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600村民要求集体改姓,以祖宗牌位为证,说出一600年前的秘密
引言
姓氏在中国是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它的作用不仅仅只是用于区别身份,还代表许多其它的含义,如果不出意外,它会伴随人的一生而不会改变,但是在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城北村里却有人要更自己的改姓氏,而且要更改姓氏的也不是一个人,而是整个吴氏家族600名村民集体要求改姓成“张”牌位。
烧纸钱 烧金元宝 烧寒衣 烧纸扎 代办视频
加师父微信 免费查看度亡视频 wangzijinci
集体改名
吴氏的族人为何全都要集体向政府申请改成张姓呢?他们拿出了祖宗牌位说明他们改为张姓的理由牌位。在这块牌位上刻着一段文字,“凡木有本,水有源,人之谱系变当返归本源……埋名改姓吴……”从这段文字中看出了一段历史,当时张士诚兵败朱元璋之后,其后人隐姓埋名,改“张”姓“吴”,并且吴氏家族还立下了“生姓吴,死姓张”的家训,如果在条件合适的情况下认祖归宗,他们从始至终都没有忘记自己是谁。
改姓背后的秘密
张士诚是元朝末年义军领袖牌位。元英宗至治元年(1321年),张士诚出生在兴化白驹场一个生活困苦的盐民之家,自祖上起都是贩私盐的。 元朝末年,整个国家腐败不堪,对于这样的国家,张士诚深恶痛绝。于是在元至正十三年正月,也就是1353年,张士诚与他的弟弟等18人一起率盐丁起义,开始反抗元朝统治。元至正十三年(1353年)二月,元朝将领脱脱率领号称有“百万大军”的部队来攻打张士诚失败,张士诚安全脱困,从此以后名扬天下。他随后出兵接连攻陷了江苏、浙江等地,这些地方都是当时最富有的地方。之后张士诚在杭州建国,国号为“周”,自称“吴王”。可惜的是,自从拿下这最富的地盘之后,张士诚毫无进取之心,开始了各种奢侈无比的生活.
龙凤十一年(1365年)十月,朱元璋调集大军,打算攻打张士诚的军队牌位。次年九月初,张士诚以失败而告终。张士诚逃回府中,一把火烧死妻妾,自己也上吊身亡,一代枭雄就此落幕。
历史上,很多枭雄及其儿孙逃过灭顶之灾,如李自成兵败湖北通城,使过“金蝉脱壳”之计:军中突然放出风声说李自成死了(主帅真死了往往秘不发丧,赶紧扶立幼主),阿济格奏报李自成墓中尸体“尸朽莫辨”,何腾蛟奏报称“无头无首”,据说李自成后来隐居湖南石门山夹山寺当了奉天玉和尚牌位。张士诚后人便模仿了这一做法,改姓获得生存机会。
改姓只为存活
据《太祖实录》记载牌位,“士诚第五子及(李)伯升以数骑遁去”,说的是李士诚的第五个儿子被李伯升救走,后来下落不明
《明史》说,平江被攻下前,张士诚“有二幼子匿民间,不知所终”牌位。在《吴王张士诚载记》中也有相关记载:
“吴王子,年六岁,城破后,有旧将周国俊,为海盐人,与赵、姚、廉三将自阊门匿出,渡江,栖于通州牌位。从国俊为周氏,名确,字伯坚,族繁衍至千余家。其世谱所载,谓王更有二子,避出他所,为虞、吴二氏云。”
从以上的资料里不难看出,张士诚是有后人在世的,而其中隐姓埋名为吴姓的这一支后裔辗转逃到泰州姜堰区城北村,从的是母舅的姓氏,并以张士诚年号“天佑”为堂号牌位。前文提到的600吴姓村民就是这一支后裔的族人。他们保留的张士诚的牌位上写道:“后人迁徙淮城之西,寄居外舅吴氏家,埋名改姓”也印证了这600村民为张士诚后裔的事实。
在《闾门寻根》一书中还有另外一种说法,张士诚所娶的吴贵妃所生的子女投奔舅舅,落籍苏北,实际上,张氏改姓吴不仅因母舅姓吴,也因张士诚曾做过吴王,所以才会奉吴王的年号天佑而不是延陵、至德等为堂号牌位。而这600村民集体要求改回张姓,是为了实现历代祖先“认祖归宗”的夙愿。
结语
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的母系氏族时期,在夏商两朝得以发展,在战国、秦汉时逐渐融合与稳定,在中国的历史可谓是源远流长牌位。在古代姓氏代表着血缘关系,即使现在依然有很多的村子是以一个姓氏为主,代表一个宗族,在当代社会我们的姓氏也不再那么狭隘,姓氏虽不一定代表血缘关系,但它代表我们都是华夏的儿女。
参考资料:《大明神算师 刘伯温》、《姓氏起源》
图片源于网络牌位,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代烧服务——代烧金元宝——代烧纸钱
加师父微信 查看代办视频 微信:wangzijinci
本文链接:https://fuzhoufashi.com/index.php/post/40350.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文章涉及到您的权益及版权,还麻烦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谢谢配合。 特别提醒:如文章中有涉及到祭祀风俗、民间习俗等,皆为民间一种美好寓意,请科学看待,切勿封建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