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清明时 文明祭祀如清风扑面:代烧纸服务图片
又是一年清明时 文明祭祀如清风扑面
芳草绿野细雨纷,又是一年清明时代烧纸服务图片。清明节是中国老百姓重要的传统祭祀节日之一。近年来,在国家“文明祭扫”的倡导和移风易俗的影响下,传统烧纸钱、放鞭炮等祭拜方式正在悄然发生改变。记者走访发现,丝带祈福、鲜花传情、文字寄哀思、网络云祭扫……缅怀亲人的方式不断创新,文明祭祀新风扑面而来。
受访单位提供 鲜花祭祀成为众多市民选择
今年的清明节是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后的首个祭扫节日代烧纸服务图片。记者了解到,与往年相比,凤栖山人文纪念园祭扫高峰期有所提前,人流量明显增长,3月21日当天最高接待量达3.5万人次。2020年,该纪念园落实“禁烧”相关政策,现在已然实现“无烟园区”。在人流量大的休息区,纪念园设置了免费“鲜花换烧纸”便民服务点,提倡用鲜花、丝带等环保方式祈福、寄托哀思。
4月1日,记者在该纪念园看到,有不少市民没带香烛和冥纸,手捧一束鲜花和水果前来祭拜代烧纸服务图片。“前两年特殊原因没来看你,今年来了能跟你说说话,你最爱吃的草莓我给你买来了……”市民围坐墓前悼念逝者,简单而不失庄重。
代客祭扫服务成为凤栖山人文纪念园常态化服务
对于异地不能亲自前来祭拜的亲属,凤栖山人文纪念园于3月24日举办公祭活动,并开通代客祭扫、网上祭祀等渠道,方便广大市民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代烧纸服务图片。“目前,代客祭扫已经成为我们园区常态化开展的一项服务,3月份以来已完成40余份订单,大多是异地亲属选择这项服务。” 凤栖山人文纪念园办公室副主任胡颖介绍说。
墓园举办公祭活动 传递哀思
除此以外,树葬、草坪葬、花坛葬、室内格位葬等新型殡葬方式,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代烧纸服务图片。亲人祭扫时,一般将丝带和卡片系在墓碑上。“天堂没有病痛,爷爷,您在另外一个世界好好的。”卡片上的内容,令人动容。
据胡颖介绍,自推行节地生态葬以来,凤栖山人文纪念园每年近40位亲属为逝者选择树葬,1200位亲属为逝者选择室内格位葬代烧纸服务图片。
用诗词抒发对先人的缅怀和对逝者的追思,寿阳山墓园的“网络祭祀节”今年已经是开展的第二个年头了代烧纸服务图片。参与的市民热情不减,园方共计收到300余份线上征集稿件。
市民王先生是网络祭扫活动的“常驻嘉宾”,他告诉工作人员,自己的爷爷奶奶和父母都安葬于此,比起逢年过节带着家人来扫墓,用文字的方式记录下祖辈的事迹,就是给后辈们留下了一份念想代烧纸服务图片。
王先生表示,自己每年都会参与网络祭祀,在给祖辈写文的过程中,得到了些许慰藉代烧纸服务图片。“散文诗歌经过传播得以留存,无论什么时候翻看,都是一种缅怀。这是我们实实在在能留存下来的东西。” 他说。
一笔一画写下对亲人的思念及祝愿代烧纸服务图片。记者 王甜甜 摄
除了前往墓园祭祀的市民以外,也有一些市民选择在居住地附近进行祈福祭拜活动代烧纸服务图片。4月2日,长安区韦曲街道办子午社区举行“清明忆故人 文字寄哀思”活动。现场,记者在竖立的祈福墙上看到,30多位居民用便笺纸写下对亲人的思念和祝福。
社区居民在祈福墙上寄托哀思代烧纸服务图片。记者王甜甜 摄
“我的外婆去世一周年了,远嫁的我无法回家祭拜她,母亲时常告诉我对亲人生前要行孝,死后要尽哀代烧纸服务图片。在我看来,寄托哀思的方式有很多种,不在于传统意义的烧纸上坟,只要我心里会想起外婆,就是一种缅怀。”居民刘女士告诉记者。
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王甜甜 (除署名外部分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
本文链接:https://fuzhoufashi.com/index.php/post/41306.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文章涉及到您的权益及版权,还麻烦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谢谢配合。 特别提醒:如文章中有涉及到祭祀风俗、民间习俗等,皆为民间一种美好寓意,请科学看待,切勿封建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