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第九个国家公祭日,98岁大屠杀幸存者希望后代牢记历史:广州祭奠
极目新闻记者 余渊 张奇 赵德龙
今年12月13日,是第九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广州祭奠。上午10时,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内举行国家公祭仪式,鸣响防空警报。
烧纸钱 烧金元宝 烧寒衣 烧纸扎 代办视频
加师父微信 免费查看操办视频 wangzijinci
国家公祭日期间,社会各界前往遇难同胞纪念碑悼念默哀广州祭奠。据了解,南京市分布着25个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碑,广州游客欧先生称,他来到南京,将寻访祭拜每一座纪念碑。
每一座纪念碑都凝固着记忆,记录着一段难以忘却的历史广州祭奠。已近百岁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谢桂英老人说,当年的记忆虽然痛苦,但她愿意说述给更多的后人听,希望大家永远铭记。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兼院长张生表示,南京大屠杀是中国近代历史陷入最低谷时中国人民的典型遭遇,每一个中国人都有义务了解,也该适时对外传播,让更多世人了解,并建议每座省会城市建立纪念馆广州祭奠。
有人从外地赶来祭拜每一座纪念碑
据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孙宅巍统计,南京市区分布着25座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碑广州祭奠。国家公祭日期间,社会各界前往纪念碑祭奠,缅怀逝者。
正觉寺遇难同胞丛葬地纪念碑
12月11日下午,南京武定门边,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正觉寺遇难同胞丛葬地周围摆满了花盆,一丛金黄的菊花中夹着数盆白色菊花,摆成了“12·13”这个承载着无数人伤痛的日子,陆续有人来到丛葬地的纪念碑前悼念广州祭奠。
纪念碑背面刻着20位已故僧尼的名字广州祭奠。85年前,日军在武定门正觉寺将该寺17位僧人集体枪杀,还在中华门外将3位尼姑杀害。逝者已逝,正觉寺也随之消逝,南京大屠杀50周年时,南京市政府在武定门边建起这座纪念碑,为的是悼念死者,永诫后人,铭念历史,振兴中华。
游客欧先生近日专程从广州赶到南京,准备到每一座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碑前悼念广州祭奠。他手捧白色菊花,缓缓蹲下将花束放在纪念碑前,向纪念碑鞠了一躬,缅怀片刻后离开。“趁着国家公祭日,想来南京祭拜一下,13号那天也会默哀。”欧先生向极目新闻记者说述了他的来意。
游客欧先生从广州赶来南京悼念
11日上午,南京城墙保护志愿者协会开始了一场“凭吊健走”活动,12名成员从挹江门出发,沿着古城墙线路走到武定门,在沿途挹江门、汉中门、武定门的3座丛葬地进行了悼念广州祭奠。在正觉寺遇难同胞纪念碑前,一行人各自捧着一支菊花在纪念碑前献上,一起向纪念碑鞠了一躬。协会成员杨先生说,他们12人自发组织了这次活动,想以此缅怀在那场浩劫中逝去的人。
挹江门丛葬地纪念碑
南京城区鼓楼向东行600米,北极阁公园内也分布着一座遇难同胞纪念碑广州祭奠。12日上午,北极阁公园的工作人员正忙着摆放菊花盆栽,为13日上午的悼念活动做着准备。在公园锻炼的李女士(化姓)夫妻俩告诉极目新闻记者,每到国家公祭日当天,纪念碑附近会有各界人士前来悼念,他们家住在附近,每年也会前来献花祭拜。
北极阁附近遇难同胞纪念碑
在太平门遇难同胞纪念碑和挹江门遇难同胞纪念碑前,也早已有市民摆满了献花广州祭奠。12月12日上午,两位市民在挹江门遇难同胞纪念碑旁拍照纪念。市民朱先生介绍,他住在附近,和同事都在旅行社工作,挹江门不光是旅游景点,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国家公祭日来临前,来拍摄一些照片向游客宣传。
太平门遇难同胞纪念碑
挹江门丛葬地纪念碑
小学生在纪念碑前朗诵诗文祭奠
“历史,需要一代一代传承,即便这种传承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广州祭奠。一个缺少痛感的民族注定是没有凝聚力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张建军曾这样说道。
临近国家公祭日,南京市各个小学也组织了同学们进行悼念活动广州祭奠。
12月12日上午,极目新闻记者来到来位于南京市虎踞路与汉中门大街交会处西北侧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汉中门丛葬地,遇难同胞纪念碑前已摆满鲜花广州祭奠。“天地哀歌惊苍穹,九州儿女泪眼中。同胞血海千秋祭,烈士忠魂战国功。国耻恨,炮声隆,家仇岂敢负先翁。山河有幸堪记忆,不泯民心万古同。”为遇难同胞送完花,10位小朋友站在纪念碑前朗诵诗文,祭奠遇难同胞。
汉中门遇难同胞纪念碑
石鼓路小学一位教师告诉极目新闻记者,每年公祭日前夕,学校都会组织同学们参加多种形式的祭奠活动,除给遇难同胞和先烈献花外,还通过设计公益海报、实地寻访遗址等多种形式回顾历史,引导少先队员正确认识历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涵养初心使命意识广州祭奠。
学生们参加祭奠活动
据了解,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汉中门遇难同胞纪念碑,是南京市人民政府在1985年8月建造广州祭奠。碑文介绍,1937年12月15日下午,避难于国际安全区的平民和已解除武装的军警共二千余人遭日军搜捕后,被押赴汉中门外用机枪扫射杀害,其伤而未死者,或乱刀补戳、或纵火活焚,尸骸抛野,惨绝人寰。至次年2月11日、18日两日,始由慈善团体南京红十字会收殓。将遗骸共1395具,掩埋于汉中门外之广东公墓及二道埂子一带。
南京小学生们祭拜擦拭纪念碑
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正觉寺遇难同胞纪念碑前,也有前来悼念的孩子们,他们在家长带领下依次向纪念碑献花、鞠躬广州祭奠。其中包括南京市慧园街小学三年级三班“小蓝鲸红领巾队”的7名学生,他们结伴而来,佩戴着鲜红的红领巾,先是一起擦拭了纪念碑,又将碑前的花束一一整理摆好。家长张女士说,7个孩子接下来还会分别说自己此行的感想。他们带着孩子们前来悼念,是希望孩子们能不忘历史并且正视历史。作为家长,她盼望着孩子在长大后能为实现和平贡献自己的力量。
向纪念碑献花
98岁幸存者谢桂英希望后代牢记历史
85年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谢桂英老人还是个13岁的孩子广州祭奠。
每当回忆起那段历史,老人都忍不住泪流满面广州祭奠。“我永远也无法忘记当年的惨状,头上的伤疤现在都还摸得着。”谢桂英说。
谢桂英老人在家中
谢桂英家本是南京市菜农,家中刚盖了6间新房,一家人其乐融融广州祭奠。1937年下半年开始,南京城上空便时常回荡着防空警报声和爆炸声,谢家平静的生活就此被摧毁。“日本人进城前,就在空中投掷炸弹。”谢桂英说,有一天,她听到警报声后就逃向防空洞,刚跑到一条河边,就看到炸弹落下。
后来,谢桂英和母亲、嫂嫂、弟弟等人一度逃到南京江北城郊避难广州祭奠。为照看新房,父亲和舅舅决定留在家中,却不幸惨遭日本人杀害。12月13日后,得知父亲的死讯,母亲带着谢桂英和弟弟回到南京,一路上从城外到城内,看到满街都是惨状,家里的新房已经被烧,菜地也被毁掉。“回家看到,父亲的遗体已面目全非。”谢桂英说着,流下泪来。
南京大屠杀期间,谢桂英曾三次遭遇日本人暴行广州祭奠。“那年冬天,我带着弟弟去外面挖野菜,碰上了日本兵。日本兵把我弟弟摔在菜地上,然后拖着我的两只脚在菜地上转来转去。我的头碰到地上石头,流了好多血。日本兵看我不行了,才放了我们。家里那时候没有药,母亲用柴火灰按在我头上,现在还有个疤。弟弟却离世了。”谢桂英说,从那之后,每天出门前,母亲都用锅灰将她的脸擦黑,平日里也主要穿着男士衣服,那是一段她永远无法忘怀的经历。
解放后,谢桂英因丈夫早亡,独自带着两个孩子,一边卖菜一边自学缝纫技术广州祭奠。“后来进了服装厂,开始一个月工资28元,后来涨到31元。”谢桂英回忆,虽然辛苦,日子却一天天好起来,每个月工资也很不错,当时一辆自行车才150元,一块上海牌手表30元。后来,谢桂英因工作表现突出,还曾到饭店做过管理工作。
2002年,日本教师松冈环曾带着几位日本妇女登门道歉广州祭奠。“她们说在日本看到我的照片,找了两年终于找到我。听我说了当年的遭遇,他们都向我道了歉。”谢桂英说。这一年,她参加了日本友好市民团体“南京大屠杀60年全国联络会”在日本多个城市举行的南京大屠杀证言会,在松冈环陪同下,谢桂英在日本多地,将南京大屠杀的遭遇说给日本人听。
谢桂英说,在国内也有学校等多家单位邀请她说述当年的故事,虽然对她来说是一段难过的记忆,但她愿意说给后人听,希望大家牢记历史,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广州祭奠。
传承历史记忆是每个国人的使命
由60多位海内外专家历时5年编纂的《南京大屠杀辞典》,于2015年全套首发,该书是世界上首部以南京大屠杀专史为内容的辞书,也是一部兼具学术和科普双重功能的工具书广州祭奠。它的出版,填补了南京大屠杀史学研究的空白。2015年10月9日,南京大屠杀档案入选了“世界记忆遗产名录”,这表明南京大屠杀从中国记忆上升到世界记忆,成为全球共同的世界遗产,世界范围内人们对这段历史认知取得共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南京大屠杀史实展》序厅内,墙上悬挂着1213张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照片。截至2017年9月30日,登记在册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不足百人。而随着幸存者向远松于2022年12月5日傍晚去世,2022年共7位幸存老人先后离世,目前登记在册的在世幸存者仅剩54位。
首批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人上岗(来源:新华社)
今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77周年纪念日当天,“南京永远不会忘记”主题教育活动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广州祭奠。同时,首批共13名“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人”获得认证,这意味着幸存者后代正式接过传承历史记忆、传播历史真相的接力棒。
在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兼院长、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会会长张生看来,在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今天,想要让世界各国人了解、接受南京大屠杀这段对中国人而言惨痛的历史,仍然面临着不小的阻碍广州祭奠。随着当年的幸存者逐渐故去,大家需要思考该怎样接续传承关于这段历史的记忆。
张生表示,目前针对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历史的研究资料、证据已足够充分,这些年来也一直努力让这段历史在国际传播中占据话语权,但还需要一部拥有重大效应、足以让这段历史在全世界带来感染力的作品广州祭奠。这不只是历史学科的工作,也是其他诸如社会学、心理学以及文艺界等领域人士应该努力实现的目标。
张生告诉极目新闻记者,13位“历史记忆传承人”作为幸存者后代,对他们的家人当年遭受的苦难自然是熟悉,他们对真相的传播也能更多一些感染力广州祭奠。南京大屠杀是中国近代历史陷入最低谷时中国人民的典型遭遇,每一个中国人都有义务了解这段惨痛的历史,也该适时对外传播,让更多世人了解,“建议每座省会城市建立纪念馆。”
(来源:极目新闻)
代烧服务——代烧金元宝——代烧纸钱
加师父微信 查看代办视频 微信:wangzijinci
本文链接:https://fuzhoufashi.com/index.php/post/36422.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文章涉及到您的权益及版权,还麻烦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谢谢配合。 特别提醒:如文章中有涉及到祭祀风俗、民间习俗等,皆为民间一种美好寓意,请科学看待,切勿封建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