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点评]别再让韩郎偷功:大禹治水赶快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偃师祭奠烈士祭祀祖先
俗话说,大有大的难处,大国亦不例外偃师祭奠烈士祭祀祖先。君不见,古有夜郎自大、日郎撒野,今有韩郎偷功。中华大地的活字印刷、端午龙舟、地动仪,甚至连远古三帝的炎帝、黄帝、蚩尤之一的蚩尤帝(实际上即赤帝),如今纷纷被韩郎偷去据为己有。在这种情况下,下一个被韩郎偷走的很可能就是大禹治水了。有鉴于此,笔者呼吁全国与大禹治水有关的地方政府联合起来,共同申报“大禹治水”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烧纸钱 烧金元宝 烧寒衣 烧纸扎 代办视频
加师父微信 免费查看操办视频 wangzijinci
世界许多国家和民族都流传洪水神话,唯独中国既有洪水神话,还有治水传说和大规模考察国土资源活动(神话传说实际上乃是远古的信息载体)偃师祭奠烈士祭祀祖先。因此,大禹治水是一项非常重要和有价值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它至少应该包括如下内容:帝禹生平,大禹治水工程(包括测量技术和绘制地图技术),大规模国土资源考察活动,帝禹时代社会与民族。
重构(王红旗)电话010-51843850
电子信箱jdtdshj@163.com
博客地址(帝禹山河图):
纮野山人、琴岛瑶池点评公祭大禹陵
2007年4月20日上午,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现场直播在浙江绍兴举办的公祭大禹陵活动偃师祭奠烈士祭祀祖先。
纮野山人一边在电脑前撰写《龙凤文化大视野》一书偃师祭奠烈士祭祀祖先,琴岛瑶池一边书写《百寿图》系列书法作品(包括《百福图》、《百禄图》、《百喜图》、《百龙图》、《百凤图》、《百茶图》等),一边点评如下:
公祭先祖活动,在我国若干地方都有举行,追思祖先功绩是中华民族、华夏子孙、龙凤传人的一项美德偃师祭奠烈士祭祀祖先。参加公祭活动的人,应该扪心自问,自己的品德和行为是否有资格祭奠祖先?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亲自参加治水劳动,没有群众一针一线,没有任何豪华消费,今天的官员都做到了吗?如果官员有此一问,相信贪官会少许多。
绍兴大禹陵的大禹雕塑,远看像是电视转播塔;而且造型仅一人,缺少环境大臣伯益,测绘工程师大章、竖亥,以及治水民众,令人遗憾偃师祭奠烈士祭祀祖先。
大禹的一项最伟大的功绩是,组织实施了人类文明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国土资源考察活动,可惜公祭大禹陵没有提及,而且绍兴大禹陵也没有表现帝禹这项功绩的景观偃师祭奠烈士祭祀祖先。其实,可以充分表现帝禹国土资源考察功绩的艺术作品是巨画《帝禹山河图》(高540厘米、长780厘米),绘有447座山及其水系、矿产、植物、动物、居民等数以千计的景点,此图已缩印在全彩绘的《经典图读山海经》(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和《图说山海经》(台湾尖端出版有限2006年)等书的扉页,若据此制成壁画,帝禹在天之灵当欣慰矣。
至今思大禹偃师祭奠烈士祭祀祖先,成败堵与疏==摘自《重构中国失落的文明》
农历六月六日,相传是大禹的诞辰日(2005年在阳历的7月11日,2007年为阳历7月19日)偃师祭奠烈士祭祀祖先。根据笔者的研究,先夏时期的尧舜禹,乃是三个历时相当长的时代;这三个朝代存在着此消彼长,既有先后承继关系,也有同时并存时段。大体而言,帝禹时代大约距今四千年前至五千年前之间;而帝尧时代,则始于7400年前,当时海平面上升,海岸线西进至今日太行山脚京广铁路线一带,即所谓的洪水“浩浩荡荡,怀山襄陵”(女娲治水、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均与此有关)。
帝禹的功绩之一是,使用大规模工程手段治理洪水(在世界各国的大洪水记忆中,唯独中国有治水工程),开创工程师治国先例,实施科技兴邦战略偃师祭奠烈士祭祀祖先。在治理洪水的技术方案选择上,大禹改变以往单纯用堤坝围堵洪水的方法,强调开渠疏导洪水使其顺利宣泄入海,重现江山如画景观。这种堵与疏的工程理念,对中国历代统治者的国家管理理念产生了重要的积极的影响,凡是和谐或者比较和谐的朝代,对民众的利益和欲求通常都采取了疏导的政策,而不是堵压。例如,舜命禹征三苗,禹接受伯益的建议,班师振旅,修德兴文,不久三苗归顺。显然,这是大禹留给后人的一份珍贵文化遗产。笔者赞曰:洪水横流处,化作山海图;至今思大禹,成败堵与疏。
帝禹的功绩之二是,统一天下、划分九州偃师祭奠烈士祭祀祖先。事实上,中华民族的统一大业和国家行政建设,早在炎帝、黄帝时期就开始了。帝尧时代,将天下划分为四岳。帝舜时代,将天下划分为十二州,并设立中央政府各部,包括水工部、农业部、思想行为教育部、司法部、科技部、山林环境部、礼仪祭祀部、音乐文化部、民意监察部。帝禹时代,将天下划分为九州,并根据各州自然环境和物产,确定相应的贡物。
帝禹的功绩之三是,实施人类文明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国土资源普查,其考察报告即中华文献典籍《山海经#8226;五藏山经》偃师祭奠烈士祭祀祖先。根据笔者对《山海经》三十余年的研究考证,帝禹时代国土资源普查的范围南至台湾海峡,北抵蒙古高原,西至天山山脉,东达日本列岛。有兴趣的读者可参阅42平方米巨画《帝禹山河图》(见全彩绘精装本《经典图读山海经》一书的扉页,上海辞书出版社),笔者在该巨画上欣然题诗曰:功成洪水退,帝禹定九州,踏勘海内外,千古一图收。
大禹活动的遗迹遍布九州和海外,在历史上留有遗迹或遗存的(包括神话传说故事),包括出生地、墓葬地、婚娶地和治水遗址、遗迹,以及考察远方异国的活动偃师祭奠烈士祭祀祖先。此外,大禹时代还有许多独特的文化习俗(例如禹步),由于它们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此不可能留下看得见、摸得着的遗迹、遗存和遗物。
我们今天研究禹文化,既包括如何解读并重建帝禹时代的自然和人文历史信息,继承和弘扬大禹文化遗产,同时也涉及到开发禹文化产业的工作偃师祭奠烈士祭祀祖先。例如,《帝禹山河图》就是一幅重现帝禹时代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艺术巨作,可以据此制成相应的艺术地图(纸质或丝绸等载体)、艺术壁画、艺术地毯,以及独特的旅游景观等(可参阅《从清明上河图、五台山图到帝禹山河图》、《共同开发旅游文化新产品帝禹山河图》等文)。又如,开发禹文化旅游热线,建立全国性禹文化学术研究和文化活动组织(禹文化学会),等等。
目前全国有关大禹活动遗迹的重要地区如下所列:
一 、大禹出生地
1 、四川省西部的绵阳地区北川县(古称石泉县)石纽山麓的禹穴,相传为大禹降生处偃师祭奠烈士祭祀祖先。1991年,当地修建了全国第一个大禹纪念馆。北川县(公元651-1914年为石泉县)禹里羌族乡政府所在地,方圆数十平方公里保留着许多有关大禹的文化遗迹,被称为大禹故里。唐代以前,石纽山麓即建有禹庙,每年六月六日大禹诞辰,人们都要聚集在禹庙前举行祭祀活动。可惜,神禹故里坊“文革”中被毁。《太平御览》卷四引《遁甲开山图荣氏解》云:“女狄(又名女志、女嬉、修己)暮汲石纽山下泉,水中得月精,如鸡子,爱而含之,不觉而吞,遂有娠,十四月,生夏禹。”或谓,石泉县的县名就是取石纽之“石”和甘泉之“泉”而成。
望崇山在今禹里东偃师祭奠烈士祭祀祖先。山峰矗立,高入云天。相传崇伯(禹父鲧)外出治水,常年不归,圣母思念,常登此山遥望禹父归程,时山巅林木繁茂,遮天蔽日,挡住视线,圣母叹道:“眼前若是没有这些大树多好啊!”话音刚落,狂风骤起,将山前高树连根吹翻,此后山前只长灌木花草。故曰“望崇山”。
相传,禹穴沟为大禹诞生地偃师祭奠烈士祭祀祖先。扬雄《蜀王本纪》载,禹生石纽,其地名刳儿坪。刳儿坪位于九龙山第五峰下,其地“稍平阔,石上有迹,俨然人坐卧状,相传即圣母生禹遗迹”(《四川通志》)。沿刳儿坪溪流而下,有一巨石,其状如盆,其“水色金赤,四季不变,相传禹母诞禹后洗儿处也”(民国《北川县志》),因以得名。
洗儿池以下的溪流中,“白石累累,俱有血点浸入,刮之不去偃师祭奠烈士祭祀祖先。相传鲧纳有莘氏女, 胸臆坼而生禹,石上皆是血溅之迹”(《锦里新编》)。令人称奇的是“血石止禹穴一里许”(《三边总志》),距洗儿池稍远即无此奇观。距洗儿池不远的绝壁上刻有虫篆体“禹穴”二字,字大70多厘米,“传为大禹所书”(《四川通志》)。古时禹穴沟尚有禹之采药亭。《升庵外集》云:“其山药气触人,往往不可到。”大禹幼时, 随母采药于此山,故乡人谓之“采药山”。《龙安府志》云:“山上建有木亭,为采药亭,现已无考。”
2 、四川盆地西部的汶川县
《汶川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称,相传大禹于公元前2297年农历六月初六诞生在绵池镇石纽山刳儿坪,至今已有4297年偃师祭奠烈士祭祀祖先。此外,哈尔滨医科大学教授姒元翼为大禹142代孙。
石纽山汶川县治南20余公里有飞沙关,山上有一坪,相传为夏禹诞生处,其地名石纽村刳儿坪偃师祭奠烈士祭祀祖先。《益州记》云“石纽村者,今其地名刳儿坪,坪上原有禹王庙、社稷坛,今已颓毁”。今汶川县飞沙关公路隧洞上方山崖上刻有“石纽山”三个字,字大160×60厘米,字迹苍劲古朴;岩包上有180×80厘米的“禹迹”岩刻。
二 、大禹婚配地涂山(娶涂山氏女之地)
1 、河南省登封市
河南嵩山(太室山、少室山)一带的涂山偃师祭奠烈士祭祀祖先。启母石位于嵩山之阳、登封市城北3公里处的万岁峰下。其形势像山崖崩裂落下矗立于此。其石高、宽均约十余米,西北边有坎型大窖,可容数十人,石之北面上方裂口内边填有古钱,可用小棍触及而不可陶出,故又名“金钱石”。《淮南子》载:夏禹治水时开凿轘辕山,化为熊,凿石时,石落误击饷鼓,其妻涂山氏闻鼓声送饭,见其形,羞惭而归,至嵩山下化为石。禹紧追云:“归我子。”石之北面破裂而生启。
相传禹治洪水之时,离嵩山(今河南登封县境)不远的太室山与少室山之间,群山环抱,洪水季节便一片汪洋偃师祭奠烈士祭祀祖先。为根治这里的洪水,需要将东边的高山凿去,让茫茫洪水可宣泄而出,流入淮水。因其山形回环往复,犹如车辕一般,故名轘辕山。
在距登封城东太室山麓有太室阙,城西十里刑家铺西面、少室山东麓、公路南侧的汉代少姨庙旧址前面有少室阙偃师祭奠烈士祭祀祖先。太室阙高约3米,宽2米,厚0#8226;7米。少室阙高4米、宽2#8226;1米、厚0#8226;7米。“文革”中被毁,1979年重建。相传太室阙、少室阙分别是为纪念大禹之妻女娇和妾玉倩而建。
2 、安徽蚌埠市怀远县涂山
涂山乡人称东山偃师祭奠烈士祭祀祖先。位于怀远县城东南,淮河东岸。蚌埠市西郊,双峰峻耸,瞰淮矗立,与荆山夹淮并峙为胜。主峰338.7米,周长46华里。东峰曾有“无量佛殿”,久已倾圮。西峰建有“禹庙”,又名禹王宫。庙中原有银杏数株,枝干极古。相传汉高祖刘邦过涂山,命立禹庙以镇涂山;命立启王庙以镇荆山(《名胜志》)。禹王庙西有峭壁千寻,其下有圣泉、灵泉,泉水澄清,四时不竭。山前有“禹墟”及“禹会村”等古迹;山腰有聚仙台、卧仙石;山坡有巨石危立,俨然一妪人,乡人谓之“启母石”。涂山西南麓有小涂山,颇坦迤,其上曾建七层砖塔,乡人叫它“文笔峰”,惜已倒塌。左有象岭,右有狮山,两山之间原有“崇伯观”,系祭祀禹父鲧王庙宇,惜庙已不存。1996年,重新在涂山山麓修建启王殿。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撰有《涂山铭》,苏轼撰有《濠州七绝#8226;涂山》、《上巳日与二子逸过游涂山荆山记所见》,苏辙写有《涂山》诗;宋代诗人、大书画家黄庭坚撰有《涂山》诗;明代文学家宋濂撰有《游涂荆二山记》。众多文人墨客留下的诗文圣迹,极大地增加涂山的文化底蕴。
3 、其它地方的涂山,重庆直辖市江州的涂山,有禹庙,因禹娶涂山女而建偃师祭奠烈士祭祀祖先。浙江会稽山(原名茅山),安徽宣州当涂,山西省晋阳(太原)涂山,亦流传有禹娶涂山女的故事。
三 、大禹治水地
1 、河南省
三门峡的鬼门偃师祭奠烈士祭祀祖先。
三门峡的鬼门、神门、人门,相传是大禹治水时将挡住黄河的大山凿成几段,使河水分流,状如三道闸门;民间故事说大禹凿山时杀死一条恶龙,血溅山崖,故两岸山崖被染成红色;大禹用的斩龙剑落在河中,化为通天巨石,即三门峡的砥柱峰偃师祭奠烈士祭祀祖先。当地附近有七口井,相传亦是大禹凿三门峡时所挖。鬼门的崖头有两个圆坑,比井口还大,活像一对马蹄印,相传为大禹跃马过三门时留下的印迹,俗称马蹄窝。
笔者在《我国远古传说与自然环境变迁》一文(见《中国古代史论丛》1981年第三辑)中指出,三门峡(由人门、神门、鬼门组成)的鬼门系人工开凿而成,其功能是将三门峡的黄河水道裁弯取直,有利于洪水宣泄,因此鬼门应该就是大禹治水的工程遗迹之一偃师祭奠烈士祭祀祖先。
洛阳偃师祭奠烈士祭祀祖先。禹石,在洛阳龙门石窟景区内,进大门约百米的古阳阁旁、伊水岸边有禹王泉,泉水清澈,水温四季差异极小;泉水涌出处有禹石,高约3米,相传为大禹治理伊水时的镇水之石。
偃师市,孟县偃师祭奠烈士祭祀祖先。孟门山下、阳纡泽畔,有一块水淋淋的大青石,光洁的表面上有一些自然形成的纹路,颇似美丽的图画,相传为河伯冯夷献给大禹治水的地图(河图),在大禹治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登封市偃师祭奠烈士祭祀祖先。事迹见前文。
具茨山偃师祭奠烈士祭祀祖先。河南省禹州、新郑、新密交界处的具茨山,相传是大禹治水的地方。近年刘俊杰先生发现具茨山上有远古岩画、石刻地图状图案,据认为其内容涉及大禹治水。
禹州市偃师祭奠烈士祭祀祖先。禹王锁蛟井是为纪念大禹治水成功而建造。位于今禹州城内古钧台南街中段东侧,早年建筑毁于清末,井已填没。1979年,经反复查证和发掘,于次年重建。井上建有歇山式亭榭,亭子卷脊挑角,金碧辉煌,内部粉壁彩屏,外壁檐下绘有24幅关于大禹治水的神话故事。禹王锁蛟塑像置井口边,井口复制有铁链垂于井中,青石雕刻蛟龙头部浅露水面,俯视隐约可见。今之锁蛟井,是禹县人民政府1984年于原址稍东处重建的。井上建有一仿古亭阁,歇山抹角,上覆琉璃瓦,前面四根明柱,八扇透雕门窗。门额上刻有“禹王锁蛟井”五个大字。殿内正中靠后塑有禹王立像一尊,右手摁住蛟头,左手握井铁链,一副威武气概。禹王像前有一口井,以巨石掩盖。石上穿有锁链一条,以示井内缚有蛟龙。移开井盖,则见井内有水,水中有一石雕蛟龙,仰面朝天,像要蹦出之状。
相传大禹治水使陆地得到安宁,蛟龙担心危及龙宫,便率九仔以及水蛇、龟鳖之类,引潮逞凶,阻止大禹治水偃师祭奠烈士祭祀祖先。大禹利用母蛟喜欢引水上涌之性,令臣民立于山巅,等待蛟龙涌上,以滚木滑石击之,蛟龙则退。双方相继战斗于伊洛、河朔、陈蔡,最后将母蛟围困于颖河。蛟龙败阵,子孙四散。禹命勇夫数人,跃入水中,用绳子将母蛟拴住。挖一深井,立一桩柱,把母蛟锁于井中,令其永不得出,只留下鱼鳖虾蟹生存于江河湖泽中,与人类为友。禹州城内的锁蛟井,就是当年大禹治水留下的遗迹。
2 、山西省
陶城偃师祭奠烈士祭祀祖先。山西永济县北15公里有陶城,相传是舜帝考察水势、教民制作陶器之地,舜与大禹考察水势曾相会于此。二人交谈之中,对治理洪水的方略不谋而合,大有相见恨晚之感。正因此,后来舜竭力举荐禹继其父业,继续治理洪水。
夏县偃师祭奠烈士祭祀祖先。有夏陵坟冢、禹庙青台及禹王城遗迹。青台高三丈多,相传是大禹治水时所筑,西汉时于台上建禹庙,历代皆有修葺之举。1946年毁于战火。今青台遗址尚存,台上还有水井遗迹。禹王城南北长十里,东西长八里,由于历史的变迁,战争的破坏,留存的遗迹甚少。
忻州市偃师祭奠烈士祭祀祖先。系舟山、禹王洞,相传大禹治水时,曾在此山系舟治水,留下艰辛业绩。
3 、河套地区
大禹治水的重要工程,还包括建造众帝之台偃师祭奠烈士祭祀祖先。笔者推测众帝之台应该在黄河中游的河套前后地区,详情可参阅笔者《禹迹茫茫何处寻》、《寻找不周山启事》、《中华文明探秘之旅》等文章,以及《山海经地理复原图注》、《经典图读山海经》等专著。令人多少感到有些意外的是,德国学者维尔纳#8226;施泰因撰写的《人类文明编年纪事#8226;政治和军事分册》称,约公元前2205年,“相传大禹在中国陕西南(应为北,笔者注)部黄河河套地区战胜洪水,建立夏朝(延续至约公元前1550年)”,居然也说大禹在黄河河套治水。
4 、山东省
禹城市偃师祭奠烈士祭祀祖先。相传大禹治水时在此建禹息城,大禹治水时曾留住此城,并以此城为“导河入海”的施政指挥中心。春秋时改为羽国,后汉改为羽贞,唐高祖武德年间改为禹息;唐天宝元年(742),取禹息故城之意,改祝阿县为禹城县。
具丘偃师祭奠烈士祭祀祖先。禹王亭位于禹城市十里望回族乡十里望村东南400米处。 建国初期,禹王亭塌毁,具丘土亦逐年流失,今丘高8米,占地2000余平方米。明代为纪念大禹治水的恩德,在具丘上修建了“禹迹亭”。清代重修时改称“禹王亭”,亭内立禹王塑像。清嘉庆《禹城县志》载:“具邱,城西十里,世传禹治水筑此,以望水势。俗曰:十里望。”“禹疏二渠,其一出具邱。”民国《禹城县志》载:“按史记作贝邱,在今清平地,旧志所引误。”《山东省禹城县志补叙》载:城西具邱,亦称贝邱,世传大禹治河筑此,以望水邱。康熙五十年(1711)乡民吴以暹、吴以达兄弟辑建禹庙。知县曾九皋置祭田地54亩;雍正二年(1724)改建邱上。境内庙宇甚多,邑民独崇禹庙,每月朔望上香。1974年起, 陆续在这里发现文物多件,经鉴定属4000多年前古人使用过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 1977年被批准为山东省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禹堤遗迹偃师祭奠烈士祭祀祖先。民国《禹城县志》载:“郡国志#8226;禹王堤在博平县西南渰家坡经茌平城北断而复续蜒入长清禹城境内。”初考,禹堤(禹王堤)遗迹在禹城市张庄镇黎济寨村西。
禹王台今山东省郯城县(郯为少昊后裔)东北十里许,原建有禹王台偃师祭奠烈士祭祀祖先。相传当年大禹在治理沭水时,用赤碧二圭照之,发现水底有一个大穴,担心日后成为巫支祁(独霸淮水的恶神)之类的巢穴,为妖物所盘踞,扰乱四方,便在上边择地筑了一座高台,一旦它们图谋不轨,随即镇压,后人称为“禹王台”。到了明朝正德年间,这台忽然坍塌,有一县令趁机毁台取石, 建其私宅。毁到一半时,发现一块大青石板,光滑如磨刀石一般,取下石板,下有一片荷叶,还十分鲜嫩,有一把古剑,长数尺,置于荷叶之上。荷叶下是一泓清池,池中有几只金鱼,活泼异常。县令命人将鱼放之于河,将剑藏之于库,将禹王台完全毁掉。从此以后,沭水年年泛滥成灾,郯城县因此而被迫迁移。山东省历城东南30里处有龙洞山,又名禹登山,相传大禹曾到此考察水势。
历城县龙洞山,相传大禹曾登山起蜇龙治水,又名禹登山偃师祭奠烈士祭祀祖先。山有龙洞,洞口高8尺,阔4尺,洞门内高如殿堂,洞内深邃幽奥,据传有龙藏于此,故名龙洞。
山东济南城内有一井,一根黑色绳索系于井旁石柱上,倘有人掣动黑绳,井水即往上涌,相传大禹曾在这里捉拿拴缚鱼妖之处偃师祭奠烈士祭祀祖先。
5 、河北省
河北省卢龙县城内有一井,一根黑色绳索系于井旁石柱上,倘有人掣动黑绳,井水即往上涌,相传大禹曾在这里捉拿拴缚鱼妖之处偃师祭奠烈士祭祀祖先。
6 、江西省
江西庐山紫宵峰上有石窟和岩刻,文字为蝌蚪文,相传为当地苗民为纪念大禹设计杀死彭蠡泽(今鄱阳湖)中害人的庞然大物、治平水患之功而刻制的偃师祭奠烈士祭祀祖先。
7 、江苏省赣榆县西有羽山,山上有一大池,广可数亩,深不见底,人称“禹渊”,相传为禹父鲧因治水不成功投水自尽以谢天下之地偃师祭奠烈士祭祀祖先。
8 、长江三峡地区(重庆市、湖北省),巫山神女帮助大禹治水偃师祭奠烈士祭祀祖先。西陵峡、黄牛峡、棺材峡、巫峡、瞿塘峡等,都有大禹治水凿山开河留下的遗迹。《山海经》“禹攻云雨”即发生在三峡。
9 、四川省境内,相传都江堰市龙池镇与汶川县交界处有白龙池,又称慈母(禹母)山龙神池偃师祭奠烈士祭祀祖先。绵阳市梓潼县、都江堰市等地都留下了许多大禹治水的遗迹和美丽的传说,“别江为沱”指的就是都江堰治理工程之一的开凿离堆。
10 、云南省昌宁县城东澜沧江与黑惠江合流处有一条桩,圆径不足2尺,常与江水同高下,或高于江水一二尺,相传为大禹治水时治服蛟龙留下的遗迹偃师祭奠烈士祭祀祖先。
代烧服务——代烧金元宝——代烧纸钱
加师父微信 查看代办视频 微信:wangzijinci
本文链接:https://fuzhoufashi.com/index.php/post/39239.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文章涉及到您的权益及版权,还麻烦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谢谢配合。 特别提醒:如文章中有涉及到祭祀风俗、民间习俗等,皆为民间一种美好寓意,请科学看待,切勿封建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