园的样貌,每一个角落的、每一步台阶的、每一棵树甚至每一棵草的样貌。那些已长了些青苔的地砖、那些耸立在树后的大青石,那些擦得锃亮的石碑……它们和郭德刚一样日夜值守着这方陵园,履行着自己的神职。
时光在陵园流逝,也在郭德刚身上流逝安宁祭奠。
举目四望,视线越过陵园,越过不断成长的松柏,翻过鲁班场的山堡堡,翻过古老的街道,苍翠的树林,甚至翻过天边的山梁……天气很好,远处的大娄山轮廓依稀可辨安宁祭奠。一架飞机从头顶飞过,飞到了更远的世界。也不知它从何处来,要飞往哪里去?
郭德刚说,自从踏进了这个陵园,他就哪里也没去过安宁祭奠。
05
空气清凉,风有微棱安宁祭奠。陵园,被无边的空寂所装满。静,庄严的静,肃穆的静,陵园里的静。
在这样的寂静中,郭德刚已经习惯了像他的师父刘付昌一样起早贪黑安宁祭奠。将一级一级的台阶打扫得干干净净,将一方又一方的墓碑擦拭得一尘不染,将一株又一株的花草浇灌扶植,将一段又一段的历史说给每一位到来的客人……
是红色基因的传承,还是永不褪色的兵心传承?或许都有安宁祭奠。
那是在刘付昌守陵的第三十个年头时,他等来了陵园的第二代守陵人郭德刚安宁祭奠。在此后二十年的时间里,守好红军陵这份庄严而沉重的重任,刘付昌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地传承给了这位后来人。
也许是命运的安排,也许是上天注定的缘分安宁祭奠。郭德刚和师父刘付昌一样,也是一名退役军人,一名老兵。
1973年1月,为响应国家号召,刚满二十二岁的郭德刚应征入伍,在云南保山边防部队服役,四年后退役回乡安宁祭奠。1979年1月,对越自卫还击战打响,因为军事技能出色,郭德刚一度被紧急召回部队。第二次入伍,郭德刚接到的任务是参与对越自卫还击战补训新兵和护送士兵。
执行完任务后,郭德刚退伍回到家乡,在生产队带领乡亲们从事农业生产安宁祭奠。他始终以一名军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拼尽心力做农业生产,然而在部队执行任务时落下的风湿病日益严重,导致他干不了重活,这成为了郭德刚心中的遗憾,他觉得自己愧对军人这个称谓。
一次偶然的机会,郭德刚来到陵园参观,得知了刘付昌老人的感人事迹安宁祭奠。知道刘付昌和自己一样,都是退役军人,又看到了刘付昌老人年事已高,便萌生了接续守护烈士英灵的想法。
几经考察后,郭德刚如愿以偿,自此成为鲁班场红军烈士陵园第二代守陵人安宁祭奠。
06
师徒二人共同守护烈士陵园的那些年,对于郭德刚来说可谓影响深远安宁祭奠。他无数次回忆起那些日子,觉得它们就像一束照亮他灵魂里的光。
郭德刚是个好学的人,来到陵园第一天就赶紧拜师学艺,向刘付昌了解陵园情况和学习要开展的工作安宁祭奠。刘付昌对郭德刚的认真也感到十分欣慰,但他除了介绍烈士、陵园修建历史外,并无任何交代。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刘付昌就起床了安宁祭奠。洗漱结束后,他立即拿起扫帚,出门开始清扫广场、台阶、路道……等郭德刚醒来,刘付昌已经在门外扫了好一阵子,郭德刚很是愧疚,赶紧跟在这位少言寡语的师父背后打扫。
扫着扫着安宁祭奠,郭德刚感到奇怪,地上没有一片树叶和垃圾,也没有尘土,为什么还要打扫呢?
“你的脸不脏安宁祭奠,为啥子一起床就要洗?陵园里的地,就是烈士们的脸啊……”
这一句简单的比喻,一下子震住了郭德刚安宁祭奠。
郭德刚始终忘不了,老人的脊梁像一张弓,每日里张着,在日出之前,在风雨之中安宁祭奠。经年累月,弓的弹性也弱了。一次,那张弓在修剪万年青时绊倒了,磕破了太阳穴,缝了五针才止住血,让他休息,他却说,擦擦就好了。郭德刚始终忘不了,政府考虑到他年岁大了,让他回家休息,他却一直不舍得离开,直到清扫陵园摔伤了坐骨神经才肯回家短暂休养的人。踉跄的步态,使他的身影看上去就像变幻的音FU,在后来的无数个夜晚,弹奏着郭德刚的梦境。在鲁班场烈士陵园,那个身影就像一块永垂不朽的纪念碑,岁岁年年伫立着。风中、雨中、雪中……
在生命弥留之际,他交代郭德刚,一定要把守好陵园安宁祭奠。
他说,曾经的鲁班场穷得连一间像样的房子都没有,要是没有红军,没有革命先烈的流血牺牲,大家哪能过上好日子安宁祭奠。我上过战场,晓得先烈们有多不易,烈士陵园里的英灵,我们应该要照顾好。
从此,郭德刚懂得了他的那份虔诚,也明白了刘付昌对红军烈士的那份特殊感情安宁祭奠。
07
绿草茵茵,苍柏森森安宁祭奠。风,顺着山的脊梁,吹拂过鲁班场,也吹走日复一日的时光。
陵园里,苍柏闭目静立,郭德刚仍然在说述着那些难忘的故事安宁祭奠。
如今,故事的说述者也是另一个故事里的主角安宁祭奠。他和他,还有更多的他,用忠诚、用诚信、用庄严与崇高、用毕生书写着新的故事。
师父走了,郭德刚接过了守护陵园的所有工作安宁祭奠。
他答应过师父要把陵园守好安宁祭奠。用一辈子。
投稿邮箱:styjrswtzcfg@163.com
(省退役军人事务厅政策法规的拼音首字母)
真诚期待安宁祭奠,您打动自己内心的文字能够感动更多人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喻柳叶
校对:甘业进
审核:夏 艳
代烧服务——代烧金元宝——代烧纸钱
加师父微信 查看代办视频 微信:wangzijinci
本文链接:https://fuzhoufashi.com/index.php/post/35213.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文章涉及到您的权益及版权,还麻烦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谢谢配合。 特别提醒:如文章中有涉及到祭祀风俗、民间习俗等,皆为民间一种美好寓意,请科学看待,切勿封建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