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华诞生地在大庙汪村辩
汪忠成
微信版第1286期
烧纸钱 烧金元宝 烧寒衣 烧纸扎 代办视频
加师父微信 免费查看度亡视频 wangzijinci
关于徽州第一伟人汪华的出生地在绩溪“汪村”,史上并无疑义宗谱。但是绩溪称之为“汪村”的村庄不止一个,于是就产生了一些不必要的争议。
明代婺源人所修的《汪氏统宗谱》和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所修的《汪氏通宗世谱》都记载了这么一段话:“司马公(注:汪华的曾祖汪叔举)初宦寓新安,过临溪,奇其水,沿溪而入三十里,见登源之胜,喟然曰:此陶公牛眠也宗谱。遂辞官,侨居登源里,殁,葬其境。曰‘汪村’者,公所居也,与墓隔溪。”这段话指明,司马公居住距临溪三十里之地的汪村,去世后葬在登源里,墓与居所间相隔一条河。
登源河起源于逍遥岩(今称江南第一关),至临溪与扬之河汇集,流入歙县练江,从临溪登源河水出口处沿溪而上到汪村三十里,部分官道还隐隐可见宗谱。所以从地理位置上来看,距临溪三十里的登源里,就是当今的瀛洲汪村一带。“见登源之胜”,并不是指所有登源河流域的村庄,而是专指“距临溪三十里”之处的登源里一带。
乾隆版《绩溪县志》卷一载:“唐金山在县东十里①,一名登源洞、一名长乐洞宗谱。”其麓宽平,三方临水,周如城,岗阜低平而湾状如眠,弩中有南朝汪司马墓,前有唐越国公父母墓。左有泉出,石竅极清冷,饮之可清暑止痢疾,山顶常有雾气,折而东经龙井山下,宋苏辙有诗“石门南出众山颠”。如此看来,唐金山即登源洞,“弩中有汪司马墓”句,与《汪氏宗谱》中的汪叔举“葬将军踏弩形”相吻合。曰“汪村”者,公居所也,与墓隔溪。这也就佐证了汪叔举葬于唐金山,所住之村叫汪村,与墓仅一溪之隔。
康熙《徽州府志》卷十七《坵墓》、道光《徽州府志》卷二十七《坵墓》、乾隆《绩溪县志》卷二十《坵墓》、嘉庆《绩溪县志》卷十二《坵墓》,均记载汪司马叔举公葬唐金山宗谱。
宋淳熙二年罗愿所著的《新安志》卷五又载:“忠显庙有二,一在县侧,一在东七里②,越国公古宅井在焉宗谱。”明万历版《绩溪县志》载“忠烈庙在县东七里登源,以祀越国公汪华,承旧匾额‘忠显庙’。公之故宅遗址在焉,庙后有公父母墓,郡守袁甫为书神道碑。东去三里许堨头村有公弟长史墓,西三里七塔有第七子墓,越溪之东南汪村盘园有公第八子墓。庙乃宋太平兴国五年知县事范阳卢君始建,朱赋记。绍兴二十九年知县曹训重修,参军范成大记”。明弘治十五年《徽州府志》、清康熙《徽州府志》卷八《祀典》、道光《徽州府志》卷三之二,不仅有同样的记载,还特别说明了有旧额‘忠显庙’。
以上历经宋、明、清数朝府、县志等史书明确记载,忠显庙在县东七里之地,即当下瀛洲镇的汪村边上,还特别提到“公故宅遗址在焉”宗谱。这与诸多汪氏宗谱记载一致,汪村地理位置辐射的“南三里堨头汪华堂弟铁佛公墓,西七塔汪华七子爽公墓,隔溪相望汪村西盘园汪华八子俊公墓”的记载,也《汪氏宗谱》也相吻合。
仁里村民国年间所修的《程里程叙伦堂世谱》载:仁里程氏始祖,唐金乡县尹程药,定居大程里,传三世而生程惟玩,“后唐同光间以词赋举授承事郎、西台监察御史,累迁吏部侍郎,殁葬汪村西盘园宗谱。”从这本外姓宗谱可见,此处“汪村”的村名,并非近代才有此称呼,而是从后唐就有,并且,“西盘园”之地名也一直延用至今,为村民所熟悉。
综上所述,诸多地方志与《汪氏统宗谱》相互印证,登源里汪村,就是现在的瀛洲镇汪村,自汪叔举定居汪村传四世生汪华宗谱。各朝县令或建或修‘忠显庙’均记载位于汪华古宅之上。古绩邑称汪村者众,但叔举公所居之“汪村”有着准确坐标,是与唐金山(叔举)公之墓一溪之隔、与忠显庙相毗邻的汪村。证明“徽州第一伟人”唐越国公汪华,出生于今绩溪县瀛洲镇的这个“汪村”无疑。
注释:
① 县东十里,清朝绩溪县府衙在绩溪博物馆一带,从丁岭去唐金山相比宋朝较远宗谱。
② 县东七里,宋朝绩溪县府衙在今绩溪县东山一带,从丁岭去唐金山较近宗谱。
(作者系绩溪县汪王故城溯源文化传播中心负责人宗谱,宣城历史文化研究会会员)
制作:童达清宗谱。
代烧服务——代烧金元宝——代烧纸钱
加师父微信 查看代办视频 微信:wangzijinci
本文链接:https://fuzhoufashi.com/index.php/post/40250.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文章涉及到您的权益及版权,还麻烦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谢谢配合。 特别提醒:如文章中有涉及到祭祀风俗、民间习俗等,皆为民间一种美好寓意,请科学看待,切勿封建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