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祭奠:李现理|祭语天堂于“王局”
李现理/文
烧纸钱 烧金元宝 烧寒衣 烧纸扎 代办视频
加师父微信 免费查看度亡视频 wangzijinci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王局”已经过世15年了漯河祭奠。如果他现在健在的话,就82岁了。
很早就有为他写一篇纪念性文章的想法漯河祭奠。今天是周末,坐在办公室里闲暇无事。突然想起他,思念的情绪倍增。
此时,当心情很沉重的我打开电脑,敲击着键盘书下这个题目的时候,他生前的音容笑貌,再次很清晰地浮现在眼前漯河祭奠。
认识他的人,见面打招呼时,都喊他“王局”漯河祭奠。特别是他家乡的邻居爷们。
其实“王局”这个官名是绰号,真字叫王龙章漯河祭奠。
我与“王局”大爷年龄相差31岁,能与他存在浓厚感情和结下深情友谊,是我于2000年1月1日至2002年6月28日,在县公安局工作的两年零六个月时光里漯河祭奠。
2000年元旦节上午8时,在贾滩乡原党委书记、新任县公安局副局长的樊亮庭推荐下,我心情舒畅地到了由他分管的宣传股工作,任新闻报道员漯河祭奠。
当天上午10时许,我正坐在三楼办公室里看公安简报时,一位身着蓝色警服的老大爷,笑咪咪地走了进来漯河祭奠。
我急忙很礼貌性地站起来问:“大爷漯河祭奠,你找谁?”
“你是贾滩乡政府的李现理吧,咱们是老乡,我叫王龙章,是咱双庙行政村耿庄的,在局里看大门5年了漯河祭奠。刚才听说你调来了,特意找你说说话,我屋里有电视,烧的有茶,以后下班没事时,多到我屋里去坐坐。”
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漯河祭奠。从此,我和王局老乡成为了好朋友,下班没事时聊天,午间出去到离公安局不远处的“城郊乡供销社”院内小饭店吃饭,夜晚也经常在他屋里看电视。
我和“王局“相处的两年半时间里,至今仍有两件事情记忆犹新,一是他昔日的荣光和背景;二是他在领导面前脱口而出的“感谢领导、感谢党”激昂话语漯河祭奠。
有一天,“王局”在屋里伸长着脖子、小声而神秘地伸着头告诉我,他能来县公安局看大门,是后勤股股长、他的干侄子推荐进来的漯河祭奠。
“我年轻时,方圆几十里很有名,光拜把子弟兄有好几十个,最要好的有十七个,股长他爹就是其中之一漯河祭奠。”
当时“王局”说此话时,不但晃着脑袋,并且浓黑的双眉向上连续耸了几下,而后自豪地眯着眼、抿着嘴笑了,露出一嘴洁白的牙漯河祭奠。
关于“感谢领导感谢党”的事情,也是“王局”亲自给我说的,并且时至今日,许多在公安局工作的民警,还都能说出这个人人皆知的故事漯河祭奠。
2002年4月份的一天上午,“王局”突然接到村里人告知的信息:大儿媳妇因病死亡漯河祭奠。
自己早年丧妻,儿子的悲剧竟然也是这样漯河祭奠。顷刻间,“王局”泪如雨下。
公安局是个不同寻常的机关单位,每天来往检查和办事的行人和车辆很多,门岗时时刻刻责任重大,即使家里有事了,也不能没有人看大门啊漯河祭奠。
无奈之下,“王局”抹着眼泪,打算向领导告知情况,看能否网开一面地请个短假,回到家里看一眼漯河祭奠。
董政委听了“王局”的介绍后,神情凝重,很是同情,并许诺说准三天假期,关于看门卫的事情,暂时安排巡防大队的队员轮流值班漯河祭奠。
但是过了十多分钟后,“王局”依然地絮叨着不肯离开漯河祭奠。
董政委恍然大悟,拿起电话打给办公室郭主任:“门岗老王的大儿媳妇去世了,你赶快买几条烟,派巡警大队的车辆,送老王回老家看看漯河祭奠。”
董政委刚放下电话漯河祭奠,只见“王局”已是泪流满面,并且随即站了起来,双脚并起,腰板直立,右手突然滑向头部敬礼:“感谢领导,感谢党!”
到了村口,撕心裂肺般痛苦的“王局”,早早地下了车,前面是一位穿警服的巡警队员,左手提着香烟,右手搀着他,后面是警车的缓缓相随漯河祭奠。
后来,在场的一位巡警队员说,不知是“王局”当时的过分悲痛,或是过于情绪激动,那天在儿媳的棺材旁,哭晕好几次漯河祭奠。
我是个新闻爱好者,曾长期工作在领导及其秘书的身旁,对政府公文类材料有点功底,也算是个“记者+秘书”型的人才漯河祭奠。
2002年4月1日,贾滩乡政府调整了领导漯河祭奠。6月28日上午,经乡党政班子老领导推荐和新领导赏识,我离开了工作了两年零六个月的公安局,又回到了“老根据地”乡政府工作,当了时任乡党委书记赵学林的专职秘书。
第二天下午,我趁到县政府报送材料后的空隙时间,特意到了县公安局,向“王局”大爷说了我已经离局回乡政府工作的消息漯河祭奠。
当时,他的心情似乎很沉重,连续说了“以后来县里时,可别忘了到我这里坐坐”等话语外,还一直握着我的手,把我送到了公交车上后才离开漯河祭奠。
2005年9月份的一天,面容显些憔悴、已65岁的王局,突然穿着老警服、骑着自行车,从家里行程十多公里到乡政府来找我漯河祭奠。
他说因年龄大和上面加强安全保卫政策,于一个月前从局里“退休”了,自己在家里一直很闷没事干,总感觉浑身还有使不完的劲,还想继续为社会做点贡献,看能否在乡政府找个看个大门等类的活干干漯河祭奠。
与“王局”大爷昔日感情深厚,别后重逢我很高兴漯河祭奠。于是告诉他,只要有机会和空缺的话,我会及时向领导汇报和鼎力推荐的。
此后,因政府看大门的人员没有换岗等原因,我也没有了安排“王局”到乡政府工作的机会漯河祭奠。
2006年8月和2007年2月,我两次到双庙行政村采写新闻时,都是特意在村干部的陪同下,到耿庄村看望了他漯河祭奠。
特别是最后一次,他的身体健康状况很不好,已卧床不起了漯河祭奠。他拉着我的手,流着泪,回忆了很多我们在公安局相处时和我离开公安局后多次看望他的情景。
2007年8月2日上午,乡政府召开会议时,我见到了双庙村党支部书记王宝钢和村委主任岳平才漯河祭奠。在闲聊之时,顺便问起了王龙章大爷的一些情况。
“‘王局’半年前就到马克思那里报到了漯河祭奠。”岳平才不经意地说。
“什么?王大爷过世了?”在震惊之余,我似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后反问漯河祭奠。
“他去世几个月了,您俩恁好,你不知道?”王宝钢反问我漯河祭奠。
顷刻间,我内心冰凉,颤抖的右手没有点着叼在嘴里的香烟漯河祭奠。
没想到,半年前我们的相聚和聊天,竟是永远的诀别漯河祭奠。原来,那次在我离开后第五天,“王局”大爷因病就去世了。
岁月无情催人老,阴阳分离长相思漯河祭奠。我不是神仙和菩萨,没有能帮助“王局”大爷重返人间的本领和能力,唯一能做的,也只有在想念之余,撰文祭奠而已。
以上记述文字,是我从内心深处发出的表白,来作为思念、怀念和纪念漯河祭奠。并期盼和希望这些文字,能寄到遥远的天堂,传递到“王局”的心里,铭记我的思念和追记我们间的昔日友好。
祝福“王局”大爷漯河祭奠,天堂里一切安好、无痛苦!
出门进入“扫”时代
李现理/文
“现理漯河祭奠,我在小区门口超市买菜类,手机里的钱不够了,你用微信发我100块钱吧!”
51岁的妻子闫冬梅,识字不多漯河祭奠。因为她在童年时代,家里穷交不起1.5元学费,加上父母说待她“娇”,只上了半年“育红班”,就“光荣毕业”了。
结婚29年来,她曾许多次地在我面前说,小时候错过了好好上学读的机会,长大后不识字、没文化,是今生最大的遗憾漯河祭奠。
“你是高中毕业生,识的字真多,上班后还整天在单位读书看报写文章,要是你识的字能够分给我脑子里一点点,看看有多好?”她很羡慕和期盼地说漯河祭奠。
白看她识字不多,但是出门购物用微信扫码付钱时,很在行“不差钱”,现在还是管着几十名环卫工人的“头”类漯河祭奠。
历届党中央领导持续接力,惠民政策一年比一年多,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亿万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漯河祭奠。
我们已经进入了伟大和谐盛世新时代,5G手机早已进入寻常百姓家,出门购物时顺手掏出手机用微信“扫码”转账支付,早已成为大多数群体支付的高效快捷方式漯河祭奠。
其实,几年前我对手机微信这个“高科技+新事物”,也不是很懂漯河祭奠。
一次,在外打工的慌子叔打来电话,说让我加他同手机号码的微信,以后闲时方便视频聊天,还不要钱漯河祭奠。
我立即问:“啥是微信?我以前和人聊天用过QQ!”结果漯河祭奠,
我被他嘲笑了一番漯河祭奠。
没过多久的一天早晨,大学毕业后在上海工作的儿子,回家度假后要回单位漯河祭奠。临行前,我就掏出500元钱给他,让他平时消费用。
“都啥时代了?买东西还有谁从口袋里掏现金?出门带着手机就行了漯河祭奠。我在火车上就是买一个包子、一瓶水,用手机微信一扫码就立即付账了。现在就是在大街上买一块钱的物品,或是在医院结付数万元的治疗费用,用手机一扫二维码,就立即转账支付OK了,小偷都摇头无奈地失业了。”
“手机微信付账,咋付的?”我顿时懵了漯河祭奠。
后来我有了微信,看到了微信的方便快捷效果后,也真感到当时的思想落后和愚蠢漯河祭奠。
去年7月下旬,我农村老家的葡萄成熟漯河祭奠。妻子打印了两张二维码,一张贴在了叔家的墙上,另一张贴在了三轮电动车前帮上。
一天漯河祭奠,有一位邻村女青年,在果园里采摘了20元葡萄,她用微信扫码付账后转身推车走人时,却被77岁的母亲拦着不让走:“我也听见你的手机‘嘀’的一声响了,你说你给钱了,票子呢?我咋知道你的钱‘嘀’哪里去了?”
幸好我的及时到来和道歉后,才给母亲解了非常难看的围漯河祭奠。
后来,我和母亲聊天时,她说了许多六七十年代大集体时“红薯汤,红薯馍,离了红薯不能活”的故事,我说了近年来高科技突飞猛进发展、许多村庄尽享惠民政策乡村振兴的新鲜事漯河祭奠。
“以前人往家里打(固定)电话,人能听见,我信,因为电话有绳子连着类,声音管钻进去漯河祭奠。那手机没绳子连着,咋管能说话呢?真能!听说现在大街上有年纪的老头老婆卖青菜,篮子上都栓一个小牌牌,人家付钱时只要手机‘嘀’了一声,钱就跑到他们手机里头了,还不用像掏票子那样麻烦找零钱,就是真能!”母亲感叹地说。
购物消费进入“扫”时代,这是当今社会高科技突飞猛进的见证,更是党中央持续实施利民惠民政策,迈入和谐盛世新时代的最好历史见证漯河祭奠。
再见了漯河祭奠,“商品粮”!
李现理/文
2014年10月,我离开基层乡镇政府到县城单位工作,终于实现了带着妻子儿女在县城生活居住的梦想漯河祭奠。
偶尔在周末会老家农村时,年纪大的邻居长辈和同龄人们,都很羡慕地说我们是“飞出了农村”的“城里人”漯河祭奠。
我今年51岁,自1971年3月出生至2017年8月,一直生活居住在鹿邑县贾滩镇闫庄村漯河祭奠。
记得在七八十年代的童年和青少年时期,“商品粮”一词在全国城乡叫的非常响亮,令我们祖祖辈辈生活在农村、整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穷人”来说,是万分的向往和羡慕漯河祭奠。
那时我模模糊糊的印象和观点是:凡是在县城生活居住有工作、有工资、没有地、不种地、穿着干净的人,都是国家干部,都是家有“粮本”吃“商品粮”的人,他们每天吃的白米白面,都是国家免费供给的,比农村人的身份和生活条件强几万倍漯河祭奠。
我的干爷姓朱,以前是居住在我们贾滩镇政府所在地大街西头的普通人漯河祭奠。
听父亲介绍说,在八十年代初,干爷和干奶经过多年的努力打拼,带着孩子彻底告别了农村,举家住进了县城漯河祭奠。
再后来,干爷的大女儿在县委大院里工作;大儿子和儿媳妇在街道上租了门面房,经营干服装加工和修补生意;时年22岁的小儿子在县新华书店上班,还风风光光地娶了时任某局局长的“千金小姐”漯河祭奠。
令我至今记忆最为深刻的是,在七十年代时,我和父母、姐、哥及两个妹妹,一家七口人住着下面是土墙、上面是麦秸草的低矮房漯河祭奠。
那时年幼的我,每年的夏季只能偶尔地吃过一次西瓜、小瓜子(即甜瓜)漯河祭奠。只有在过年时,才能很奢侈地见到少得可怜的花生、洋糖和瓜籽。在脑海中多次听人说过南方热带生产的香蕉、桔子等水果名字。
如果当时能在街上或富裕的邻居家一年能看见一次,也是直接流口水般的万分幸运了漯河祭奠。
我还记得,每到春节期间,我们姊妹兄弟五人只要得知家里来了客人,便会立即疯跑回家,争着向长辈客人搭讪、问好,而后每人便会得到一毛或两毛钱的“袋子钱”(即压岁钱)漯河祭奠。
拿了钱后,我们都是相互欢笑着离开,背着父母到一旁小心翼翼地摸着、看着,而后整整齐齐地折叠起来放在口袋里保存着漯河祭奠。
还记得那是1986年春节后的正月初六,15岁的我冒着刺骨的寒冷,坐在父亲借来的自行车后座上,去居住在县城的姑奶和干爷家走亲戚时,姑奶、表姑娘(姑奶的女儿)、干爷和干奶四人,共发给我12块“袋子钱”漯河祭奠。
特别是在干爷家,干奶还笑呵呵地拿出了香蕉、桔子、花生、糖果等放在茶几上,还一次一次催我多吃点,并抓起了几把放进我的口袋里漯河祭奠。
吃午饭时,干奶打开了14寸黑白电视机,我们一群人看着电视,吃着饭漯河祭奠。
我高高兴兴地回到家后,见到同龄的伙伴们,就一遍又一遍地絮叨说:“人家城市里吃‘商品粮’的人真幸福、真排场,屋里放着好些好吃的东西,看着电视吃着饭,给的‘袋子钱’真多,真比咱们打坷垃的农村人强一万倍漯河祭奠。”
又记得那是1991年秋季的一天,村里一位在县城跟着嫂子在大酒店打工的女孩,嫁到了县城漯河祭奠。
村里人无不羡慕不已地说:“看漯河祭奠,这妮子多有福,高攀上了城里吃‘商品粮’的了,命真好!”
1978年12月改革开放至今四十多年来,历届党中央领导持续一任接着一任干,频频改革开放和惠农惠民政策的落实,让城市乡村沧桑巨变俱欢颜漯河祭奠。
欣逢和谐盛世,新时代在与时俱进、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如今“小洋楼”已在全国农村普遍开花地“试比高”,空调、电脑、电冰箱等高档奢侈品,早已进入寻常百姓家,为当今农村人增添了自豪、快乐和幸福感漯河祭奠。
周末回农村老家和父母聊天时,我把自己多年来对“商品粮”的印象、经历等老话题,说给他们听漯河祭奠。
77岁的母亲笑着说,她们的那一代人,都是从“红薯汤,红薯馍,离了红薯不能活”的苦日子里算是逃命过来的漯河祭奠。
“现在还分啥商品粮不商品粮类?都是以前几十年过去的老黄历了漯河祭奠。像我们这些七八十岁还在世的老年人,能活到现在这样的好社会,都很满足知足,以前谁也做梦想不到,今天能过上这样的好日子。现在农村人出门都是水泥路,买东西去超市,上城坐公交,手机每人一部。只要兜里有钱,平时生活好、身体好,一家人团圆健康,我看农村城市都一样。”
母亲还拿我们的家庭来作比较:“你们姊妹兄弟五个都建好了楼房;你大(父亲)是村里保洁员,一月工资600块;你小妹秀琴师范毕业后是教师,一月工资4000多;现理你也参加工作二三十年了,现在又在县城单位上班,住着单位分的廉租房,你闺女结婚嫁的好,儿子大学毕业后在周口工作;您哥和您嫂子常年在外地打工,每年能挣十来多万,我看在县委大院里上班的干部,说不定还不胜他俩类漯河祭奠。”
“再说了,去年咱庄建设了美丽乡村,庄西边六里地的汪庄正在建飞机场,庄西边四里地的高庄南边正在建火车站,还听说今后庄后边的河两岸打算建湿地公园漯河祭奠。平时出门到庄外,处处都是满地满眼的庄稼,家家户户小院里都有小菜园,空气环境和人居环境都很好。叫我看,现在生活居住在城里的人,说不定今后还都想着往农村跑类。”父亲接过话茬说。
孬 爷
李现理/文
孬爷,是我同村的异性长辈漯河祭奠。
平时,我和其子慌子叔的关系较好漯河祭奠。每年农历12月4日孬爷过生日时,我一般都去前往祝寿祝贺。
2015年3月下旬的一天上午,县摄影家协会主席闫广军带着几位文友,来到我农村的家中做客和采风漯河祭奠。
闫广军掂着装有黑白胶卷的相机,在村内溜着寻找“闪光镜头”时,孬爷正躺在家门口的墙根处晒太阳漯河祭奠。
于是,闫广军像是发现了“新大陆”一样,突然跑过去站稳脚步,倾斜着左身子,挤着左眼、歪着头,对着孬爷的身子,不停地转换照相机的角度,一个劲地“咔嚓咔嚓”抓拍漯河祭奠。
“他白须飘飘、历经沧桑的骨瘦面容,真像个以前战场上下来的老战士漯河祭奠。”他说。
“他的名字才有意思类,叫王孬漯河祭奠。”我告知他。
“其实我的小名叫王箫,笙箫的‘箫’,因为我兄弟的小名叫王好,村里人就叫我王孬,乱叫一辈子了,叫垮了炸!”孬爷哈哈大笑地向大家解释说漯河祭奠。
了解孬爷的人都知道,他是个闲不住、身体不错和脾气温和的老人漯河祭奠。经常骑着个破拉车在村内和附近周边村庄溜达。按照他的话说,一来可以锻炼身体,也可以顺便捡拾点破烂到街上卖。
可在2015年4月初时,孬爷的身体明显的不如从前了漯河祭奠。儿媳在外地城市照看外孙女,慌子叔只有丢掉县城建筑工地上的活,在家陪伴伺候他。
“现理,您爷以前跟着国民党部队打了五年日本,又跟着县联防队11区队长付恒修,参加游击队打国民党部队四五年漯河祭奠。”2015年11月18日晚,慌子叔来我家中说。
“你除了瞎胡扯,我咋从来没有听村里人说过?”对他突然在酒桌上的“天方夜谭”,我根本不相信漯河祭奠。
“我活48岁了,也是前天听他说的,他也向我也隐瞒几十年了漯河祭奠。不信你明个抽时间去问问,听他亲自说说?”
第二天晚上,我采访了孬爷漯河祭奠。他虽然有点耳聋听不清,但是叙述往事来却记忆清晰。什么民国、国民党军长刘峙、上海西郊、汉口、九江、河南省南部大别山及付恒修、抗联打游击等等,让我听得入了迷。
孬爷说漯河祭奠,他是第一次向外人说述从16岁参军、辗转许多地方、5年参加国民党部队抗日秘密的:
民国25年1937年13岁时,母亲病亡,哥哥王连灵23岁,妹妹7岁,弟弟王心亭3岁漯河祭奠。由于当时的国情原因,家境十分贫困,全家人整日以四处要饭为生。在嫂子离家出走后,哥哥便到了东30公里处的安徽省亳县,参加了刘峙军长领导下的国民党部队。
1940年4月的一天,哥哥从部队回来探亲,看到家境和他骨瘦如柴,为了能吃上一口饭和活一条命,就把他带到部队当了一名勤务兵,后随部队转到了郑州漯河祭奠。
“记得当年农历6月16日,部队转到了上海市西郊驻扎时有13000多人漯河祭奠。有一天在和日本军队交战时,打了一天一夜,部队只剩下8000多人,哥哥王连灵也战死在沙场,我和战士们一起痛哭着,把哥哥和牺牲士兵的尸体,掩埋在了上海市西郊。”
此后,他就随部队转到了江苏南京,也是经常和日本部队打仗;1941年,他随部队转到了江苏九江;1943年19岁时随部队到了湖北省汉口;1944年随部队到了河南省南部的大别山一代漯河祭奠。
“1945年夏天,国民党部队驻扎在河南省驻马店,这一年我和咱公社王统村一名人喊‘王连长’的老乡,一起徒步几百里回家探亲,因当时父亲身体不好,弟弟妹妹年幼需要照顾,就没有返回国民党的部队漯河祭奠。”
孬爷说,他返回老家后,还跟随县11区区队长付恒修,参加了四五年的抗联打游国民党部队的游击战争漯河祭奠。
1945年秋季一天,他到鹿邑县城办事时,见到了一名家住县城南王皮溜镇小付庄村叫付恒修的人漯河祭奠。
在得知付恒修是共产党员时,他强烈要求参加八路军“打抗联(国民党联防队)”漯河祭奠。并联络了附近村庄的郭保、郭欢、董敬荣、张天增等七八名老乡一起,在县政府领了枪支后,去了县城东边的太清营子寨抗联指挥部。
此后的四五年至全国解放,他跟随着这只八路军领导的抗联队伍,在淮阳县的顾家寨,周口,漯河,郸城县的安平、五台庙等地参加和国民党部队的战争数十次漯河祭奠。
“其中在郸城县五台庙傍晚进行的一次和国民党部队的战役中,时任党领导下的11区队队长付恒修,左腿不幸中弹,血流不止,我就撕下衣服给他包扎住伤口,并连背带扶地连夜向西跑了20多里的一个救护站救治漯河祭奠。”
在参加“打抗联”后,为躲避国民党部队的枪杀追赶,他就离开抗联队伍回到了家中务农漯河祭奠。
“在解放后的高级社时期,生产队长向上级说我参加过国民党的部队,被扣上了‘分子’的帽子,弄类二三十年瞎巴类抬不起头漯河祭奠。好多人都认为我真孬,绝对不是啥好人。”
孬爷还说,在划右派特殊时期的一天,家中来了两位自称是县城机关的人,说向他调查了解一些关于付恒修的情况漯河祭奠。
于是,他就如实地把付恒修带领抗联部队打游击的事情,向来人详细说解了一遍漯河祭奠。
再后来,在许多人的作证下,付恒修的冤情得到平反昭雪漯河祭奠。
1964年冬季的一天,鹿邑县组织民工在玄武镇进行挖河清淤时,时任县某局局长的付恒修,在人山人海的现场突然见到他后,泪流满面地拥抱着说:“老王啊,没想到你还活着,更没想到今天还能在这里见到你,你可是我的救命大恩人啊漯河祭奠。”
2018年2月17日下午,我再次到家采访孬爷和聊天时,他强烈要求我用手机给他找了一张照片(如图)漯河祭奠。
“现理,我发现自己的身体越来越不中了,估计也没有几年活头了,今天向你说这些事,目的就是让你宣传宣传,让许多人和咱庄后代们都知道:您孬爷我的名字叫‘孬’,可是我这个人‘真不孬’!我一辈子也没有做过一件对不起任何人的任何事漯河祭奠。”
采访结束时,孬爷拽着我的手,眼含泪花地说漯河祭奠。
2019年3月2日晚9时,孬爷王连贵在突发疾病两天后安详去世,终年95岁漯河祭奠。
第二天大年三十,是孬爷出殡下葬的日子,上午村里很多人前来帮忙和参加了葬礼漯河祭奠。并且大都和我的心情一样,在沉痛之余,又对这位数十年来村里长寿第一名的长辈,突然肃然起敬起来。
作者简介:李现理,男,汉族,1971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本科文化,鹿邑县作家协会会员;1992年3月至今从事新闻报道写作和文学作品创作,多篇作品在人民日报、经济日报、解放军报、农民日报、河南日报、周口日报等媒体发表并获奖,2018年12月出版了28.2万字作品专集《二十六年新闻路》漯河祭奠。
李现理作品展示区漯河祭奠,点击以下阅读
“拾粪”印记||李现理
人到中年恰如秋||李现理
李现理|爹娘健在最幸福
李现理|老干部王书金轶事
李现理|“忘记他漯河祭奠,我养你!”
李现理|城里人﹒乡下人
代烧服务——代烧金元宝——代烧纸钱
加师父微信 查看代办视频 微信:wangzijinci
本文链接:https://fuzhoufashi.com/index.php/post/37390.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文章涉及到您的权益及版权,还麻烦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谢谢配合。 特别提醒:如文章中有涉及到祭祀风俗、民间习俗等,皆为民间一种美好寓意,请科学看待,切勿封建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