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祭祀服饰考(一):男服
祭服,古代祭祀时所用的礼服,为各类冠服中最庄严的服饰中国古代祭祀。先人非常重视祭祀,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近年来,一些地方为弘扬传统文化,在恢复举办古代祭祀仪式活动时,经常出现两个问题:一是不论何种祭祀多用祭服,其使用者、使用场合都有待商榷中国古代祭祀。二是将明代百官祭服与前朝祭服混用,如以唐朝帝王祭祀为背景的祭祀,文武百官服装却为明制祭服,甚为不妥。本文着重对第二种情况——百官祭服形制试为探析,错误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烧纸钱 烧金元宝 烧寒衣 烧纸扎 代办视频
加师父微信 免费查看度亡视频 wangzijinci
一、明代之前的祭服
1、主祭(皇帝)
在明代之前,无论天子、公卿、大夫,在行吉礼祭祀时皆穿着冕服中国古代祭祀。
冕服,是中国古代皇帝及上公的礼服和礼冠,是其在祭天地、宗庙等重大庆典活动时穿戴用的正式服装中国古代祭祀。
冕服始自夏商,周代在其基础上发展出较为完备的章服制度,并成为后世的典范和源头中国古代祭祀。从西周到明朝灭亡延续两千余年,各朝细节略有不同,大体样式不变,在清朝入关剃发易服之后消亡。
冕服主要由冕冠、玄衣、纁裳、白罗大带、黄蔽膝、素纱中单、赤舄等组成,配件为天河带、大带、革带、蔽膝、纹章、綖(yán)、旒(liú)、帽卷、玉衡、玉簪、武冠、朱缨、朱紘(hóng)、充耳等中国古代祭祀。
《周礼》规定,祭服根据祭礼之轻重,共有六种形制,合称“六冕”,即大裘冕、衮冕、鷩[bì]冕、毳 [piáo]冕、絺 [chī]冕、玄冕(注:六冕之制,后世各代多不完照搬),其差别除了衣服的料子质地,最主要的是章文、冕上的垂旒[liú]数目的区别,如天子为十二章文、十二垂旒,依次逐减中国古代祭祀。
(十二垂旒、十二章文)
隋代结束了自汉末以来360多年分裂的政治局面,同时也恢复了衣冠服制中国古代祭祀。冕服制承接汉魏,并增加了大裘冕制。
唐代袭隋制,但太宗时期去掉了“大裘冕”,“衮冕”从此晋升到冕服第一位,并一直延续到明朝中国古代祭祀。
初唐时期的皇帝冕服
宋代是崇尚礼制的时代,三番五次颁订服制,并进行修改,在二十四史的《舆服志》或《礼仪制》中,宋代的冠服制度最为繁缛中国古代祭祀。其中祭服占很大比重,也最为华美。
2、从祭(百官)
周代至宋元,凡有祭祀,天子、公卿、大夫皆穿冕服,差别在于衣裳上的章文、冕上的垂旒数目,但都是黑色上衣配红色下裳,即所谓的玄衣纁裳中国古代祭祀。
综上,在明代之前,冕服作为祭服,一直是文武大臣陪从天子举行国家高等祭祀时的着装,是最隆重的礼服之一中国古代祭祀。所以,当今在恢复行使明之前的祭祀礼仪时,百官应着冕服为之。
3、助祭(士)
周制,公卿冕服而祭,士助祭于公,可假用大夫级别的爵弁而祭,着玄衣纁裳中国古代祭祀。后世多以玄衣纁裳为士之公祭服(略有例外)。
4、赞礼执事
赞礼中国古代祭祀。古代祭祀赞礼一般由王公贵族担任,故应着冕服(明代除外)。
执事中国古代祭祀。包括舞生、乐生,以圆领袍或团领衫为主,头戴幞头或梁冠。
执事、舞生、乐生
二、明代祭服的形制
明代建立初期,开国君主朱元璋 认为古制太繁,也为了独显皇权,只允许在祭天地、宗庙等特大典礼中,根据汉唐制度采用衮冕之服,其余大小祭祀一概不用中国古代祭祀。即使是衮冕,也只有皇帝、太子、亲王、亲王世子、郡王可备,冕服自此成了皇室的专属。
PS:明代皇帝只用衮冕,废除其余五冕,其中皇帝为十二旒冕、十二章服;皇太子、亲王、朝鲜国王,用九旒冕九章服;世子用八旒冕七章服;郡王用七旒冕五章服中国古代祭祀。以上人员在祭祀天地、宗庙、社稷、先农、册拜、正旦、冬至、圣节等场合着冕服,亦为祭服。
明朝皇帝与亲王衮冕的区别
明代取消了公卿、大夫等群臣的着冕服祭祀的传统后,就为其设计了专门的祭服,旁若无人定凡皇帝亲祀郊庙、社稷,文武官分献陪祭穿祭服中国古代祭祀。
明代百官祭服形制为:一至九品,均头戴梁冠,上着青衣(皂领缘青罗衣),下着赤裳(皂缘赤罗裳),前配赤罗蔽膝,内穿皂领缘白纱中单中国古代祭祀。
以上祭服外观虽为统一,但在配件上有一定区别,如三品以上项戴方心曲领,冠带佩绶同朝服(梁冠上的梁数与朝服品级对等),四品以下去佩绶中国古代祭祀。
明代祭服组成如下:
1、梁冠
祭服梁冠与朝服梁冠为同样制度,并未见有别制祭冠的记载中国古代祭祀。梁冠冠体为金黄色,承梁部分为黑色,系带垂缨为青色,打结虚悬于颌下。
公冠:八梁,加笼巾貂蝉,立笔五折,四柱,香草五墒,前后用玉为蝉中国古代祭祀。
侯冠:七梁,加笼巾貂蝉,立笔四折,四柱,香草四墒,前后用金为蝉中国古代祭祀。
伯冠:七梁,加笼巾貂蝉,立笔二折,四柱,香草二墒,前后玳瑁为蝉,俱左插雉尾中国古代祭祀。
驸马冠:与侯同,不用雉尾中国古代祭祀。
品官冠:一品冠、七梁中国古代祭祀。二品冠、六梁。三品冠、五梁。四品冠、四梁。五品冠、三梁。六品七品冠、二梁。八品九品冠、一梁。
(图中模特头戴五梁冠中国古代祭祀,是为三品官)
2、衣裳
上衣:用青罗,皂缘中国古代祭祀。长与朝服同(其长过腰指寸七寸,毋掩下裳)。
下裳:用赤罗,皂缘中国古代祭祀。制与朝服同(下裳七幅,前三后四,每幅三襞积,赤罗,青缘)。
中单:白纱为之,青缘(洪武二十六年定方心曲领,嘉靖八年去方心曲领,只有朝鲜一直使用)中国古代祭祀。
3、蔽膝
赤罗中国古代祭祀。
PS:今常用皂缘为错,考其谬误之出,一是误以朝鲜之皂缘裳为蔽膝,二是网络版《大明会典》标点误为:“赤罗裳、皂缘赤罗蔽膝中国古代祭祀。”而制作者未辨,导致此谬误传播甚广,至今犹然。
4、大带
表裏俱素,惟两耳及下垂缘以绿色,又用青组约之中国古代祭祀。
PS:从容像与出土实物上看,后来大带已不用耳中国古代祭祀。
5、革带
青鞓(外裱)中国古代祭祀。公侯驸马伯一品玉。二品犀。三品四品金。五品银鈒花。六品七品银。八品九品乌角
PS:嘉靖年记载,蔽膝、大绶、佩玉都是系于革带上,因此革带之后无带版中国古代祭祀。但考虑明代革带一律虚束,这种悬系法非常不利于活动,且容像上也没见到此类形制,因此估计现实中这种系法并不普遍,另还有一种可能,即革带实束,则悬系无妨碍,这种可能性亦待考。
6、佩玉
一如诗传之制中国古代祭祀。去双滴及二珩。其三品以上用玉。四品以下用药玉。(佩玉外亦有用纱袋,多为绛色。)
7、笏
公侯驸马伯一品二品三品四品五品用象牙,六品七品八品九品用槐木,涂以白色中国古代祭祀。无论质地如何,笏都有一定曲度。
8、袜履
会典记载为白袜、黑履,但参考容像,除明初杨洪画像FU合外,后来一律用云头履,赤地绿缘中国古代祭祀。
9、大绶
嘉靖时期,定大绶各照品级花样织造,绶环不织于大绶,以小绶编结悬挂中国古代祭祀。
一品:绶用绿黄赤紫四色丝、织成云鹤四色花锦、下结青丝网中国古代祭祀。绶环二、用玉。
二品:绶用锦鸡,绶环用犀中国古代祭祀。余同一品。
三品:绶用黄绿赤紫四色丝、织成云孔雀花锦、下结青丝网中国古代祭祀。绶环二、用金。
四品:绶用云雁,余同三品中国古代祭祀。
五品:绶用黄绿赤紫四色丝、织成白鹇花锦、下结青丝网中国古代祭祀。绶环二、用银镀金。
六品七品:绶用黄绿赤三色丝、织成鹭鸶鸂鶒花锦、下结青丝网中国古代祭祀。绶环二、用银。
八品九品:绶用黄绿二色丝、织成黄鹂鹌鹑练鹊花锦、下结青丝网中国古代祭祀。绶环二、用铜。
杂职未入流品人员:照九品官中国古代祭祀。
PS:小绶,所指为两样,一是衮冕中与大绶为同等质地织造,较大绶小,用以挂玉佩中国古代祭祀。一是大绶上编结以挂绶环的织物带,用色各不同。朝服、祭服无写到小绶,但按会典插图、文臣石像及文字描写,可知大绶之上都有用到,其用色待考。
附:朝鲜(末期)祭服
朝鲜祭服早期与明代相同,自明亡之后,逐渐修改演变,形成朝鲜自己的特色,在李朝后期定型,现在韩国诸多祭祀表演都沿用李朝末期祭服,因此可见到的形象资料非常多,对国内祭服复原影响极大中国古代祭祀。
1.祭冠:
朝鲜把朝服梁冠和祭服祭冠分开,形制基本一样,只是祭冠全用黑色,系带垂缨也用黑色,且不垂系与颌下,而是盘绕簪上,垂于耳畔中国古代祭祀。李朝末年金荣善上高宗疏中提到:“朝冠、祭冠,原来同制,而今也则分用焉。”可知是朝鲜后期的自创,与明代是不同的。而今国内制作祭服梁冠都完全效仿朝鲜祭冠,十分不妥。
2.衣裳:
上衣,早期同明朝,青衣皂缘,而后期衣服如深灰色,缘边还是黑色,看上去似一色,因此衣缘处都加白线,此白线也是朝鲜自创,但对国内现今祭服制作影响极大,至今不改中国古代祭祀。朝鲜上衣左右开衩至腋下,缘边也延伸至腋下。两袖不敞,下部缝合。且衣长、袖长奇短,与明制相去甚远。
下裳,赤罗裳,皂缘,但依然延续明初制度,前后分片,不相连属,缘边也用白线中国古代祭祀。朝鲜裳也是奇短奇窄,以致很长时间被人误认为蔽膝。方心曲领,朝鲜一直沿用方心曲领至今,明代于嘉靖八年废。朝鲜方心曲领如其圆领一样用纽扣固定。中单,白纱,青缘,左右开衩较低,后身亦开衩,同样非常短窄(朝鲜祭服、朝服、中单甚至衮服全用白护领,而明代此类礼服一律不用。)
3.蔽膝:
赤罗,变形严重,成为小小一片红布,缝缀在左胸中国古代祭祀。
4.大带:
形制与明同,亦不用两耳,但上下全用赤缘,不用青组,且缩短太多,以致下垂部分只到两腋,而上部束带部分自腋下开衩束于上衣之内,较之明制变化极大中国古代祭祀。但也曾影响国内祭服制作,导致大带也垂在身体两侧。革带:外形变成四方形,两挞尾逐渐退化。
5.佩玉:
非常短小,纱袋都用青色中国古代祭祀。
6.笏:
没有曲度,完全平直且短小中国古代祭祀。
7.袜履:
如明制,白袜、黑履中国古代祭祀。
8.大绶:
绶环直接织在大绶上部,下部织以飞禽纹样,纹饰较多中国古代祭祀。朝鲜大绶直接与大带缝在一起。
明代祭服与朝鲜末期祭服对比,两者差异还是极大的中国古代祭祀。以朝鲜末期祭服为蓝本复原中国祭服,绝不能照搬一切细节,否则会出现大量错误,且造成骨牌效应,影响极大,不可不慎。
明代祭服与朝鲜末期祭服对比图
大明衣冠与朝鲜服饰就如同父与子的关系,你不能说子是父,同样的,也不能说父是子中国古代祭祀。儿子虽然继承了父亲的基因,但儿子与父亲不可能长的一样。所以,朝鲜服饰仅供参考,千万不能说朝鲜服饰与大明衣冠一样。
(整理/七台八景)
代烧服务——代烧金元宝——代烧纸钱
加师父微信 查看代办视频 微信:wangzijinci
本文链接:https://fuzhoufashi.com/index.php/post/41083.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文章涉及到您的权益及版权,还麻烦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谢谢配合。 特别提醒:如文章中有涉及到祭祀风俗、民间习俗等,皆为民间一种美好寓意,请科学看待,切勿封建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