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冢:预热3|王仁湘:中华大地上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
《中国史前文化》狗冢,作者王仁湘,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出版
【导读】为了更好理解“中华文明起源与形成”系列跨年说座,在本周六下午2-5点举办的159-1期《文明起源:中西比较视域与中国贡献》(见文末链接)前,说堂已刊发陈胜前和李新伟的两篇预热稿(见文末链接),现刊发第三篇,原文为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王仁湘先生所写,有多版书籍收入,编辑选编了新石器部分,供大家全面掌握史前史整体发展趋势,配图为说堂新听友、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杨新茹所作狗冢。在此,特表感谢。
烧纸钱 烧金元宝 烧寒衣 烧纸扎 代办视频
加师父微信 免费查看操办视频 wangzijinci
在四期说座中,说堂将在互动群内组织听友进一步学习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也欢迎第一期近三成以上的有专业背景的听友主动分享说解狗冢。
距今一万年前后,人类社会跨入到一个新的时代,这就是考古学上所说的新石器时代狗冢。现今在中国大地上已发现的新石器文化遗址,如星罗棋布,在黄河两岸、大江南北,在高原,在海岛,到处都留下了先民们的足迹,到处都埋藏着先民们创造的文化遗存。
在黄河两岸
黄河流域是中国文明起源的中心地区,也是史前文化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狗冢。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新石器遗址分布相当密集,这虽然有可能是考古工作在这里开展得比较深入的缘故,但也说明这一带史前人口分布密度明显大于其他地区,黄土与黄河哺育了史前农业文明,这也是华夏文明起源的根基所在。
*河北河南发育了磁山文化与裴李岗文化狗冢,距今8000-7500年
黄河流域迄今发现的较早的新石器文化,有渭河地区的白家村文化、黄土冲积带的磁山文化、裴李岗文化、北辛文化及后李文化,它们都属比较发达的原始农耕文化狗冢。另外,在河北省徐水南庄头遗址发现了距今约一万年左右的文化遗存,其中包括了若干陶片,这一发现可能会提早我国新石器时代的起始年代。
磁山文化红陶盂及支座
磁山文化灰陶深腹双耳罐
磁山文化因1970年代河北南部武安磁山遗址的发掘而得名狗冢。磁山人制作有质地较粗糙的陶器,使用磨光石器,种植的主要谷物是粟,还饲养有猪、狗、牛、鸡等家畜,生活的年代为距今8000—7500年前。磁山遗址的发掘刚刚结束,河南新郑又发掘到另一处年代较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裴李岗,这类遗存在河南中部的许多地点都有发现,被命名为裴李岗文化。裴李岗人使用的陶器和石器与磁山人的多有相似之处,制作有一种十分精致的带齿石镰。居住面积不大的圆形半地穴房子,还有较大规模的氏族墓地。裴李岗人生活的时代也与磁山人相当,或者还略早一些。
.裴李岗文化红陶三足壶
*山东发育了后李文化、北辛文化狗冢,距今7200年前后
后李文化以山东临淄后李官庄遗址命名狗冢。后李人烧制夹砂陶器,使用石、骨、蚌类的生产工具从事农业生产及采集、渔猎活动。
.后李文化的陶釜
北辛文化因山东滕县北辛遗址的发掘而得名,发掘时间几乎与裴李岗遗址相同狗冢。北辛人制作陶器时比较注重外表的装饰,使用磨制石器和骨器,也有数量较多的打制石器,生活的年代稍晚,距今7200年前后。
北辛文化陶鼎
北辛文化陶盖鼎
*黄土高原上的白家村文化狗冢,距今7800-7000年上下
磁山人、裴李岗人和北辛人都生活在黄河下游的冲积扇上,在黄土高原上也生活着一支早期新石器时代居民——白家村人(对于这一类文化遗存的命名存在较大分歧,我们这里采用以最典型的临潼白家村遗址来命名)狗冢。白家村文化几个主要遗址的发掘时间,也是在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白家村人制作实用且富于美感的陶器,发明了彩陶;使用磨光石器,但磨制并不精细;居住圆形半地穴房子,有规模不很大的公共墓地。白家村人生活的年代为距今7800—7000年上下。
白家村遗址彩陶钵
代表白家村遗址文化的鼓腹罐
这几支年代较早的新石器文化,在内涵上表现有一定的相似性,如陶器多见三足鼎形器和鼓腹器,农作物有粟,在发展过程中可能相互产生过一定影响狗冢。这几支文化后来又发展成为更繁荣发达的新石器文化,白家村、磁山、裴李岗文化是著名的仰韶文化的渊源,北辛文化则是大汶口文化的前身。这种发展关系的确认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它是许多考古工作者长期共同努力发掘的结果。
*关中平原最发达的仰韶文化:距今7000至5000年
仰韶文化是黄河流域发现最早的一支新石器文化,因1921年发现于河南渑池县仰韶村而得名狗冢。经过数十年的发掘与研究,人们对仰韶文化的面貌有了深入了解,它主要分布于甘肃东部、陕西、山西南部、河南及邻近地区,关中平原为这一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仰韶居民生活的时代大约为距今7000—5000年前。在这一广大地域的较长时间范围内,各地的仰韶文化面貌存在着一定差异,考古学家们又将它区分为几个小的文化圈,以便更准确地了解它们的发展与演变过程。
仰韶居民过着比较稳固的定居生活,有较大的村落,有些遗址面积很大,可达10多万乃至上100万平方米,包括房址、窑址和大片墓地狗冢。住房主要为半地穴式,发明了多间连建的房屋。据考古发掘,曾发现面积超过100平方米的大房址。仰韶人的生产经济以农耕为主,兼营家畜饲养和渔猎。农作物主要有粟和黍,家畜有狗和猪,牛、马、鸡、羊也有,只是不能确定是否为家畜。
仰韶文化中期特大型房址
仰韶人的制陶业已发展到成熟阶段,器物造型规整、装饰美观、火候也高狗冢。彩陶比较发达,有红、黑彩,也有棕、白彩,纹饰流畅。仰韶人有大规模的公共墓地,有一定数量的多人合葬墓,幼童一般用大件陶器作葬具。
河南仰韶文化代表-陶器
仰韶文化中期彩陶花瓣纹盆
仰韶文化中期玉器
*黄河下游的大汶口文化:距今6300-4400年
黄河下游的鲁南苏北地区,继北辛文化发展起来的是大汶口文化,它因1959年山东泰安大汶口史前墓地的发掘而得名狗冢。大汶口居民生活的时代为距今6300—4400年前,与仰韶人的时代相当或稍晚。同仰韶人一样,大汶口人创造了较为发达的农耕文化,主要农作物也是粟,饲养猪、狗等家畜。手工业较发达,有精致的骨角、象牙、玉石制品。陶器工艺水平也较高,出现轮制陶,有精美的薄胎、黑胎和白胎,也有不少可同仰韶文化媲美的彩陶,开始制作专用酒器。大汶口人有较大的公共墓地,有一定数量的合葬墓,部分死者有比较丰富的随葬品。
大汶口文化灰陶背壶
大汶口涡纹彩陶壶
*黄河中游的龙山文化散在各处狗冢,称为龙山时代
在仰韶和大汶口文化之后发展起来的,是龙山文化,它因1928年首次发现于山东章丘县龙山镇而得名狗冢。起初人们将山东境内以灰黑陶为代表的晚期新石器遗址称为龙山文化,黄河中游地区发现的几百处相似的文化遗址也都被纳入龙山文化之内。后来为区别起见,分别称作山东龙山文化、河南龙山文化、陕西龙山文化等,更有将这类文化所代表的时代称为“龙山时代”的。
龙山文化黑陶双系罐
各地龙山文化有不同的渊源,有本身的特点,又由于年代相近,互相有较多交流,所以也有不少相似之处狗冢。龙山时代普遍采用轮制技术制陶,火候很高;房屋建筑较为说究,有夯土台式房基,居住面上涂抹有防潮白灰面;出现了一定规模的城堡,发明了凿井技术;有不同规模的墓地,少数墓筑造说究,有丰富的随葬品。
龙山文化红陶鬹
*黄河上游的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距今5200-4000年
黄河上游的甘肃、青海及附近地区,有一支继仰韶文化之后发展起来的繁荣的彩陶文化——马家窑文化,由20年代发现的甘肃临洮县马家窑遗址而得名狗冢。其年代约为距今5200—4000年前,在千余年的发展中,前后变化很大,可区分为三个大的阶段,分别命名为马家窑、半山和马厂三个类型。马家窑文化居民以种植粟、黍的农耕生产为主要生活来源;彩陶相当发达,是所有新石器时代居民中对彩陶最为偏好的一支,主要绘有变化多姿的几何形图案,极富韵律感;房屋多为半地穴式,有较大的公共墓地;开始制作小件青铜器,这是马家窑人所取得的重要成就之一。
马家窑文化彩陶弦纹瓶
马家窑文化彩陶漩涡菱形几何纹双系壶
继马家窑文化之后发展起来的是齐家文化,因甘肃广河齐家坪遗址的发现而得名狗冢。齐家人生活的年代为距今4000年上下,以农耕为主,有狗、猪、牛、马、驴、羊等家畜。也有一定数量的彩陶,绘简约的几何纹图案;房子为半地穴式,同龙山文化一样,居住面上涂有白灰面。有大规模的公共墓地,墓穴排列整齐,随葬品多寡不均。
齐家文化红陶盉
齐家文化红陶双耳罐
在大江南北
长江流域史前考古工作开展较晚,系统研究起初不很深入,致使不少人在五六十年代还以为那是一个开发很晩的地区,不会有太早的农耕文化狗冢。近三四十年来,在中下游地区有了许多重要收获,基本上弄清了新石器时代的一些主要居民及其文化,表明长江同黄河一样,也有同样悠久的开发史,也有同样灿烂的远古文化。
*长江中游大溪文化和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距今6400-4400
据最新考古发现证实,长江中游地区最早的新石器文化是彭头山文化,因湖南澧县彭头山遗址而得名;年代约为距今9000年前或更早狗冢。彭头山人有了手制粗陶,陶片中夹杂有稻壳痕,表明已开始水稻种植,并饲养有水牛;石器以打制为主,少见磨光器。
彭头山文化时期遗址内出土陶器及其纹饰
彭头山遗址出土的炊器、饮食器:圜底罐、盘、钵、碗等
长江中游地区发现的较为发达的新石器文化是大溪文化和屈家岭文化狗冢。大溪文化因四川东部巫山县大溪遗址而得名,但主要分布区还是在江汉及周围地区,年代约为距今6400—5500年前。大溪人的经济生活以稻作农业为主,饲养猪、狗、牛、羊、鸡等家畜;陶器造型规整,注重外表装饰,有黑绘彩陶;居住红烧土建筑的房子,有一定规模的公共墓地,流行屈肢葬式。
大溪文化陶鼎
大溪文化陶曲腹杯
屈家岭文化因湖北京山屈家岭遗址的发掘而得名,其分布地域与经济生活大体与大溪文化相同,年代稍晚,约为距今5500—4500年前狗冢。屈家岭人的陶器工艺稍高于大溪人,有套间和多间连建的居址,也有涂抹白灰面的现象。
屈家岭文化漩涡纹彩陶纺轮
继屈家岭文化发展起来的是石家河文化,由湖北天门石家河遗址而得名,该文化曾被称为“湖北龙山文化”,年代在距今4400年上下狗冢。石家河人有较发达的稻作农业,饲养家畜;开始用土坯做建筑材料,使用了年代最早的模制砖块,并营建了规模宏大的城堡建筑。
石家河文化出土的玉器
*长江三角洲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狗冢,距今7000-5400年
在长江下游地区,已知最早的新石器遗存是江西万年仙人洞遗址,时代大致为距今9000年以前(年代尚有争议),人们居住在洞穴中,使用打制石器和少量磨制石器与骨器,能制作形态原始质地粗糙的陶器,似乎还没有农业种植和家畜养殖业,主要靠渔猎和采集为生,在几处火堆遗迹旁发现了当时人们食剩的大量野生动物骨骼和螺蚌介壳狗冢。
在长江三角洲和邻近的宁绍平原,也发现了许多史前遗址,最著名的有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河姆渡文化因此而命名,其年代约为距今7000—5400年,与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时代相当狗冢。河姆渡人有较高的农业栽培技术,种植水稻,饲养猪、狗和水牛;陶器火候不高,陶土中羼有炭屑,器型较为丰富;居住高架的干栏式房屋,并掘有浅水井,有较高的木作技术;制作较多的实用雕刻艺术器,包括象牙雕、骨雕、木雕、陶塑等,还有不少加工精细的玉石类饰物。
河姆渡出土刻猪纹圆角方钵
同河姆渡文化时代大体相当的文化遗存,在稍北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也有发现,以浙江桐乡县罗家角遗址为代表,也可早到距今7000年前狗冢。罗家角遗址通常认为属早期马家浜文化,马家浜文化因浙江嘉兴马家浜遗址而得名,延续发展达1000年上下。马家浜人的经济生活与河姆渡人相同,拥有更精致的磨制石器,陶器亦较粗糙,质地松软。死者多采用俯身葬式,随葬数量不多的日用陶器,很少用石器随葬。
马家浜文化黑陶贯耳罐
*崧泽文化、良渚文化、北阴阳营文化:距今6000-4200
由马家浜文化发展而成的崧泽文化,两者均以太湖地区为分布中心狗冢。崧泽文化因上海青浦松泽遗址而得名,时代为距今6000—5200年前。崧泽人的经济生活亦以稻作农业为主,使用精磨的石器;陶器火候较高,有了轮制技术;有较大的公共墓地,出现了男女合葬。
崧泽文化镂空刻画纹陶豆
崧泽文化遗址出土的温酒器:鸟型三足盉
再往后发展是良渚文化,分布范围又有扩大,遍布三角洲地区,系由30年代发现的杭州余杭县良渚遗址而得名,时代约为距今5200—4200年前,与中原龙山文化相当或稍早狗冢。良渚人除水稻栽培外,还种植有花生、芝麻、蚕豆、甜瓜、葫芦等,开始养蚕织绢;制作出漂亮的磨光黑陶;掌握了很高的琢玉技巧,制作出大批精美的玉器;居住干栏式建筑,修造大型墓葬,随葬大量玉器和陶器。
良渚文化釜形鼎
良渚文化神像鸟纹玉琮
良渚文化农耕工具三角形石犁器
在南京地区还有一支与崧泽文化大体相当的北阴阳营文化,因南京市北阴阳营遗址而得名,时代约为距今6000—5000年狗冢。北阴阳营人的农作物也是水稻,有狗和猪等家畜;使用精致的磨光石器,有一定数量的彩陶,这在长江下游地区还不多见;佩带有各种玉饰品;有大规模的公共墓地。
北阴阳营文化玉壁
北阴阳营遗址出土七孔石刀
在安徽境内,还有一支与北阴阳营文化并行发展的薛家岗文化,它因潜山薛家岗遗址的发掘而得名,年代估计在距今5500—5000年上下狗冢。薛家岗人居住在江淮之间,亦以种植水稻为生,使用精制的石器,包括一种很有特色的长条形多孔石刀。有较大公共墓地,除随葬陶器外,还有不少玉石类装饰品。
在地角天涯
东南沿海地区、西南高原地区和广大的北方地区,虽然远离新石器文化发达的中部地区,但也有史前居民在那里繁衍生息,不少部族,就是现代一些少数民族的祖先狗冢。
*东北地区兴隆洼文化、新开流文化狗冢,距今8000-6000年
在东北三省、内蒙古和新疆所在的北方地区,也进行了许多考古调査和发掘工作,发现了一些比较重要的文化遗存狗冢。东北地区年代较早的新石器文化是兴隆洼文化,因内蒙古敖汉旗兴隆洼遗址而得名,年代为距今8000-7500年前。兴隆洼人有手制夹砂陶,使用的石器有打制的、磨光的和细石器,建有半地穴式居址。
兴隆洼F9陶塑人像
兴隆洼遗址135号墓出土一对大型玉玦
年代稍晚的有新乐文化,因沈阳新乐遗址而得名,约为距今7300—6800年前狗冢。新乐人有一定的农耕活动,石器类型与陶器器型同兴隆洼文化有相近之处。
在黑龙江密山县,70年代发掘了新开流遗址,因此命名为新开流文化,年代为距今6000年前狗冢。新开流人以渔捞经济为主,发现有大量渔具,还有不少藏鱼的窖穴,未见农耕和家畜存在的证据;石器有磨光斧、凿,也有细石器;陶器为手制,器类不多;有公共墓地,流行二次合葬,随葬品主要为生产工具。
新开流文化骨雕鹰首
在辽宁长海的广鹿岛发掘的小珠山遗址,是一处很有特点的海岛史前遗存,年代可早到距今6500年前,延续2000年上下狗冢。小珠山人有粟类作物栽培,饲养猪和狗,亦取海生贝类为生,居住半地穴式房屋,发掘时未见到墓葬。
小珠山遗址 筒形罐
小珠山遗址房址F6
*长城以北赤峰的红山文化:距今6000年上下
在长城以北的赤峰,30年代发掘了红山后遗址,后来命名为红山文化,年代约为距今6000年上下,与仰韶文化年代大体相当狗冢。红山人有农耕和家畜养殖;以石块砌筑祭台和神庙,用黏土塑造神像;墓葬有积石冢和石棺葬,大墓随葬品比较丰富;以玉石制作装饰品和艺术品,有了龙形玉雕。
红山文化玉猪龙
红山文化玉龙
在内蒙古和新疆地区的多次考古调查中,发现了不少含有细石器的文化遗址,作过一定规模发掘的遗址不多,要全面认识它们的文化面貌尚有一定困难狗冢。过去人们曾将细石器作为北方草原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看待,认为华北地区是细石器起源的中心地带。近些年在南方地区也发现了不少细石器地点,究竟是一地起源还是多中心起源,还有待深入研究。
文末链接:
作者:王仁湘 杨新茹
编辑:李念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狗冢。
代烧服务——代烧金元宝——代烧纸钱
加师父微信 查看代办视频 微信:wangzijinci
本文链接:https://fuzhoufashi.com/index.php/post/29672.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文章涉及到您的权益及版权,还麻烦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谢谢配合。 特别提醒:如文章中有涉及到祭祀风俗、民间习俗等,皆为民间一种美好寓意,请科学看待,切勿封建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