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祭奠:杨志军:长篇小说《雪山大地》的创作缘起(附选读)
《中国作家》2022年第11期文学版
烧纸钱 烧金元宝 烧寒衣 烧纸扎 代办视频
加师父微信 免费查看操办视频 wangzijinci
创作谈
长篇小说《雪山大地》的创作缘起
文:杨志军
是流淌的河让我们记住了他们的故事,那条河叫黄河河源祭奠。黄河从巴颜喀拉山出发,裹缠在雪山草原之间,虽然曲折无数,却不改一路向下的姿态。从那里走下来的是藏族人,他们从高海拔走向低海拔,而我的父辈却是一路向高海拔走。
无论向下还是向上,都很难,没有前人修好或踏出的路,人们在大峡谷里仰望举向蓝天的高洁,在沼泽地里遥视推向无边的阔绿河源祭奠。终于有一天,其中的一个人找到了他的目的地,那是一顶迁徙途中的帐房,周围有牛羊,有藏獒,有一匹白马、一匹枣红马。帐房依傍着湖水,天空是瓦蓝的,湖水是湛蓝的。他学藏话,吃糌粑,跟着牛羊翻越缓缓起伏的草山,发现牧人的生活单纯而寂寞,他与牧人们成了朋友。两个月后蹲点结束,他留下自己家的地址,离开了那里。这样的生活持续了好多年,他住过的帐房在他的脑海里变成了星斗的分布,虽然稀疏,却熠亮无比——河源有多长,他到过的草原就有多广。
终于有一天,其中的一个牧人按照仔细保存好的地址,来到了省城西宁他的家里河源祭奠。他的妻子是医生,牧人是来看病的。
从此不止一个牧人,也不止一个牧人的妻子或孩子,来到他家,目的只有一个:看病河源祭奠。他们不睡床,不睡炕,就裹着皮袍躺在他家里的地上,一眠到天亮。他们带来了风干肉、糌粑、奶皮和蕨麻,说着“扎西德勒”,将这些礼物放在一九六〇年的冰锅冷灶上。他们抱起五岁的孩子,放进他们宽大的袍襟,抹一点酥油在孩子的额头上——这是祝福吉祥的意思,而孩子却毫不犹豫地将酥油抓下来,送进了嘴里,每回都这样。
这孩子就是我河源祭奠。
以后二十多年,年年都有牧人骑着马不远千里来到我家,仍然是为了看病河源祭奠。母亲只是个妇产科医生,治不了他们的包虫病、风湿病和因生活艰辛、高寒缺氧、食物单调而引起的各种疾病,但她会带他们去西宁最大的省人民医院,寻找相关的同事,请求他们给予治疗,每次都会恳切地说:“从那么远的牧区来,不容易,你给好好看看。”那些病有的治好了,有的没治好,留给我们许多庆幸和遗憾,久久地成为我们心中的光迹和擦痕,有的抹掉了,有的盖住了,朝前涌动的生活总会让过往变得越来越浅淡,让故人变得越来越遥远。
渐渐地,他们不来了河源祭奠。我曾经想:难道是我们的接待不周伤害到了他们?或者是父亲的去世让他们觉得不便再来打搅?可我的母亲依然健在,并保留着一个医生的牵挂,常常会念叨:放到现在就好了,许多过去治不好的病能治好了。
直到后来,我跟父亲一样,动不动要下乡去草原时,才明白我的猜测是不靠谱的河源祭奠。当医院和卫生所已经普及到每个县每个乡时,当大部分牧人的孩子因为接受过教育而有了工作能负担起家里人的健康时,当便利的交通包括迅速延伸而来的高速公路消解了草原的辽阔和遥远时,当商品经济的发达已经让许多牧人在城市有了安家落户的可能时,当年父亲的房东以及他们的子女还有什么必要千里迢迢、风餐露宿地来到省会,居住在我家,并拜托母亲寻求治疗呢?
偶尔一个机会,母亲在超市的货架前看到一个曾经来过我家的牧人也在往购物车里挑选东西,这才意识到能够穿越时空的,并不仅仅是幻想河源祭奠。
是的,发生变化的不光是生活,还有人和那些可以左右生活的观念和意识,还有我们赖以存在的雪山大地河源祭奠。我希望雪山大地的变化能成为更多人的体验,希望在我说述父辈们和同辈们的故事时,能有共情者跟我一起歌哭而行,流连忘返,希望绿色之爱也是人心之爱,在广袤的河源厚土上,袒露一代比一代更葳蕤的传承。
2022年11月11日
作者简介
杨志军
评
杨志军,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环湖崩溃》《海昨天退去》《大悲原》《藏獒》《伏藏》《西藏的战争》《巴颜喀拉山的孩子》《无岸的海》《你是我的狂想曲》等河源祭奠。曾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中国出版政府奖、全国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奖、新浪最佳文学类图书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台湾十大畅销书排行榜、“新中国70周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版丛书”,部分作品被译介到国外。
附:小说精彩选读
02
《中国作家》杂志2022年第11期文学版
《雪山大地》
作者:杨志军
一
当年,我父亲住进桑杰家的帐房纯属偶然河源祭奠。那一天上午,在上玛曲公社的康巴基,公社主任角巴拍着头说:“你来得不是时候,姜瓦草原上的赛马会刚刚结束,热闹看不上了,我的儿马日尕跑了第一名你知道吧?”父亲说:“不知道。”角巴说:“你怎么连这个都不知道,那我的日尕白跑了。”父亲笑道:“现在知道了。”角巴说:“知道就好。第一名赛马的主人是我,玛曲草原的角巴德吉,这个更应该知道。”父亲说:“噢呀,你的名字翻译成汉话就是‘幸福的烟斗’,我记住了。”父亲望着对方的坐骑又问,“不会就是这匹马吧?”角巴说:“你看它像第一名的样子吗?”父亲说:“不像。”角巴说:“那就对了嘛,赛马会上的第一名谁舍得骑?”父亲说:“可我听说好马都是骑出来的,不是养出来的。”角巴说:“那要看怎么骑了,像我这个样子是不行的。为了划分草场,忙得马腿都跑断了,西一个日头落山,东一个太阳出来;我的这个头,昨天迎南风前天迎北风,再往前迎的是什么风记不清了,前后左右都是冰凉冰凉的,不信你摸摸。今天不想迎风骑了,就想扯呼噜睡大觉,没想到田浩科长来了。带话的人说你要去野马滩蹲点,蹲点是好是坏我不知道,但你是个好人我是知道的。”父亲说:“麻烦你了。我本来想一个人去,但人生地不熟,东南西北分辨不清,更不知道应该住在谁家,还得请你指点我。”角巴戴上攥在手里的羔皮帽说:“不麻烦不麻烦。要是我们对上面的人不好,上面的人对我们也就不好了。所以嘛,别人的事情不是事情,你的事情才是事情。我们走。”两个人说着,走出了康巴基。父亲说:“你的汉话说得不错。”角巴嘿嘿一笑道:“我正要问呢,田浩科长是藏族人还是汉族人?藏话咋说得这么地道?”父亲也是嘿嘿一笑,连表情都成了经典的藏族人,说:“我吃糌粑已经吃了好几年,再不会说藏话我就连糌粑也对不起了。”
康巴基就是一间房河源祭奠。用石片垒起的一间房孤零零地伫立在上玛曲草原上,远看就像牧人戴旧了的黄氆氇羔皮帽。最早的时候它是部落头人用来迎送客人的驿站,因为这里有开阔平整的原野,又靠近玛曲河,还是进出上玛曲部落的必经之地。如今部落变成了公社,他这个进步头人变成了主任,外来的人只要带话给主任,主任就还会来这里迎候。不然该去哪里呢?牧人过的是马背上的生活,一年四季都在迁徙,公社没有固定办公的地方,主任在哪里公社就在哪里。
角巴主任和父亲骑着各自的马沿着玛曲河朝南走去河源祭奠。没走多远,角巴就指着前方哈哈大笑道:“不用我去野马滩了,我现在就指给你,走来的桑杰,塔娃是哩。”父亲看到,远远的草冈上移动着一个骑影和一群牲畜。桑杰也发现了角巴和父亲,翻身下马,丢开缰绳,快步走来,还没到跟前,就弯下腰去,两手朝前抬起,半张着嘴吐出了舌头。父亲知道这是下人见到老爷的礼节,慌忙下马,说着“阿啰,你好”,弯腰还了一个礼,吓得桑杰连连后退。角巴说:“桑杰你听着,这样的行礼要不得了,公家人不说究这个。我,草原上的角巴德吉,也已经是公家人了。”桑杰“噢呀噢呀”地回应着。角巴从马背上下来,盘腿坐到草地上,用马鞭捣着草丛说:“都坐下,坐下说话。”父亲坐下了,桑杰依然弯腰弓背地站着。角巴说:“桑杰你是不是宁听老鸦嘎嘎也不听我说话?让你坐你就坐嘛。”桑杰还是不敢坐,木讷呆痴的脸上又增添了一层惶恐。角巴懊恼地说:“都说新社会新草原,这个样子能新到哪里去?你想站着说,那就大家一起站着说。”角巴说着,起身,父亲也跟着站了起来。角巴说:“你是野牛沟大队的牧人,不是野马滩大队的牧人,但田浩科长要去野马滩蹲点,也就是要去野马滩吃糌粑,可又要住在你家的帐房里,你说怎么办?”桑杰把手插进凌乱的头发挠了挠说:“主任啦(敬语),明白了,大人的马是会飞的马。”角巴说:“你以为大人是云朵里的天人吗?草原上没有会飞的马。你再想想。”桑杰使劲想着,一脸困惑道:“主任啦,明白了,大人要去我家的帐房住一晚上再上路。”角巴说:“你的脑子叫白花花的酸奶糊住了,连我的马都在摇头笑话你,你今天不是野马滩的牧人,明天也不是吗?你把大人领上,去你家的帐房,再把帐房从野牛沟搬到野马滩,大人不就可以住你家的帐房吃野马滩的糌粑了吗?”桑杰说:“主任啦,你说过我不是野马滩的牧人。”角巴说:“见多了石羊奔跑,自己的腿也会快起来。你桑杰见我见了多少回?一千回还是一万回?我的聪明怎么一点点也没叫你沾去呢?是不是野马滩的牧人,我角巴说了算嘛。”桑杰答应着,表情渐渐舒展了,脸上的黧黑也好像白了些,恭敬地看看父亲。角巴又说:“你放心,我跟田浩科长在县上见过面,开会时他让我坐在他身边,还领我去食堂吃饭。人家都是各吃各的,他把他的碗和我的碗放到一起,让我夹他碗里的肉,他夹我碗里的菜,不是好人能这样?你怎么对待上玛曲的头人,不对,应该是上玛曲公社的主任,就怎么对待田浩科长。我还有事我得走了。”
父亲后来常常说起这一天的巧遇:如果离开“一间房”后,迎面走来的不是桑杰而是别人,如果角巴德吉不是个率性随意又有点自以为是的人,就不会发生以后的事了河源祭奠。那些事放在历史中也许不算什么,但对于父亲它们成了等同于生命的经历,成了命运本身的显现。就像父亲后来总结的那样:所有的偶然都带着命中注定的意味,宿命便是一切,缘分在它一出现时就带着无法回避和不可违拗的力量,点亮你,熄灭你,一辈子追随你;这还不够,还要影响你的所有亲友、所有后代。
父亲骑马跟着桑杰,桑杰牵马赶着牛羊河源祭奠。走了一会儿,父亲想:这算什么,我还真成“大人”啦?赶紧跳到地上,也牵着马,跟他边说边走。他们走过了草冈,走向了桑杰的家。桑杰的妻子是个又瘦又小的女人,正在帐房边埋头把稀泥一样的牛粪抟捏成粪饼,听到藏獒的叫声后抬起头,在直射的阳光下看了半天才看清来人,慌忙把满手的牛粪在草地上蹭蹭,又用邦典擦着手,朝帐房里面跑去。等父亲拴好马,在看家藏獒充满敌意的瞪视下走进帐房时,炉火已经升起,一个边沿满是豁牙的陶锅坐在上面。桑杰的妻子拿起一块柔软的羊皮正要擦拭木碗,看到父亲后迅速低头弯腰,一副战战兢兢不敢正视的样子。父亲说:“阿其(大嫂)啦,你好。”吓得她转身看看,不知道往什么地方躲。父亲尽量随和地笑笑,不等主人让座,就坐在了泥炉边的毛毡上。桑杰说:“赛毛啦,多放点酥油的要哩。”“噢呀。”他妻子赛毛答应着,腰弯得更低了。桑杰说:“害怕的没有(别害怕),你好好端茶。”又说起搬家的事,赛毛突然抬了一下头,脸上掠过一丝疑惑。桑杰出去了,放开嗓门吆喝起来。不一会儿,传来了一阵奔跑声,三个孩子出现在帐房门口。最大的红脸蛋男孩朝里探探头,又缩回去,拽住弟弟和妹妹的皮袍。最大的男孩说:“看见来了生人,你们还往里走,阿爸的话忘了吗?客人喝茶的时候,拉鼻涕的娃娃不要往跟前凑。”他转身又问,“阿爸啦,谁来啦?”桑杰说:“县上的田浩科长,真正尊贵的客人。”男孩问:“比角巴主任还尊贵吗?”桑杰说:“噢呀。你们给我听好,从现在开始,不许哭闹,不许说饿了,不许在毛毡上睡觉。现在你们把皮袍扎起来,多装些干牛粪,我们要去野马滩了。”孩子们“噢呀”着,再也没有露面。
等招待父亲喝了酥油茶吃了糌粑,搬家就开始了河源祭奠。桑杰在家中小小的享堂前跪拜祈祷,赛毛把灶膛里已经差不多燃尽的牛粪火用一块长形的石头小心捣碎,然后压上潮湿的河边土。拆卸帐房时,父亲要帮忙,桑杰不让,一个劲地说着“贵人不沾手”之类的话。赛毛则麻利地解开帐绳的活扣,拔掉帐杆和木橛,把几块牛毛褐子叠起来,分别搭在了两头牦牛的背上。之后,两口子开始捆绑家什,不停地念着“唵嘛呢呗咪吽”。父亲又要帮忙,又被桑杰拦住了,说:“田浩科长啦,要是你嫌搬家动作慢,就请用鞭子抽我们。”父亲说:“没嫌弃,就是不好意思闲着。”桑杰说:“天上没有母牦牛,下的就不是奶水;贵人没有无底靴,怎么会不好意思?”父亲只好站在一边,看他们忙活。家什没有多少,全部加起来,也只够两头牦牛驮的,很快就妥当了。太阳正在西斜,桑杰一家赶着牲畜朝玛曲草原南部的野马滩走去。桑杰骑马走在前面,他要凭眼力和经验挑选最好的路——平坦,有草,还要便捷。赛毛骑牛走在后面,不停地驱赶着牲畜。两只藏獒跑来跑去,用叫声和假意的扑咬催促掉队的牛羊跟上。三个孩子在中间,老大和老小骑着一头健壮的白牦牛,老二骑着一头瘦弱的黑牦牛。他们的小皮袍鼓鼓的,塞满了取暖做饭用的干牛粪。父亲骑马跟孩子们在一起,不停地问这问那,每次都是老大和老小回答。父亲问:“大阿吾(哥哥)叫索南平措,简称索南;小尼毛(妹妹)叫仁青梅朵,简称梅朵。二阿吾叫什么?”老二望着远方不说话。索南说:“叫益西才让。”父亲说:“叫才让的人多,玛曲县的县长也叫才让。”索南说:“梅朵也多,我家就有三个。”父亲问:“还有谁叫梅朵?”索南眯缝起眼前后左右寻找着。才让迅速抬手指向了右边的远处,梅朵便嫩声嫩气地说:“梅朵黑在那儿。”完了再看才让。才让又指向了左边更远的地方,梅朵便说:“梅朵红在那儿。”距离太远,又有阳光迎面照射,父亲看了半天才明白,原来他们家的一黑一赤两只藏獒都叫梅朵——梅朵是鲜花的意思,是母性的象征。
正是夏花盛放的季节,蕊红瓣白的点地梅左一片右一滩,像铺满了不规则的花地毯河源祭奠。一簇簇的红景天升起来,绿的花苞、红的花蕾、白的花瓣,恣意地烂漫着,不时地阻断着路,让人不得不绕来绕去。而在通往远处雪山的高地上,金灿灿的九星花漫作了河,开阔的河面上飞翔着四五只鹰,可以想见那儿的花海草浪里正在蹦跳着旱獭和野兔、雪貂和马鸡。一行人赶着牲畜在如诗如画的景色里跋涉,走到天黑就歇下了。搭建帐房,生火做饭,睡了一夜,第二天再走,再歇。虽然牛羊也知道自己在赶路,但还是会不顾人吆狗撵扑向牧草埋头吃上一通,搬家缓慢而辛苦。父亲有些苦恼,桑杰夫妻忙这忙那,累得一着地就能睡着,连“唵嘛呢呗咪吽”都念不出来了,而他却是个闲人,热心肠的帮忙总会遭到谢绝。好在这样的谢绝并不影响父亲的工作,蹲点就是调查研究。搬家的路虽然漫长,却给他提供了观察牧家并和桑杰一家聊天的机会。他发现赛毛喜欢唱歌,只要唱起来,就都是悲伤的音调、忧愁的歌词,似乎骨子里有一种力量,要让她忍不住把苦难从以往延伸到现在又推及到未来。她唱道:
草原的长河是冰雪喂大的河源祭奠,
今天的眼泪是从前积攒的河源祭奠,
长河的尽头我是看不见的河源祭奠,
前世的冤孽大人是不说的河源祭奠,
苦日子的眼泪是淌不干的河源祭奠,
我心里的悲伤是说不完的河源祭奠。
桑杰似乎不会唱歌,只会默诵“唵嘛呢呗咪吽”,或望着远处的峻岭雪山和盘旋的鹰发呆,好像他总在期待什么;好像身后的妻儿、眼前的牛羊、现在的日子,并不能装满他的心河源祭奠。父亲说:“桑杰啦,这里怎么这么多鹰?”他说:“田浩科长啦,我不是鹰我不知道。”
桑杰是个孤儿出身的塔娃河源祭奠。塔娃是草原上的流浪汉、卑贱者,他们没有帐房居住,没有衣袍暖身,也没有牛羊作为食物来源,只能四处乞讨,或者给阿尼琼贡干零活、打短工。阿尼琼贡意为鹫峰,是阿尼玛卿草原人人注目的地方,它有一座远近闻名的古老祭坛,专门用来祭奠藏族人最原始的自然崇拜——雪山大地。桑杰来到阿尼琼贡不久,便认识了同样也是孤儿也是塔娃的赛毛。两个人天天见面自然就走到了一起。她说你要是没地方住,就到我家里来。所谓家就是一个被她发现的自然山洞,他去后将山洞挖平、挖大、挖深,垒了锅灶做饭,铺了干草睡觉,也算是个避风躲雨的好去处。有男、有女、有山洞,接下来便是生儿育女,尽管是偷偷摸摸的。一天有个叫官却嘉阿尼的人来到山洞前,惊讶地说:“雪山大地啊,鹫峰顶上也住起了人?下面是阿尼琼贡上面是天,你们在这里吃喝拉撒就不怕惊扰了山神?”他走进山洞看看,又看看三个孩子,指着老二才让说:“我好像在哪里见过你,你在哪里见过我吗?”才让说:“阿爸带我去给神湖磕头,我在夏瓦尼措见过你。”官却嘉阿尼一巴掌扇红了才让的半个脸,说:“胡说,我去夏瓦尼措干什么?”夏瓦尼措是“两只鹿的湖”的意思,它圣神而美丽,据说只要虔诚祈祷,湖中沐浴的两个鹿目女就会现身,并诱惑你爱上她。他转身就走,又回过头来说:“这个山洞实在是好,僻静不说,还高高地悬在山顶,正对着东方的太阳,让给我修行吧。”桑杰说:“阿尼啦,你想怎样就怎样。”官却嘉阿尼又说:“那你们去哪里呢?去给角巴德吉老爷放牛放羊好不好?”官却嘉阿尼面子大,角巴皱着眉头说了一大堆不愿意的话后,把桑杰一家收下了。他分给桑杰一家一顶破帐房、两块补帐房的牛毛褐子、五十只羊、三头挤奶的母牦牛,说:“羊一年增加二十五只,牛一年增加两头半,多出来的归你们,不够的赔偿,三年内交够一百斤酥油,帐房就归你们。”这就是草原上的高利贷了,还得起还不起就看运气:育羔在冬春季节,天寒地冻,牧草枯黄,就算五十只母羊全部怀羔,能存活二十五只一定是雪山大地格外关照了。三头奶牛两年生育五头小牛,需得无病无灾,还要忍饥挨饿,人挤多了奶,牛犊会饿死,牛犊吃多了奶,人会受苦,何况草原上哪一年没有灾难呢?不是雪灾就是瘟疫。还有酥油,三年应该可以打出一百斤,但人不吃了吗?灯不点了吗?不去阿尼琼贡祭奠雪山大地了吗?虽说偿还的比给予的多了些,桑杰还是咬着牙领了下来,毕竟牧人是人,塔娃是死了也没处去的孤魂野鬼。赛毛也高兴,从此她的三个孩子就可以在草原上自由地奔跑,而不必躲在山洞里怕人看见了。桑杰对父亲说,这些年自己运气好,雪山大地一直在保佑他:他在鹫峰上过日子遇到了官却嘉阿尼,因官却嘉阿尼照拂变成了牧人,牧人的日子则越过越好——三年期限到了,正在他为还不起赊欠唉声叹气、打算抛下牛羊帐房背井离乡再去做塔娃时,角巴老爷来了,说:“欠下的不用还了,再给你们十头牦牛一匹马好不好?这个样子的话,你们能为我说些好话吧?我,玛曲草原的角巴德吉是个积德行善的好人,从来就是受人欺负,没有欺负过别人,尤其是无家可归的塔娃。”原来草原上来了红汉人,角巴老爷要变一变思想了。父亲问:“你们给角巴说好话了没有?”桑杰说:“我没说,赛毛说了。她先是在享堂前说,雪山大地啊,请看看上玛曲部落的角巴老爷吧,给了我们缺少的一切和牧人的日子,请保佑他,就像保佑阿尼琼贡一样。她又去给才让县长下跪说,尊贵的人啊,请看看上玛曲草原吧,要是没有角巴老爷,水就不流了,草就不长了,冬眠的哈拉也会发出哭声了。后来听说公家人不喜欢头人,她就见一个公家人说一句老爷的好,说,草原上的角巴德吉,雪山大地保佑的人是哩。”父亲问:“你为什么不说?”桑杰说:“赛马会的时候,我去给县长献哈达,一说到角巴老爷,就被县长制止了。县长问,是角巴让你来的吧?这个角巴,他的事我们都知道,不需要人人为他评功摆好,我们会来个正确对待。”父亲想知道在桑杰和赛毛心里,过去和现在有什么不同。桑杰说:“过去的牛羊是部落的,部落是角巴老爷的;现在的牛羊是公社的,公社是角巴主任的。角巴主任说了,‘主任’是比‘老爷’更好的人。”父亲问:“日子总是不一样了吧?你们还有什么期待?”桑杰说:“没什么啦,雪山白了就好,草原绿了就好,主任慈悲就好,雪山大地保佑就好。”听丈夫这么说,赛毛便唱起来:
阿爸啦河源祭奠,你蹚过了河水,河水记得你吗?
阿爸啦河源祭奠,你向神山磕头,神山记得你吗?
只要是河水就会哗哗响,只要是山林就会哗哗响河源祭奠。
只要是帐房就会哗哗响,只要是大风就会哗哗响河源祭奠。
父亲和桑杰一家走到第四天下午,才看到头顶着冰盖的野马雪山河源祭奠。从野马雪山的沟沟壑壑里流出一条河叫野马河,蜿蜿蜒蜒把草原切割成许多滩头和水湾,然后一头扎进了深渊似的黄河峡。那些滩头和水湾以及两河相交形成的三角带,便是一望无际的野马滩。桑杰选了一块高地打算安顿帐房。父亲问:“为什么不去离水近的地方?”桑杰说:“地势低的水里住着黑龙,地势高的水里住着白龙,黑龙脾气大,白龙性情柔。”他朝着河水流淌的方向磕了一个头,把帐房和家什从牦牛背上卸下,挑出享堂在草墩子上摆好,也磕了一个头说:“雪山大地保佑,请不要让黑龙发怒。”然后吩咐赛毛快去背些水来,献了净水的祈求才是灵验的。赛毛背起水桶,朝下走去,很远的低洼地里才是河。桑杰远远近近地看看,又吩咐索南和才让把牲畜赶快赶到连接着高地的山坡上去牧放。父亲知道他的意思:低洼地的草要留给冬天的,帐房四周的草要留给灾后的应急,山坡上海拔高,正是牲畜夏天的去处。索南“噢呀”着,才让一声不吭地带着梅朵黑和梅朵红去赶牲畜。梅朵黑和梅朵红显示出好藏獒对陌生地方的警惕,一左一右行走在畜群的两边,不时地发出阵阵又粗又沉的吼叫,像是发表宣言:我们来了,狼豹走开。梅朵想跟着两个哥哥去,桑杰说:“你留下,跟享堂说说话。”梅朵听话地靠在享堂上,用尖亮的嗓音念起了“祈福真言”。父亲不拜雪山大地神,对享堂并不关注,但是今天,在他赞赏地看着只有四岁的梅朵能把鼻涕擦得比两个阿吾还要干净、“祈福真言”念得认真而清晰时,无意中发现,桑杰家的享堂里供着的是一个塔形的糌粑食子,干硬到裂缝的食子上缠着几绺黄绸子。父亲问起原因,桑杰说:“是官却嘉阿尼的恩赐,把阿尼琼贡的供食给了我们。”父亲说:“阿尼琼贡的供物数不清,他怎么就给你一个硬邦邦的糌粑团呢?”桑杰顿时显得十分恐慌道:“不是糌粑团,是雪山大地的宝贝阿尼玛卿山。”然后双手合十放在额头上,虔诚地念起了“祈福真言”。父亲知道自己说错了话,赶紧改口:“真的是阿尼玛卿山吗?那我也得拜一拜了。”说着,朝享堂跪下,学着牧人的样子磕了一个头。桑杰愣了片刻,呵呵呵笑道:“公家人磕头,我是头一回见。”
(《雪山大地》系中国作协“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入选作品)
END
制作:鲍磊|初审:陈集益|复审:付秀莹
核发:程绍武
广而告之
中国作家
国内邮发代号
《中国作家·文学》 2-545
《中国作家·纪实》80-526
《中国作家·影视》2-653
广告发行出版电话
编辑部邮箱
zgzjwx1985@163.com(文学)
zgzjjs1985@163.com(纪实)
zgzjys1985@163.com(影视)
读者直通邮箱
zgzjduzhe@126.com
点分享
点点赞
点在看
点击阅读原文微店 逛逛
代烧服务——代烧金元宝——代烧纸钱
加师父微信 查看代办视频 微信:wangzijinci
本文链接:https://fuzhoufashi.com/index.php/post/36280.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文章涉及到您的权益及版权,还麻烦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谢谢配合。 特别提醒:如文章中有涉及到祭祀风俗、民间习俗等,皆为民间一种美好寓意,请科学看待,切勿封建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