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清阁

道家仪轨:朝论夕议(五·续)

admin    2022-08-10    194

延申释义

(一)中华之道的最高境界,在儒家是“圣”,止于至善;在道家是“真”,道法自然道家仪轨。“子不语怪力乱神”是孔子不说不语,不把话说绝,留有余地,所以说儒家学说是宗教没有依据;老子的《道德经》有“道可道,非常道”的话,道本于无,但这个“无”既非印度的“无无无”,亦非西方哲学的“IHW",即绝对的“无”、荒唐的“无”,而是“本于无”,所以老子总是以“有”补说道之不足。道家发展到庄子,其文恣肆飘逸,其思超迈奇谲,其《大宗师》《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等真可谓冲天掠地,气吞八极,无对无待,自由自在。后人取之以为经,创道教,像中华之道合天地、通古今,但无此岸彼岸之分一样,道教与与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不同,也无此岸彼岸之分,与之同者都有经文、教规、教仪、教乐等等。所以,不能说道教是此岸宗教,只能说是人文教,是以道家学说为本,吸纳了儒家、佛家思想、仪轨等等而创成,避世而不出世,养生而不害生,此为真,但其追求成仙,长生不老之说,此为妄。

烧纸钱 烧金元宝 烧寒衣 烧纸扎 代办视频

代烧纸,代祭祀,代祭奠,代烧纸钱,代烧纸服务,超度婴灵,超渡婴灵,超渡亡魂,超度法事,代人祭祀,代祭扫服务,代祭祀服务,代烧纸服务,代烧元宝,代烧金元宝平台,超度法事,超度婴灵,加微信看实况003.jpg

加师父微信 免费查看操办视频  wangzijinci



中国先人体悟宇宙生命本体,其文化体系以道为本、生生不息道家仪轨。所以与儒家一样,道家和道教也都注重养生,所谓道医同源,除了道教的外丹修炼外,道家和道教很说究养生强身,如太极拳、气功等等,但与儒家的养生方法有别。儒家侧重修身养性(心、性、理合一),道家和道教侧重修身养气(精、气、神合一)。二者虽有异,但是大道的一体两面,阴阳和合、身心同养。中药配方也很说究,标本兼治、重在调理、因人而方。道家和道教中出了很多名医,如扁鹊、华佗、葛洪、张仲景、孙思邈等等都是。由此可见,中国道教深蕴人文精神。

道教的美学思想也不同于世界其他宗教,自成体系、独树一帜道家仪轨。中国美学属于人性美学、生命美学,它有一整套自己独特的美学观念。高楠先生说,道教是审美型的宗教,真幻结合的此岸性是其特殊属性,此论然也!儒道两家的审美方法都离不开一个“悟”,但儒家养心,道家道教养气,所以道教审美最主要的思想范畴是“气”,气有天地自然之气、宇宙生生之气、精气神合一之气、阴阳本源之气,《庄子·知北游》说:“通天下一气耳”,这与北宋学者张载的气本论相契合。以“气”为本,金木水火土五行为用,则有五色、五气、五音、五时、五方、五味,进而拓展到人的五脏、五体、五窍、五荣、五情等等,(参阅高楠《道教与美学》)从自然之气到人的生命情感之气,通过生活经验的积累传承,感悟天人合一,物我融通之理,所谓“天地与我相通,万物与我为一”即是。于是道家道教发明了一系列美学范畴,如天人、形神、气韵、心物、真幻……这与其他宗教的审美观大异其趣,而与儒家、释家颇有相通,对中国美学做出独特贡献!

(二)上个世纪初以来道家仪轨,在西学冲击下,国内学界有一种声音,说中国人无信仰、没操守,此论大谬不然!

(1)中国人没有信仰吗?否!中国人不仅有信仰道家仪轨,而且比其他国家、其他民族的信仰要真切得多、坚定得多:自古以来,中国人悟道得道,坚信“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和“天下大同”的理想社会,即“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改为‘为往世继道学’),为万世开太平”,这不都是中国人的信仰吗?

(2)中国人没有操守吗?否!中国人不仅有操守道家仪轨,而且这些操守不仅具有普适性还具有直接的现实性,比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仁义礼智信,等等,这些不都是做人的操守吗?

中华民族正是有了坚定的信仰和强韧的操守道家仪轨,才能够在泱泱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劈荆斩浪、攻艰克难,驱强敌出国门,化腐朽为神奇,成就了今天世界上最伟大的民族,建设成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那些公知们所谓中国人没有信仰、没有操守,实际上是他们失去了自己民族的信仰、操守,只相信西方人的宗教信仰、操守,以西方人的宗教信仰、操守为普适信仰、普适操守,实际上他们的目的还是要走全盘西化的邪路!

代烧服务——代烧金元宝——代烧纸钱

代烧纸,代祭祀,代祭奠,代烧纸钱,代烧纸服务,超度婴灵,超渡婴灵,超渡亡魂,超度法事,代人祭祀,代祭扫服务,代祭祀服务,代烧纸服务,代烧元宝,代烧金元宝平台,超度法事,超度婴灵.jpg

加师父微信 查看代办视频 微信:wangzijinci

本文链接:https://fuzhoufashi.com/index.php/post/6500.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文章涉及到您的权益及版权,还麻烦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谢谢配合。 特别提醒:如文章中有涉及到祭祀风俗、民间习俗等,皆为民间一种美好寓意,请科学看待,切勿封建迷信!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师父微信:wangzijinci点击复制并跳转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