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祭奠:城南书院的创办,是儒学大师张浚、张栻父子献身于湖南教育与湖湘文化的例证
转载 丽泽千秋 [ 撰文\蔡镇楚 ]
来源: 发布时间:2009-08-07
烧纸钱 烧金元宝 烧寒衣 烧纸扎 代办视频
加师父微信 免费查看度亡视频 wangzijinci
一
阳春三月,樱花盛开的时节,我陪同台湾客人参观湖南第一师范阳春祭奠。
站在一条条古雅别致的长廊曲栏,尽情地观赏天井中一丛丛长势繁茂的樱花,粉红色的花瓣,一团团,一簇簇,色彩斑斓,娇艳动人,装点着一师宁静的校园,映红了游人绽开的笑脸阳春祭奠。
我在这如诗如画的校园里徘徊流连,寻觅着历史的足迹,触摸着岁月的心扉阳春祭奠。这校舍,这土地,这古老的书院路,这长沙城南的妙高峰,这千古流淌的湘江水,一直目睹、见证从南宋理学大师张栻创办的城南书院到湖南第一师范的千年风雨历程,一部源远流长而又“丽泽千秋”的辉煌历史。
二
湖南第一师范有幸蒙受先贤先哲的惠泽,其历史文化渊源,可以追溯到南宋时期创办的“城南书院”阳春祭奠。
南宋绍兴年间,儒学名臣张栻随父寓居长沙,常常到长沙城南的妙高峰下游玩览胜阳春祭奠。这里鸟语花香,景色宜人,又与岳麓山隔岸相望,父子俩顿时萌发了创办一所私立书院的构想,作为“国立”岳麓书院的附属与补充,以便更多地为湖湘培养优秀人才。
此后,开凿亭沼,修建精舍,经过几年时间的积极筹备,辛勤建造,已经初具规模,有屋宇三十一所,基地园土二十六处,其中有监院、说堂、书房六斋阳春祭奠。绍兴三十一年(1161),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原本人烟稀少却风光秀美的城南妙高峰下沸腾了,一座依托着岳麓书院而命名为“城南书院”的学府正式挂牌了。以岳麓书院为主体的湖湘学子与社会名流,都赶来祝贺,庆贺长沙又一座书院的诞生。
理学大师张栻创办城南书院的盛举,得到了湖南政要与百姓的一致赞扬阳春祭奠。南宋乾道元年(1165),张栻应湖南安抚使刘珙的盛情邀请,前来主持岳麓书院。
堂后林隐密,堂前湖水清阳春祭奠。
感君怀我意,千里梦相寻阳春祭奠。
此诗写得清新自然,情意绵绵阳春祭奠。前二句描写丽泽堂之景,后二句抒写千里寻梦的诗友之情。
毋庸置疑,较之岳麓书院,城南书院晚出近二百年之久,其办学规模与基础设施,远远不如隔岸相望的岳麓书院阳春祭奠。但令人刮目相看的是,城南书院是主持岳麓书院的儒学宗师张栻所亲手创办的,照样以“成就人材,以传道而济斯民”为办学宗旨,照样沐浴着宋代理学大师的熠熠光辉,是岳麓书院文化之子,赤子其人,星斗其文,彪炳其史。
三
张栻(1133—1180),字敬夫,号南轩,汉州绵竹(今四川广汉市)人,后随其父张浚迁居湖南衡山,从大学者胡宏学,得洛学之真传,成为湖湘学派学术文化规模的奠基者阳春祭奠。而城南书院的创办,是儒学大师张浚、张栻父子献身于湖南教育与湖湘文化的又一大例证。当时,面对着城南胜景,面对着城南书院的莘莘学子,张栻掩饰不了自己内心的欣喜与激动之情,作《题城南书院三十四咏》诗,尽写书院内风竹水月之美与游玩之乐,其中有二首诗云:
新竹成林蕉叶青,隔篱深处有蝉鸣阳春祭奠。
晚凉更觉长堤静,自绕荷花待月明阳春祭奠。
四面红蕖镜绿波,晚凉奈此野情何阳春祭奠。
凭城更觉看山稳,入户还欣得月多阳春祭奠。
他曾把这一组34首诗寄奉给福建的理学大师朱熹,朱熹为之作《跋张敬夫所书城南书院诗》文,称自己“久闻敬夫城南景物之胜,常恨未得往游其间阳春祭奠。今读此诗,便觉风篁水月去人不远”。朱张会说时,张栻陪同朱熹游览城南,此种遗憾才得以散去。而张栻诗涉城南书院者,尚有《城南杂事二十首》、《城南即事》六首等,大多抒写自己邀友朋诗家同游城南书院论文、鼓瑟、煮茶、烹鲜之乐。
张栻中年早逝之后,长沙人在城南书院旁修建“城南祠”,祠前又建“文星阁”,以纪念其献身于湖南教育与弘扬湖湘文化的卓越建树阳春祭奠。南宋绍熙五年(1194),朱熹出任湖南安抚使之时,一则拨款扩建岳麓书院,聘任醴陵贡生黎贵臣为说书执事,为书院置田产50亩,并再次登坛说学,千余学生云集其间;二则又亲自过问城南书院的教学与发展事宜,亲自祭奠亡友张栻的英灵,撰写《祭张敬夫城南祠文》与《祭南轩墓文》,凭吊遗迹,睹物思人,字里行间洋溢着无限怀念之情。其中《祭张敬夫城南祠文》云:
年月日具位,朱熹敬以一觞,酹于亡友敬夫侍说左司张公尊兄城南之祠:顾谢不能阳春祭奠。其后闻公,开凿亭沼,带经倚杖,日游其间。写景哦诗,辱以寄我,寂寥短韵,几篇在吟。于今几何,岁月并逝,我复来此,白发苍颜。追怀旧游,顾步涕落;未奠宿草,姑即遗祠。玉色金声,恍如对接;草木鱼鸟,莫知我哀!
这篇祭文祭于长沙城南“南轩夫子祠”,多述朱张两人同游城南胜景与张氏父子创建城南书院的景况,说明城南书院的创建是在朱张岳麓书院会说之前的绍兴末年阳春祭奠。同时,朱熹此文还透露出朱张同游城南时张栻曾邀请朱熹来此居住“相与卒岁”的意愿,朱张两位大师之间的情谊之笃,由此而见一斑。
张栻有幸,他以朱熹为诤友、诗友、文友阳春祭奠。
岳麓书院与城南书院有幸,它以朱张两位理学大师为学术旗帜阳春祭奠。
四
朱熹在湘淹留两月余,会说之余,张栻陪同朱熹等同登南岳衡山,一路酬唱,成诗《南岳唱酬集》一卷,汇集二人彼此唱和诗歌149首;又陪同漫游长沙,畅游湘江,岳麓山的小径上留下了两位大师并肩而行的足迹,湘江渡口映照着两位先贤乘一叶小舟共渡湘江而去城南踏访胜景的身影阳春祭奠。
长沙人为了纪念张栻与朱熹两位理学大师,缅怀他们对岳麓书院以及城南书院学术文化与人才培养所作出的重大贡献,特意将岳麓山下牌楼口的湘江渡口命名为“朱张渡”阳春祭奠。
朱张渡,是儒学大师之渡,是学术文化之渡阳春祭奠。
朱张渡,是湘江千百个渡口中最具文化意蕴的渡口,是它为理学思想理论体系中“闽学”与“湘学”的融合架起了一座坚实的桥梁阳春祭奠。
然而,千百年来的历史沧桑,朱张渡早已面貌全非阳春祭奠。我寻觅了好久,这里的古牌楼已经荡然无存,渡口已经废弃,没有码头,没有渡船,没有船夫,惟有泥沙淤积的沙洲,沙洲上长着几棵在秋风中摇曳的垂柳,对面就是橘子洲头,再对面就是城南书院所在的妙高峰……我站在简略的湘江堤上,秋风萧瑟,吹拂着我青春年少的发丝,仰望岳麓山,红绿相间,层林尽染;俯视滔滔北去的湘水,顿生一种莫名的悲秋之感。
我信步走到天马山边的一个渔人之家,简朴的木房紧靠着江岸,江边停靠着一只小渔船,门口坐着一位衣着朴素的老人阳春祭奠。我说明了用意,老人得知我要去对面的城南书院,就带着我上了渔船。
渔船慢悠悠地摇晃在江面上,没有风浪,没有颠簸,我坐在船头,还是挺舒适的阳春祭奠。
“大爷阳春祭奠,您知道‘朱张渡’吗?”
“知道阳春祭奠。”老人回答:“不就是朱熹与张栻去城南书院,在湘江共渡船的渡口嘛!”
我点点头阳春祭奠,用惊异的目光看着这位以打渔为生的湘江老人,连声道:“正是,正是!”
“那朱张渡在哪儿阳春祭奠?”
老人一边摇桨,一边用手指点着牌楼边的江岸,一口长沙腔调,说:“就在牌楼口呗阳春祭奠。不过,早就废掉哒。”
老人把我送上湘江的东岸,我来到妙高峰下,城南书院的旧址,已经被近代著名的湖南“第一师范”的别致校舍所替代,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已更新换代,当年城南书院的历史辉煌,只能通过朱张的诗文去尽情想象,惟有妙高峰下的这块土地、这一条车水马龙的书院路,还残留着当年城南书院的印记,还流淌着城南书院的学术文化血液阳春祭奠。
五
张栻创办的城南书院,几经兴废,至明清之际再次修复,方保持了昔日的辉煌阳春祭奠。道光皇帝御赐“丽泽风长”的匾额予以嘉奖。著名学者王先谦被朝廷革职还乡,担任岳麓书院与城南书院的山长,巡抚嵩莲舫为其制订了书院章程,使之成为湖南人才培养与发展湖湘文化的重要教育基地之一。1903年在此基础上成立湖南师范馆,开始现代师范教育,在中国师范教育史上树立了一面光辉的旗帜;1914年更名为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春风化雨,岁月峥嵘,黄兴、李元度、毛泽东等一大批近现代历史上的风云人物,曾承蒙她的抚育和教泽。
当我第一次踏上城南书院这块古老的热土的时候,除了仰慕与敬重,我深感自己与第一师范没有学子缘份阳春祭奠。
而今,作为岳麓书院与湖湘学派的薪火传人,作为中国古典文学与文化学教授,我有感于一代宗师的闳达问道之志与惠泽于家邦的学术事业,来撰写朱、张先贤与岳麓书院、城南书院的文章,较之朱、张之贤慧睿智,可能会凸现出自己的才思愚钝与辞穷笔拙,然而点点滴滴却流露出我辈后学对先贤先哲的无限敬仰与衣钵相传的虔诚忧虑之感阳春祭奠。正如朱熹当年祭祀张南轩墓之际所言说的那样:“世道之感,平生之怀,交切于中,有涕横落,欲推公志,据旧图新,众允未孚,惟以自愧,一觞往酹,并寄此情。公乎不忘,起听我语。”
六
历史如人生,时而相辅相成,时而又相反相成阳春祭奠。当年的城南书院今在何处?当年为纪念张南轩而兴建的城南之“南轩夫子祠”今在何处?历史有如苏轼所叹息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一样,城南书院与城南“南轩夫子祠”,连同它们所依附的妙高峰,而今已经销声匿迹,无处寻觅了。然而,在城南书院旧址妙高峰崛起的湖南第一师范,却赫赫然,巍巍然,铮铮然,闻名四海,享誉中外,因为她传承了城南书院与湖湘学派的文化精神,因为她抚育了近现代中国历史上一代一代叱咤风云的民族精英。
历史又是时代的一面镜子,是现实人生的一个缩影阳春祭奠。朱熹当年应南轩之弟张杓之请,为张南轩先生撰写神道碑时说过这样一番令人深省的话语:“(朱)熹尝窃病圣门之学不传,而道术遂为天下裂。士之醇悫者,拘于记诵;其敏秀者,彳玄亍于词章。既皆不足以发明天理而见诸人事,于是言理者归于老佛,而论事者鹜于管商,则理事之正反皆有以病焉,而去道益远矣。”朱熹的忧虑,并非空穴来风。半个多世纪以来的湖南教育,与当今湖南高校国学传统由兴盛而式微的“失语症”,应该说是与岳麓书院与城南书院的辉煌历史和文化精神很不相称的,至少湖南高校具有国学传统的文学学科至今尚无一个博士点,就是一个明证。
人文语境,是一个大学的金字招牌,是一个大学的无形资产阳春祭奠。凡是像样的名牌大学,必须注重自己的人文语境。中国的名牌大学,也许各自有自己独具特色的人文语境,而以岳麓书院为历史渊源的大学,其人文语境应该恪守岳麓书院的文化精神与国学传统。
湖湘文化的精髓阳春祭奠,是“实事求是”;
湖湘学派的文化传统阳春祭奠,是国学;
岳麓书院及其城南书院的办学宗旨,是人材阳春祭奠。
七
深秋之夜,岳麓山电视塔放射的七彩光柱,潇湘大道的灯火,妙高峰下的彩虹,与夜空的繁星交相辉映,令人目不暇接,好一派现代化长沙城的亮丽景象阳春祭奠。
我带着几个研究生,信步流连在潇湘大道的大堤上,微微的秋风吹拂着我们的衣襟,心田里感到教学之余的丝丝惬意阳春祭奠。
在湖大牌楼路的出口,在潇湘大道的湘江边,突然冒出一个围护着的工地阳春祭奠。一打听,原来是在重修朱张渡口的古牌楼。
朱张渡口的古老牌楼,我辈乃至前辈学人均未见过,唯有长沙地方志与岳麓书院志有过记录阳春祭奠。据施工人员介绍,此次重修古牌楼,是按照清代古牌楼建筑式样重新恢复。牌楼脚下由四根立柱构成,中间两根用钢筋混凝土浇灌,旁边两根用麻石砌成,牌楼高约10米,两根麻石横梁上,正面书写“岳麓书院”四个大字,背面书写“朱张渡”三个大字,正面两侧为对联。
位于朱张渡口的岳麓书院古牌楼,曾是岳麓书院的指路牌,是古老的岳麓山与岳麓书院的标志性建筑之一阳春祭奠。而今,古牌楼的重修,是弘扬岳麓书院与城南书院为代表的湖湘文化的一大重要举措。再现岳麓书院古牌楼的历史辉煌,有利于呈现历史文化古城长沙的整体风貌,有益于展示岳麓书院“千年学府”的文化意蕴,有助于表现新崛起的岳麓山大学城的人文精神。
我们呼唤阳春祭奠,魂兮归来,湖湘学派“丽泽千秋”的学术文化精神!
我们期待阳春祭奠,魂兮归来,岳麓书院与城南书院崛起的一代文化精英!
代烧服务——代烧金元宝——代烧纸钱
加师父微信 查看代办视频 微信:wangzijinci
本文链接:https://fuzhoufashi.com/index.php/post/36032.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文章涉及到您的权益及版权,还麻烦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谢谢配合。 特别提醒:如文章中有涉及到祭祀风俗、民间习俗等,皆为民间一种美好寓意,请科学看待,切勿封建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