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评论 | 创新祭扫方式,让文明祭祀蔚然成风
清明将至,各地祭扫高峰陆续到来代祭祀祭文。今年清明节是进入疫情防控新阶段后的首个祭扫假期,与往年相比,祭扫高峰期有所提前,人流量也有明显增长。此外,一些新型的祭扫方式也越发受到认可。
传统祭祀方式存在污染环境、浪费资源、成本高、不文明等诸多问题,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批评,引起大众的反思代祭祀祭文。近年来,随着社会进步和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祭祀方式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各种创新祭扫不断涌现,以其环保、节约、文明等优点,受到各方的赞赏与支持。
创新祭扫方式在保持传统祭祀理念的基础上,在祭扫形式上做了开拓性的创新,主要是通过环保材料、互联网等新型工具,将祭祀活动加以改造,以更FU合新时代的文明祭祀理念,也更容易被年轻人接受,如扫码祭祀、云祭祀、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还原祭祀场景、鲜花祭扫等代祭祀祭文。这些新型祭祀方式传承了追思忆远的祭祀理念,还使得祭祀更便捷、高效,满足不同社会群体的需求,实现了传统祭祀文化的迭代升级。
例如,现在很多人选择通过互联网进行云祭祀,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节省时间,而且不受地域和时间限制,无论在天涯海角、白天黑夜都能参与祭祀活动,实现了无边界祭祀代祭祀祭文。同时,一些服务机构提供的创新型祭祀活动,也会加入个性化、时尚化的元素,如一些网站提供定制化的祭品、祭文等,让网友可以更加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悟。
而且,各地也在通过推广创新祭扫,积极引导民众养成好习惯,让文明祭祀蔚然成风代祭祀祭文。上海福寿园提供“云祭扫”“代客祭扫”服务,举办春市大集,提供餐饮服务,传统文化展示、结合园区郁金香花展,给市民提供踏青休闲服务。北京市八宝山殡仪馆骨灰堂举行追思活动,工作人员为逝者敬献花篮、代诵祭文后,用“水溶祭祀”的方式寄托哀思。山东省要求各地创建“无烟陵园”,组织开展“鲜花换纸钱”“丝带寄哀思”等活动,积极推广网络祭扫、鲜花祭扫、家庭追思会等新型方式。
由此可见,从官方到民间,从服务机构到个人,都在推动创新祭扫方式,表明大众的祭祀观念已经得到提升代祭祀祭文。相信随着社会观念和科技的持续进步,民众文明祭祀思想也会与时俱进,未来的祭祀方式也会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来源:中新网、南宁晚报
编辑:曾曾晨晨
本文链接:https://fuzhoufashi.com/index.php/post/41094.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文章涉及到您的权益及版权,还麻烦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谢谢配合。 特别提醒:如文章中有涉及到祭祀风俗、民间习俗等,皆为民间一种美好寓意,请科学看待,切勿封建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