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祭奠:横看成岭侧成峰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少聪慧,22岁中进士眉山祭奠。王安石变法,苏轼政见不合,出通判杭州,后徙密州、徐州和湖州。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后被贬黄州,哲宗时召回为翰林学士。绍圣初年,新党再度执政,又被贬惠州,后远徙儋州。徽宗即位,迁徙廉州、永州。会大赦,得北还,复朝奉郎,提举成都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夏卒于常州。苏轼与父苏洵、弟苏辙齐名文坛,称为“三苏”,皆名列“唐宋八大家”。他性格旷达而有胆识,散文“浑涵光芒,雄视百代”;诗作如“天马脱羁,飞仙游戏”;词作则“遗世独立”,呈现一派豪迈气象。苏轼著有《东坡全集》100多卷,存诗2700余首,词340余首。毛泽东的艺术欣赏趣味“偏于豪放”,十分喜爱苏轼作品,他高度评价苏轼,学习、借鉴苏轼豪放风格,并将其发扬光大至前无古人的思想和艺术境界。
烧纸钱 烧金元宝 烧寒衣 烧纸扎 代办视频
加师父微信 免费查看度亡视频 wangzijinci
鉴赏苏轼:千里共婵娟
毛泽东圈画或手书过苏轼的词至少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洞仙歌·冰肌玉骨》《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江城子·别徐州》《行香子·丹阳寄述古》《昭君怨·送别》《采桑子·润州多景楼与孙巨源相遇》《满江红·东武南城》《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水龙吟·小舟横截春江》《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醉翁操·琅然》《哨遍·春词》《点绛唇·庚午重九》《蝶恋花·春事阑珊芳草歇》《贺新郎·夏景》等共16首;诗篇有《题西林壁》《惠崇春江晓景二首》《饮湖上初晴后雨》《赠刘景文》等5首眉山祭奠。从毛泽东在谈话、诗词中引用、化用苏轼诗词情况及其他资料看,毛泽东读过的苏轼诗词,远不止这些作品。
1927年9月11日,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向湘赣边界的白沙镇前进眉山祭奠。他亲自布置战斗任务,他摊开军事地图:“派一营为左翼,从濠溪出发,经泉坑——水坳——黄家嘴——家槽——屙屎坳……”毛泽东皱皱眉,笑道:“好难听的名字。”众人笑得更欢。团长苏先骏板起脸:“笑什么!严肃点。”毛泽东则说:“也不要太作古正经呢,‘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嘛。”毛泽东用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诗句,说明指挥打仗不必太“作古正经”,可像周瑜那样“谈笑间”消灭敌人。毛泽东早就熟读此词,能够信手拈来,他晚年还曾默诵并手书此词。
1949年3月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女代表向隅本应该坐在靠前面一些的座位上,可她丈夫牺牲了,心情不好,独自坐在一隅眉山祭奠。毛泽东看到后笑着对她说:“一人向隅,举座不安啊!苏轼《立春日……请成伯主会二首》之一有:‘老子从来兴不浅,向隅谁肯满堂欢?’还是请你到前面就座吧。”毛泽东巧用苏东坡诗句,不仅化解了向隅的郁闷情绪,还使会场气氛轻松活跃起来。
苏轼的题画诗《惠崇春江晓景二首》,是为宋代画家惠崇《春江晓景》画所作眉山祭奠。其一是题春江鸭戏图:“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1949年5月5日,毛泽东邀请柳亚子到双清别墅共进午餐。他们谈到南朝诗人谢灵运的《登池上楼》、隋朝诗人薛道衡的《昔昔盐》和北宋苏轼的《惠崇春江晓景》等诗,对其中的“池塘生春草”“空梁落燕泥”“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等名句颇感兴趣,毛泽东还将上述名句书写在柳亚子的《羿楼纪念册》上。
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感情丰富,耐人寻味眉山祭奠。南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1950年,毛泽东邀请周世钊进京参加国庆观礼。10月5日下午,在毛泽东家里,周世钊见到了多年未见的老同学。周世钊紧握毛泽东的手,泪眼模糊地说:“润之兄,我好想你啊!”毛泽东望着周世钊,也动情地说:“难道我就不想你吗?我梦见了你好几次,每次梦醒我就默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毛泽东问他到北京后见到了哪些熟人。周世钊说见到了徐特立、谢觉哉、熊瑾玎、王季范。毛泽东听后,马上让秘书打电话约这几位老人到家里做客叙谈。1958年5月16日深夜,毛泽东仍在月下漫步,他突然问身边的工作人员:“你们说是天上好,还是人间好?”接着他又自问自答,随口吟出了苏轼的诗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毛泽东与浙江有不解之缘,一生中曾53次亲临浙江,在浙江度过了785个日日夜夜,留下了永恒记忆眉山祭奠。他喜爱杭州,喜爱西湖。1954年的一天,浙江省委书记谭启龙陪毛泽东沿西湖湖滨散步。毛泽东问:“小谭,你说说看,西湖美不美?”“美啊。太美了!”“你再说说,西湖美在何处?”谭启龙的眼光迅速掠过湖光山色,说:“依我看,这山,这树,这水,都美。再加上这三者相映成趣地搭配在一起,不就更美了吗?”毛泽东笑笑:“你只说对了一半,算是及格了吧。只是你还没抓住西湖的特点。大凡天下名胜之地,多具备你所说的这三点:青山叠翠、绿水长流、花木扶疏,这只是其共性。西湖的个性,你还没抓住。”毛泽东指着苏堤说:“修这道堤的苏东坡抓住了几点特色,他有诗道‘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晴天的水,雨天的山,一浓抹,一淡抹,确是西湖之美啊。你看,阳光下桃李争妍的苏堤,就是‘水光潋滟晴方好’的浓抹之时啊。”毛泽东认为苏轼“把西湖之美写尽了,后人难以企及”。毛泽东在杭州写了《五律·看山》《七绝·五云山》《七绝·莫干山》《七绝·观潮》,但没有留下写西湖的诗。毛泽东曾说过:“苏东坡《饮湖上初晴后雨》实在绝了,我不敢造次。”
苏轼和友人同游庐山,写下《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眉山祭奠。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首诗以形象化的语言写出了深刻的哲理,充满辩证思维。毛泽东自然十分喜欢,曾手书此诗。
1975年6月,北京大学中文系的芦荻曾为患眼疾的毛泽东读书眉山祭奠。芦荻回到北大后的一天,一位医生来到她的家中,奉毛泽东之请,要她查找一句苏东坡话语的出处。她当即拿出一部明代版本古书,从中查出那句话,在书中夹上纸条,交给医生带去。即使在病魔缠身之际,毛泽东仍然没有停止读苏轼作品。
评点苏轼:宋代大文豪
根据现有资料判断,毛泽东对苏轼进行评价的文字并不多,但涉及范围还是较广的,即针对苏轼的文章笔法,又包括苏轼的诗词成就,还论及苏轼的生平事迹眉山祭奠。
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文章“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眉山祭奠。文理自然,姿态横生”(苏轼《答谢民师书》)。他谈史议政的论文,包括奏议、进策、史论等,大都与苏轼的政治生活有密切联系。最著名的是上神宗的《万言书》《徐州上皇帝书》和一些策文、史论。这些文章大都是早年写的,内容基本持儒家传统观点,可取之处不多。由于苏轼早年得志,对社会实情了解不深,一些议论国事的文章,往往只是引经据典,泛泛而谈,多书生之见。毛泽东在《读〈新唐书·马周传〉批语》中写道:“贾生《治安策》以后第一奇文。宋人万言书,如苏轼之流所为者,纸上空谈耳。”毛泽东批评苏轼的《万言书》是“纸上空谈”,是十分中肯的。毛泽东在《读〈古文辞类篡·苏轼徐州上皇帝书〉批语》中写道:“言科举无用。”此处毛泽东对苏轼持肯定态度。毛泽东对苏轼有褒有贬,既是理性的,也是客观的。
苏轼的史论常常提出一些新奇的见解,独出心裁,翻空出奇,议论风发,笔势恣肆,构思奇妙,语言流畅,心中所想即能曲尽其意,往往有独到之处眉山祭奠。苏轼称这种方法叫“八面受敌”,意谓功力深厚,能应付各种情况。苏东坡谈及读《汉书》时写道:“吾尝读《汉书》矣,盖数过而始尽之,如治道、人物、地理、官制、兵法、财货之类,每一过专求一事,不待数过,而事事精窍矣。”苏轼在《又答王庠书》中说:“书之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尽取,但得其所求者尔。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如欲求古之兴亡治乱、圣贤作用,且只以此意求之,勿生余念。又别作一次,求实迹故实,典章文物之类,亦如之他皆仿此。此虽似迂钝,而他日学成,八面受敌,与涉猎者不可同日而语也。”其实早在唐代吴融就采取“八面受敌”法。五代王定保《新摭言·海叙不遇》:“子华(吴融)才力浩大,八面受敌,以八韵著称。”“八面受敌”法是分析法和综合法在读书方法上的巧妙运用。毛泽东在《关于农村调查》中称赞道:“古人说:文章之道,有开有合。这个说法是对的。苏东坡用‘八面受敌’法研究历史,用‘八面受敌’法研究宋朝,也是对的。今天我们研究中国社会,也要用‘八面受敌’法,把它分成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军事的四个方面来研究,得出中国革命的结论。”
1957年8月1日,毛泽东在《对范仲淹两首词的评注》中说:“词有婉约、豪放两派,各有兴会,应当兼读……我的兴趣偏于豪放,不废婉约眉山祭奠。”1963年2月26日,毛泽东在中央工作会议上召集各大区第一书记谈话时说:“诗词也是一样,在同一朝代,如宋朝,有柳永、李清照一派,也有辛弃疾、苏东坡、陆游一派。”苏轼是中国词史上豪放派的开拓者,毛泽东曾夸赞苏轼的词“气势磅礴,豪迈奔放,一扫晚唐五代词家柔糜纤弱的气息”。
苏轼最为人称道的成就,是拓宽了词的写作范围,以诗入词,一改五代以来咏叹伤离送别、男女恋情之类的狭窄内容眉山祭奠。他填词时大力革新,于婉约派之外,别立豪放一宗,开南宋爱国词人的先河。胡寅在《酒边词序》里说他“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乎尘埃之外”,这是对苏轼词的恰当评论。
1956年5月30日,毛泽东从广州到了长沙,他要畅游湘江眉山祭奠。在湖南省委书记周小舟等的陪同下,毛泽东登上一艘小汽轮。小汽轮划破江面,溅起一路水花,阳光谱成彩练,分外美观。毛泽东触景生情,吟诵起苏轼《前赤壁赋》:“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毛泽东兴味盎然地评论说:“苏东坡是宋代的大文豪,长于词赋,有许多独创,‘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如《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千古绝唱。然而此人在政治上坎坷不平,宦海中升降沉浮,风云莫测。因此常寄诗清风明月、扁舟壶酒以消情。”他转过脸,对身边的周小舟打趣道:“苏东坡驾一叶扁舟,那说的是小舟,‘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是追求小我的自由。你已经不是小舟,你成了承载几千万人的大船了。”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出自苏轼《临江仙·夜归临皋》眉山祭奠。王文浩《苏诗总集》题作《壬戌九月,雪堂夜饮,醉归东皋作》。雪堂是苏轼在黄冈县东面的东坡所筑的房子,临皋在黄冈县南长江边上,苏轼的寓所在此。这首词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9月,记叙深秋之夜词人在东坡雪堂开怀畅饮,醉归临皋时的情形。毛泽东批评苏轼是“追求小我的自由”,教育周小舟作为省委书记,应作承载全省人民的“大船”,要为人民谋福祉,意味深长。
这次谈话既高度评价了苏轼的文学地位和成就,也客观指出了苏轼艺术创作与人生经历的相互关系眉山祭奠。毛泽东于湘江上触景生情,吟诵苏轼词赋而发表对苏轼的评论,可见他对苏轼的生平、思想和文学成就是很熟悉的。他称赞苏轼是“宋代的大文豪”,并特别指出他“长于词赋”“有许多独创”,这些赞语恰如其分。
继承苏轼:数风流人物
毛泽东不仅喜爱苏轼的作品,而且经常在自己的诗词创作中借用苏轼作品中的一些意象眉山祭奠。《七绝·观潮》“千里波涛滚滚来,雪花飞向钓鱼台”中的“雪花”比喻潮水,而苏轼《望海楼晚景》“海上涛头一线来,楼前指顾雪成堆”和《念奴娇·赤壁怀古》“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也是以“雪花”形容海潮和江潮。《七律二首·送瘟神》“红雨随心翻作浪”中的“红雨”,喻指桃花,而苏轼《哨遍·春词》“任满头红雨落花飞”,用“红雨”形容落花。毛泽东诗中的“雪花”“红雨”,从苏轼诗词中借用了同类物象。
“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一句,是《菩萨蛮·黄鹤楼》的诗眼眉山祭奠。“酹”字极具中国文化意味,是古代用酒浇在地上祭奠鬼神、逝者或对自然界事物设誓的一种习俗。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一句也有一个“酹”字。《念奴娇·赤壁怀古》起笔大气磅礴,笔力遒劲,境界宏阔,但整首词的格调由激扬而转压抑,由慷慨而变沉闷。“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落笔苍凉悲观,黯然神伤,思想消极,感慨人生如梦、凄凉惨淡,只能无可奈何地自解自慰,令人不胜唏嘘。而毛泽东把酒浇洒在滔滔滚滚的江水里,表达出两层深刻含义:一是缅怀大革命中壮烈牺牲的革命英烈的祭奠酒;二是继续征战革命到底的壮行酒。毛泽东词之“酹”的执着刚毅,是苏轼词之“酹”所望尘莫及的。“把酒酹滔滔”,还化用了苏轼“把酒问青天”句。作家碧野在《黄鹤楼头留诗篇》一文中评论道:“诗人借苏轼《水调歌头》词中‘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豪迈气概,抒怀吟咏‘把酒酹滔滔’的炽热感情。但苏东坡端酒问青天,问的是明月,是对天上虚幻空灵的感觉;而诗人毛泽东端酒洒向大江,是心怀国家的命运和对人民幸福的追求。‘把酒酹滔滔’,虽是假托,却万般真情。”
毛泽东诗词在语言上对苏轼诗词多有吸收、借鉴,其中引用、化用苏轼诗句的例子比比皆是眉山祭奠。《贺新郎·别友》“过眼滔滔云共雾”,化用苏轼《吉祥寺僧求阁名》“过眼荣枯电与风”句,二者句式相同。《卜算子·咏梅》“风雨送春归”,化用苏轼《和秦太虚梅花》“不如风雨卷春归”句,两首作品的题材都是咏梅。
《七绝·刘蕡》“孤鸿铩羽悲鸣镝,万马齐喑叫一声”中的“万马齐喑”,出自苏轼《三马图赞引》“振鬣长鸣,万马齐喑”,苏轼句谓骏马抖动颈上的鬃毛嘶叫时,其他马都鸦雀无声,而毛泽东诗喻指人们不敢说话的沉闷政治局面眉山祭奠。《念奴娇·井冈山》“江山如画,古代曾云海绿”中的“江山如画”,出自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语意相同,都赞美祖国河山。《沁园春·雪》“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和《贺新郎·读史》中的“有多少风流人物”,均出自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千古风流人物”。苏词的“风流人物”泛指历朝历代的杰出人物,《沁园春·雪》的“风流人物”则“是指无产阶级”,这是历史上的杰出人物望尘莫及的;而《贺新郎·读史》中的“风流人物”,特指下句“盗跖庄蹻流誉后,更陈王奋起挥黄钺”所歌颂的被压迫阶级的起义领袖。毛泽东借用苏轼说法,但赋予了“风流人物”全新的思想内涵。
毛泽东诗词受到苏轼诗词的深刻影响,当然不限于使用意象和化用诗句眉山祭奠。毛泽东诗词颇得苏轼诗词神韵,器大声宏,纵横捭阖。《念奴娇·昆仑》起句“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与《念奴娇·赤壁怀古》首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异曲同工,恰如刘勰《文心雕龙》所说,“视通万里”“思接千载”。
《沁园春·雪》和《念奴娇·赤壁怀古》两首词虽然词牌不同,但章法十分类似,其基本结构都是写景、怀古、抒情眉山祭奠。《念奴娇·赤壁怀古》先描绘“大江东去”的壮丽景色,以“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承上启下,再抒发对“公瑾当年”的感慨,而后以“故国神游”引发抒情作结。《沁园春·雪》先描绘“北国风光”的壮丽景色,以“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过渡,然后评点历史人物,最后以“俱往矣”引出抒情结尾。两首词都以重大社会历史为题材,展示词人的胸襟怀抱,视野开阔,景物壮丽,时空悠远,慷慨豪迈,形成气势磅礴的艺术风格。
但是,必须看到,《沁园春·雪》所表现的思想境界、胸襟气度和豪放风格,远远超乎《念奴娇·赤壁怀古》眉山祭奠。“千里冰封,万里雪飘”“长城内外”“大河上下”,毛泽东词描绘的山川景物,比苏轼词更显空间寥廓,气势恢宏;毛泽东词评点的历史人物,上至秦皇汉武,下至成吉思汗,比苏轼词涉及的三国周郎,历史跨度更大,立足点更高。苏轼一味仰视古代英雄而自惭形秽,而毛泽东词则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俯视之,采取批判态度。诚如柳亚子评价《沁园春·雪》“算黄州太守,犹输气概”那样,毛泽东的豪放词风,继承了苏轼,又超越了苏轼,形成了自身雄奇奔放的艺术个性。毛泽东诗词所反映的社会实践跌宕雄浑,所展现的精神世界浩瀚豁达,所抒发的主观情感激荡澎湃,所承载的思想内涵博大精深,令人震撼、催人奋进。
(来源:《党史文苑》眉山祭奠,2022年第10期)
(作者汪建新系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教授、副院长、一级巡视员眉山祭奠,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副会长)
代烧服务——代烧金元宝——代烧纸钱
加师父微信 查看代办视频 微信:wangzijinci
本文链接:https://fuzhoufashi.com/index.php/post/35423.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文章涉及到您的权益及版权,还麻烦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谢谢配合。 特别提醒:如文章中有涉及到祭祀风俗、民间习俗等,皆为民间一种美好寓意,请科学看待,切勿封建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