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祭奠:在西郊殡仪馆 走近给予生命最后一程的4位守护者…
冬至将至,在这个祭奠先人、缅怀逝者、寄托哀思的时节,让我们把目光聚焦这样一群人,他们有的是接运工,有的是火化工,有的是驾驶员……他们就是殡葬从业者,他们用温情、细致、专业, 守护生命最后一程,让逝者安息,使生者慰藉,让殡葬服务也有了不一样的温度昆明祭奠。
记者来到昆明西郊殡仪馆,走近这个“特殊”的群体,听这些殡葬从业者说述他们的故事昆明祭奠。
烧纸钱 烧金元宝 烧寒衣 烧纸扎 代办视频
加师父微信 免费查看操办视频 wangzijinci
杞云昆:13年坚守遗体接运工作
2008年,31岁的杞云昆来到昆明西郊殡仪馆工作昆明祭奠。刚到殡仪馆的时候,杞云昆在厨房做厨师,做了1年,然后调到业务科接运组,负责逝者接运工作,从此一干就是13年。
“在进殡仪馆前,我干了12年的厨师工作,刚调到殡仪馆上班时,因为之前从来没接触过这个行业,也没想过要跟遗体打交道,想到以后要经常跟遗体打交道,心里有点紧张,也有些好奇昆明祭奠。”杞云昆说,记得他第一次出车的时候,跟接运组一个师傅,一起去八街街道一个农村居民家庭接运一位过世的老人。“当时去到那里,因为是第一次去亲自搬运。心里虽然有点紧张,但去之前做了心理准备,按照程序,规范操作,很安全地接回了。”
花了三四个月时间,杞云昆才慢慢适应了这份工作昆明祭奠。工作中,杞云昆接触了很多的遗体,有正常在家里去世的,也有在医院里去世的,还有很多是交通事故、刑事案件、溺水,或是从高处坠落、火灾等意外去世的。平均每年要接运800-900具遗体,从事遗体接运工作13年时间,共计接运上万具遗体。
杞云昆坦言,遗体接运是一件很辛苦的工作昆明祭奠。比如,农村、城中村这些地方,不允许殡仪车进去,只能停到村口,徒步进去接逝者,有些要走很远。有些遗体很重,工作人员只有两人,靠两个人很难搬运,家属因为忌讳等种种原因,不帮忙。
“还有的遗体在野外发现,如果穿过村子,很快就能到达,但因为村子不让走,只能绕路,导致要走很长的路,花很久时间,才能接运回来昆明祭奠。”杞云昆说,还有一些公安部门联系接运的,地点在野外、大山上、河边,时间又是晚上,车辆无法到达,这种情况只能靠徒步。有时要爬一两座山,走几公里山路才能到达发现遗体的地方,再靠人力接运出来,接运遗体的艰难程度可想而知。有些大山上连路也没有,只能靠公安、消防人员拿砍刀在前面“开路”。而死亡很长时间的遗体,也只能靠殡仪馆的工作人员接运。“但是,作为遗体接运人员,不管多困难,我们还是要想方设法,把遗体安全地接运回来。”
杞云昆介绍,疫情期间,他们也是严格按照单位疫情防控规定,每一辆车一次只接一位逝者,去之前都要消毒,保证车内干净卫生昆明祭奠。接回来,遗体接下车后,整车、人都要进行消毒,工作人员都要穿全套防护服。
“虽然已经从事这个工作很多年了,但在接运遗体的时候,还是会被家属的情绪触动昆明祭奠。比如,看到很小的孩子,因意外或者生病离开,就特别容易被家人情绪感染。”杞云昆说,因为自己也有孩子,看到家长伤心欲绝的样子,自己也能感同身受,感觉特别难过。
令杞云昆感到欣慰的是,家里人现在都很支持他的工作,身边的朋友也都很理解自己的工作,他们都没有什么忌讳,也会经常邀约自己,出去吃饭昆明祭奠。“我们也希望更多的人能理解这个行业,支持工作。”
“干这个工作久了,我觉得人还是活好每一天,珍惜眼前的生活,做好每一天的工作,好好地爱护家人,人生短暂,不要让自己有太多的遗憾昆明祭奠。”杞云昆表示。
李国振:生命终点的护送者
他们是人生路上最后一程的送行者,是生命终点的守护人昆明祭奠。接运逝者,是李国振的十年如一日的工作,从遗体接运工再到殡仪馆驾驶员,十多年来,李国振一直和遗体打交道。
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接运工、驾驶员,首先需要克服的就是人们内心的恐惧昆明祭奠。2008年,年仅20多岁的李国振成为昆明西郊殡仪馆的一名接运工。由于之前在公墓上做绿化工作的工作经验,加上年轻,李国振从事遗体接运工作时,并没有太多恐惧或害怕,但是第一次接触遗体的经历仍让他历历在目。
入职昆明西郊殡仪馆后,李国振第一次跟着师傅出去,运送的逝者是在山上被人发现的,已经腐烂昆明祭奠。虽然这次主要以学习为主,自己没有动手,但是腐烂的遗体、刺鼻的味道,无一不冲击他的感官,那段时间,李国振吃不下饭、睡不着觉,每每想起就有一种作呕的冲动。
为了更快适应这项工作,李国振强制从心理上进行压制,见得多了,也就慢慢开始坦然了昆明祭奠。
工作14年以来,李国振最常去的地方就是村子、小区、医院昆明祭奠。接运遗体时,一开始也容易受到家属悲痛情绪的感染,再到后来的习以为常,李国振如今已经完全适应了这份工作。
做接运工除了胆量,还需要力量昆明祭奠。李国振说,最辛苦的是去山上接运遗体。在他印象里,西山龙门下面的山上去了好几次,每次来回徒步几公里,杂草、坡陡,搬运遗体很是吃力。“最记得的一次是去了山上接运,路特别难走,单边走了三四个小时还没到。”
疫情期间,李国振的工作又多了一份消杀的责任昆明祭奠。出车戴口罩,高风险、封控区,要穿防护服,每次进出都要用消毒剂对车子、人进行喷洒消毒。
在工作的14年里,李国振接运了上万具遗体,平均每个月70多具,多的时候一个月甚至能接运80-90具遗体昆明祭奠。看惯了人生后事,李国振对生命尤为敬重,“人生一辈子很短,要珍惜生命......”他说。
蔡永昆:30多年如一日 逝者人生路上的送行者
1990年,年仅21岁的蔡永昆来到刚建成不久的昆明西郊殡仪馆,成为殡仪馆的临时工,这一做就是32年昆明祭奠。
在殡仪馆工作,打交道最多的就是遗体昆明祭奠。那时,西郊殡仪馆刚建成不久,来火化的并不多,一个月几十或百来具遗体。初来时,蔡永昆心理压力大,也比较害怕。随着殡仪馆步入正轨,蔡永昆不断地接触,不断地克服,1992年转为正式工成为一名火化工,现如今,53岁的蔡永昆已经是火化组的组长,已然是殡仪馆的“老师傅”。
遗体火化师的工作不仅仅是简单机械的劳动,这在蔡永昆看来是一项技术活昆明祭奠。火化炉的操作,带有一定的风险,操作不当会因纸棺、钱纸、衣物、鲜花等随葬品原因,引起回火,火喷出来头发、眉毛都会被烧掉,必须按照流程,规范操作。同时,由于火化车间特殊的钢架结构,夏天火化时炎热,整个车间30多度,工作繁忙时,全身都是汗水;而冬天又觉得寒冷。
虽然是一名遗体火化师,但蔡永昆的工作不仅仅是火化这一项,遗体从冰箱房抬出来、化妆、脱穿洗等都要参与,工作30多年,每个月火化的遗体在600到700具,忙起来一天有40-50具,而他经手的遗体达10万具昆明祭奠。也因为工作的原因,蔡永昆养成了勤换洗衣服、洗澡等习惯。
很多人认为火化工是跟遗体打交道,但在蔡永昆看来,自己的工作不仅是服务逝者,也是服务生者昆明祭奠。偶尔炉子会出现故障,逝者需要火化时,炉门关不下来,有些家属会不理解、不高兴,这时,蔡永昆会尽量解释并积极解决问题,以最大的耐心对待每一位活着的人,以抚平他们内心的伤痛。
“人的一生,活着就活好,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然,都会走这一条路昆明祭奠。”从事这份工作,蔡永昆的社交圈子越来越小,怕他们忌讳,蔡永昆连亲戚平时都很少走动,但这并不妨碍他对生活的向往。在他看来,高高兴兴是一天,愁眉不展也是一天,活着就要好好珍惜。
陈玉山:给予人生最后一程从容与体面
58岁的陈玉山是昆明西郊殡仪馆业务科的一名火化工,从1998年9月1日开始至今,他已经在这个岗位上坚守了24年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兢兢业业的工作昆明祭奠。在火化车间,他平均每年要经手的遗体有2000至3000具。
陈玉山的工作是从早上7点50分开始的,因为殡仪馆是一条龙服务,火化工也负责遗容化妆昆明祭奠。丧属有火化逝者需求时,他会把逝者从冷藏室“请”出来,推到化妆间,开始认真细致地为逝者整理遗容,对于交通事故这些非正常死亡遗体,整容很费事,有时一站就是五六个小时,手脚是麻木、僵硬的,走路腿脚不听使唤。
整理完遗容,馆内的礼仪队举行告别仪式后,陈玉山把逝者推到炉前,让家属瞻仰遗容,送进火化炉完成火化,把骨灰装好交给家属昆明祭奠。陈玉山说,把遗体推进火化炉,还需时刻进行观察,要注意控温,不能过高或过低影响操作流程。火化炉的温度特别高,所以车间里的气温非常高,炉膛的温度可达到1000多度,靠近炉子的地方,最高的时候达到200度,骨灰出炉时还会产生大量的烟灰粉尘,所以每次火化完,陈玉山经常会汗流浃背,全身湿透,还一身灰。此外,在遗体火化过程中,还会有各种混杂的异味,非常呛人,他都强忍着,严格按照规范流程进行操作,只为让逝者“体面”而又尊严地离开,也让丧属得到慰藉。
陈玉山说,干火化很危险,最怕的就是出事故,虽然已经特别小心,但有时还是防不胜防昆明祭奠。记得有一次,炉子不着火,他上前打开检查,结果炉子一下子回火,炽热的火焰喷向他的眼睛,虽然他很快往后退了几步,但眼睛还是被灼伤,送医院治疗了半个多月才恢复。不仅如此,因为人少事多,工作中遇到的大小事,大家都是亲力亲为,比如炉子坏了也是自己动手修理。有一次在修理时,靶子掉下来,重重砸在陈玉山脚上,脚趾头断了。这次,陈玉山住院了1个半月,休息了一段时间,还没完全痊愈,记挂着工作的他,又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岗位。
回忆自己刚进火化车间工作时,陈玉山说:火化是一个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刚刚到车间时,他也是先跟着“师傅”学昆明祭奠。但是要做火化工,首先要有胆量,在面对一具具冰冷的遗体时,不能害怕。刚开始,他也觉得不适应,尤其是遇到一些非正常死亡的事件,遗体损毁严重,或是独自面对遗体时,他也会害怕。但是他告诉自己要坚持,没有退路。时间久了,也慢慢习惯了。
自从成为一名火化工,陈玉山没有周末和节假日,24小时轮班值守,每月可休息2天昆明祭奠。工作中,在面对每一位逝者时,陈玉山都认真谨慎,这是为了逝者的尊严和家属的寄托。“要克服自身的压力,不要恐惧,要尊重遗体,把自己所做的这份工作当做是在做好事、善事,为丧属排忧解难。”陈玉山说,通过自己的工作,把逝者的后事做好,家属们由衷的感谢,让他感到很欣慰,也让他感觉自己的工作很有意义。
因为相对特殊的工作性质,他们比普通人更多地思考生命与死亡昆明祭奠。陈玉山说:“干殡葬二十几年,最大的感触,是要珍惜每一天,过好每一天,把每一天当作最后一天来过。人的一生很短暂,能为社会多做一点就多做一点。对人要和蔼。不管任何人,能相识是一种缘分,要诚信待人。”这些话,是陈玉山时常对家人、亲朋好友说的,在平时的生活和工作中,做人与做事,他也是如此。(全媒体记者张小燕 图片:昆明西郊殡仪馆)
代烧服务——代烧金元宝——代烧纸钱
加师父微信 查看代办视频 微信:wangzijinci
本文链接:https://fuzhoufashi.com/index.php/post/35219.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文章涉及到您的权益及版权,还麻烦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谢谢配合。 特别提醒:如文章中有涉及到祭祀风俗、民间习俗等,皆为民间一种美好寓意,请科学看待,切勿封建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