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伯故里 | 沈北新区兴隆台街道举办锡伯族喜利妈妈信俗传承活动
原题:沈北新区兴隆台街道举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锡伯族喜利妈妈信俗传承活动
挂竹子做的小弓箭寓意生男孩,布条寓意添女娃,小榆木杈寓意丰收,桦树皮小桶寓意风调雨顺……1月7日,暨农历腊月十六,是锡伯族祖先“喜利妈妈”的生日祭妈妈。这一天,沈阳市锡伯族联谊会、沈北新区文旅局、兴隆台街道联合举办了隆重的喜利妈妈信俗仪式,召开了传承工作座谈会。辽宁省民委宗教处处长何世同,沈阳市锡伯族联谊会常务副会长王泉义、新民(市)工作部部长李卫洲,沈飞集团锡伯族联谊会副会长关进伟,锡伯弓箭传统制作工艺传承人鄂建烨,锡伯语言文字传承人孟荣路,锡伯草医丁林野,沈北新区一级调研员徐玉琴,区文旅局二级调研员仇兴辉、傅永林,兴隆台街道党工委书记王辉、办事处主任马玉娜,稻梦空间董事长张爱忠等20余人参加了活动。
烧纸钱 烧金元宝 烧寒衣 烧纸扎 代办视频
加师父微信 免费查看度亡视频 wangzijinci
下午2时许,在兴隆台锡伯宗祠举行了喜利妈妈信俗仪式祭妈妈。“按照传统民族习俗,每年这一天都要举办仪式,敬香鸣鞭、杀猪祭神,还要请出长长的喜利妈妈麻绳,”王泉义一边介绍,一边在案桌上摆放好水果、点心、猪肉等,“2011年,锡伯族喜利妈妈信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现在虽然还有遗存,但已经濒危,亟待保护。”随后,众人敬祭喜利妈妈——一条长两丈九尺长(约合9.67米)的麻绳,从房梁的西北墙角拉到东南角,上面悬挂着嘎拉哈、小弓箭、布条等象征物。传说中的喜利妈妈,是保护了族人后代的伟大女性、民族英雄;在生产实践中,它最早则是结绳记事的无字家谱,是锡伯祖先、民族图腾,具有深刻的民族文化传承价值。
仪式后,在稻梦小镇的兴隆台城市书屋,召开了喜利妈妈传承工作座谈会祭妈妈。马玉娜主持并发言,从喜利妈妈的传说由来、结绳记事、世代家谱、索绳及象征物、供奉及祭祀等5个方面,详细阐释了敬祭喜利妈妈的历史渊源和时代意义。“在语言产生后、文字出现前的漫长岁月里,喜利妈妈结绳记事是非常先进的记录方式,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人们还将美好的愿望赋予其中,是一种精神寄托。”马玉娜说到,同时展示了其亲手制作的各式象征物,制作精巧,极具观赏性和象征性。除正上文介绍的嘎拉哈、小弓箭等传统象征物,她还提出,随着时代变迁,我们可以古今融合,再增添新式象征物,如,桃枝象征姻缘,算盘象征生意兴隆,文昌笔象征学业有成等等。
座谈会还探讨了喜利妈妈的时代意义祭妈妈。辽宁省民委宗教处处长何世同说:“新时代,要赋予喜利妈妈新内涵,梳理和萃取其思想精华,作出通俗易懂的当代表达,才能让它不断发扬光大。”喜利妈妈是民族祖先、民间信仰,实物家谱、民族图腾,寄托着家宅平安、子孙繁衍的美好愿望,在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方面具有亘古不衰的深刻意义。
在座谈会热烈的气氛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沈阳锡伯族民间故事家何钧佑的弟子,锡伯族草医丁林野,将收藏多年的《喜利妈妈鲜卑女神锡伯族儿童保护神——何钧佑2012年于沈阳》景泰蓝作品及《何钧佑锡伯族长篇故事(全四册)》捐赠给了兴隆台锡伯宗祠,希望更多人能够了解喜利妈妈,弘扬民族文化精神祭妈妈。
下一步,沈北新区兴隆台街道将持续深入挖掘传统民族文化,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跨越时空的魅力,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美丽乡镇祭妈妈。同时,培养好传承人,一代一代接下来、传下去,为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贡献力量。
供稿:毛晶晶
代烧服务——代烧金元宝——代烧纸钱
加师父微信 查看代办视频 微信:wangzijinci
本文链接:https://fuzhoufashi.com/index.php/post/40458.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文章涉及到您的权益及版权,还麻烦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谢谢配合。 特别提醒:如文章中有涉及到祭祀风俗、民间习俗等,皆为民间一种美好寓意,请科学看待,切勿封建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