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树祭奠烈士祭祀祖先:鄂尔多斯非物质文化遗产您知道多少?(转载)
成吉思汗哈日苏勒德
成吉思汗哈日苏勒德,是大蒙古国三面旗徽之一,由一柄主苏勒德和四柄副苏勒德组成,因而亦称“四斿哈日苏勒德”、“镇远哈日苏勒德”,意为黑神矛、黑纛榆树祭奠烈士祭祀祖先。哈日苏勒德是成吉思汗所向无敌的战神,“全体蒙古的总神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平安的护神,民族精神的象征,与成吉思汗八白宫一同由鄂尔多斯部供奉。成吉思汗哈日苏勒德祭祀于2007年被列入第一批内蒙古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烧纸钱 烧金元宝 烧寒衣 烧纸扎 代办视频
加师父微信 免费查看操办视频 wangzijinci
成吉思汗哈日苏勒德祭祀,体现了蒙古民族不畏艰险、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榆树祭奠烈士祭祀祖先。据《蒙古源流》记载,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国时,“遂即于斡难河源,竖其九斿之白旗,遣人至德里衮布勒塔黑之地,竖其四斿威灵之旗”。成吉思汗哈日苏勒德祭祀,在长期的历史中形成了一整套祭祀礼仪、祭祀制度和祭祀程序,世代相传。
成吉思汗的哈日苏勒德随八白宫进入黄河以南后,起初在额璘臣济农的王府供奉,后来在鄂尔多斯左翼中旗(郡王旗)南部乌兰木伦河和呼和乌素河汇合之处的席那浩舒(乌兰木伦河套)供奉榆树祭奠烈士祭祀祖先。光绪二十年(1894年)开始,郡王旗租放南部草场以后,哈日苏勒德被迫北迁,于宣统二年(1910年)迁至鄂尔多斯左翼中旗(郡王旗)今布尔台格乡境内的查干陶勒盖后平地上,在这里建立了苏勒德祭坛。从此,这个地方被称为“苏勒德霍洛”,1956年将哈日苏勒德迁至成吉思汗陵园。
成吉思汗哈日苏勒德上端为约0.3 米长的金属矛头,下面有白银圆盘,用来固定缨子,用九九八十一匹枣红公马之黑鬃做缨子榆树祭奠烈士祭祀祖先。主苏勒德的柄长4米多,外面套一层黄缎“衣服”,上面钉1000个纽扣,象征1000只慧眼。四柄副苏勒德的柄长3米,形状与主苏勒德相同。主苏勒德与副苏勒德用“呼和纳楚格”(蒙古语,意为“用公马鬃搓成的绳子”)连接,外用黄缎包住。四柄副苏勒德,每逢龙年七月十四日年大祭之后,到鄂尔多斯各旗进行巡祭,于十月初三威猛大祭之前回到苏勒德霍洛。
哈日苏勒德的祭祀是成吉思汗祭典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内容上主要表达对长生天、祖先、英雄人物的崇拜,在祭奠形式上再现了古老的蒙古民族牲祭、火祭、奶祭、酒祭、歌祭等形式榆树祭奠烈士祭祀祖先。哈日苏勒德的祭奠分平日祭、小祭、年大祭、龙年威猛祭、特殊祭等。哈日苏勒德祭典形式独特,内容丰富,内涵深刻,集中体现了蒙古民族战胜邪恶、渴望平安的心理。哈日苏勒德祭祀与成吉思汗八白宫的祭奠一样,在长期的历史中形成了一整套祭祀礼仪、祭祀制度和祭祀程序,显示着蒙古民族传统习俗、礼法、信仰、观念以及语言、文字、文化艺术等诸多方面。目前,成吉思汗陵旅游区管委会建立祭祀文化办公室、成吉思汗研究院,并配备40多名守陵达尔扈特专门从事祭祀工作。巴音勤克等一批达尔扈特亚木特德,传承成吉思汗哈日苏勒德祭祀。
萨冈彻辰祭祀
蒙古族著名历史学家萨冈彻辰是成吉思汗的黄金家族后裔,蒙古民族三大历史巨著之一《蒙古源流》的作者榆树祭奠烈士祭祀祖先。他的巨著《蒙古源流》在国际上也具有重大影响。康熙八年(1669年),他逝世后,由乌审旗喀拉嘎腾氏人世代负责萨冈彻辰的祭祀,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目前祭祀地有两处,即鄂尔多斯市乌审旗图克镇梅林庙嘎查萨冈彻辰陵园和陕西省神木县大保当。祭祀有年祭、季祭、月祭、日祭等形式,大小祭祀活动每年有30多次。每次祭祀都要诵祈祷词、烧香并敬献羊背子。这些祭祀活动中有五次大型的祭祀盛会:
正月初三的祭祀盛会叫做“拜年祭祀”,清朝时,这个祭祀日由衙门派人用三个羊背子敬献榆树祭奠烈士祭祀祖先。
农历二月初二的祭祀盛会叫做“开门祭祀”榆树祭奠烈士祭祀祖先。
农历五月十三日的祭祀盛会叫做“年祭祀”榆树祭奠烈士祭祀祖先。“年祭祀”是五次祭祀活动中最大最隆重的。祭祀时会举办那达慕大会,进行摔跤、射箭、赛马等比赛。
农历七月初八的祭祀盛会叫做“秋季祭祀”榆树祭奠烈士祭祀祖先。
农历十月初二的祭祀盛会叫做“冬季祭祀”榆树祭奠烈士祭祀祖先。
除此之外还有“月祭祀”,指的是农历每个月的初二、十六有小型的祭祀活动榆树祭奠烈士祭祀祖先。祭祀时,简单地诵祈祷词等。
萨冈彻辰的原祭祀地在陕西省榆林地区神木县大保当,当地农民和周围的崇拜者至今仍在祭祀榆树祭奠烈士祭祀祖先。因清朝末年放垦被迫迁至乌审境内,其祭祀活动也受到巨大的影响。新中国成立后,乌审喀拉嘎腾氏人和原祭祀地汉族农民及时恢复了祭祀活动。但因种种原因,萨冈彻辰的祭祀活动未能够完整保存原有的仪式、程序、形式和内容。
代表性传承人拉格胜布仁,1955年(6岁)开始跟随父亲庆· 巴雅尔学习萨冈彻辰祭祀,1996年开始主持萨冈彻辰祭祀活动,后传于呼日嘎、呼木吉乐图等榆树祭奠烈士祭祀祖先。代表性传承人那木凯从小跟随祖父巴图查干学习祭祀,后又跟随父亲萨金格热乐主持祭祀活动,后传于布日娃斯迪。代表性传承人呼日嘎从小跟随祖父学习祭祀,1993年开始他与拉格胜布仁和那木凯一同主持筹建纪念馆工作。
目前,收集、整理了大量萨冈彻辰祭祀文化文献资料,出版了《萨冈彻辰祭祀》一书榆树祭奠烈士祭祀祖先。萨冈彻辰诞辰400周年时组织举办了纪念活动。
萨冈彻辰去世后留有许多书籍和书稿榆树祭奠烈士祭祀祖先。保护萨冈彻辰祭祀文化,对研究蒙古民族历史和传统文化具有弥足珍贵的学术价值。由于历史的原因,萨冈彻辰祭祀逐渐演变为蒙汉各族人民的共同祭祀活动,因此,保护萨冈彻辰祭祀文化有助于促进民族大团结和民族和谐。
鄂尔多斯蒙古族祭火节
腊月二十三和二十四,为鄂尔多斯蒙古族祭火节榆树祭奠烈士祭祀祖先。其中,鄂尔多斯东部地区一般在腊月二十三祭火,西部地区一般在腊月二十四祭火。蒙古民族崇尚圣火,把圣火看做是光明的象征、兴旺的象征、温暖的象征。祭火,是崇尚火的礼俗,体现了蒙古族注重家业的继承和家业兴旺的心理。鄂尔多斯蒙古族传承的圣火祭祀包括两大类:一类是成吉思汗圣火祭祀,即祭祀成吉思汗黄金家族传承的圣火。成吉思汗圣火,象征民族的振兴、国家的繁荣和草原的兴旺。成吉思汗圣火祭祀,贯穿于成吉思汗所有祭奠中。另一类是家庭香火祭祀,即祭祀牧人家的炉灶。家庭香火是家族香火不断、家业兴旺的象征。家庭香火祭祀除在祭火节举行隆重的祭火仪式外,平时随时都进行小型祭火仪式。每逢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每家每户举行专门的香火祭奠,以示对圣火的崇拜,形成鄂尔多斯蒙古族传统的祭火节。
祭火,即在火中焚烧香柏、美食佳肴进行祭祀榆树祭奠烈士祭祀祖先。鄂尔多斯蒙古族每日将第一个“口福”投进灶火中。每逢家里做美食佳肴,用餐前首先祭火。每逢腊月祭火节,将煮熟的绵羊胸叉从锅里捞出来,大体剔去胸叉上的肉,并完整保留胸叉骨,用公绵羊毛捻成的粗毛线把胸叉骨横竖各绕三圈,并用蓝、红、白、黄、绿五彩绸缎条装饰后与香柏、榆树皮、针茅草等一起投进火撑(灶)焚烧。同时,将在煮羊胸叉的汤里放入红糖、红枣、鲜奶、酥油、圣酒等而配制熬成的“哈利木”,点洒在火撑(灶)中燃烧的火上,使火烧得更旺,以表祭祀。
腊月二十三,是成吉思汗圣火祭祀之日榆树祭奠烈士祭祀祖先。这一天,成吉思汗陵周围的蒙古族群众聚集在成吉思汗陵,举行传统的成吉思汗圣火祭奠。历史上,鄂尔多斯各旗札萨克王爷都来参加,或派继位台吉参加。成吉思汗圣火祭奠中举行献哈达、献神灯、献全羊、献圣酒仪式,并隆重举行祭火仪式。在祭奠中,念诵《祝祷词》和《金殿圣火大祭文》,并唱祭歌。每逢腊月二十三祭火节,在拖雷祭祀宫帐隆重举行圣火祭奠。拖雷为成吉思汗第四子、忽必烈的父亲,1227~1229年监国,是继承成吉思汗家业、守护成吉思汗圣火的人。成吉思汗圣火祭祀和拖雷伊金圣火祭祀,具有传承民族圣火之深刻内涵,其祭奠形式独特、内涵深刻,体现着蒙古民族神秘的原始文化的特点。
鄂尔多斯蒙古族祭火节,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成为内涵深刻、形式独特的民俗文化,以强大的生命力和活力世代延续,从未中断榆树祭奠烈士祭祀祖先。鄂尔多斯蒙古族的祭火,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在鄂尔多斯地区一直流行。阿尔宾巴雅尔、萨· 那日松等一批传承人,研究鄂尔多斯蒙古族传统祭火,编写出版专著,为世代传承文化遗产奠定了基础。
佳米高拉庙会
佳米高拉庙一角
佳米高拉庙位于东胜区罕台镇灶火壕村,据记载始建于清朝中叶, 是一座藏传佛教寺庙, 有僧舍30多间、僧人32人, 原建筑已损毁,现为20世纪70年代后新建,占地8万平方米,共有15间庙,其中有观音庙、玉皇庙、菩萨庙、福炎庙、如来庙等五大主庙榆树祭奠烈士祭祀祖先。
佳米高拉庙会是由当地民众自发组织的一种民间活动,于每年的农历二月十九日和七月十九日举行榆树祭奠烈士祭祀祖先。清早,人们不约而同地到庙内各个神位前进香、上布施,祈求人畜平安、生活富足。庙会会首在香客比较聚集的时候进行诵经。之后香客们便逐一开始与会首进行情感交流,宣泄忧虑,会首便用传统术为其排忧解难,使香客们在精神上得到安慰。与此同时,庙会上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也在进行着,早晚各一场。周边的商贩也云集于此,进行商业活动。中午和晚上庙里还为游人、香客们准备了斋饭。晚上,众人在庙会会首的引领下开始转灯会,祈求平安。转完灯会,一天的庙会活动就算是结束了。
佳米高拉庙会既是一种民间信仰活动,也是当地民众聚会和情感宣泄、情感表达、情感交流的重要场所,成为当地群众愉悦身心的重要方式,丰富了当地文化生活和商贸活动榆树祭奠烈士祭祀祖先。
来源:鄂尔斯多文化遗产网
代烧服务——代烧金元宝——代烧纸钱
加师父微信 查看代办视频 微信:wangzijinci
本文链接:https://fuzhoufashi.com/index.php/post/39810.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文章涉及到您的权益及版权,还麻烦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谢谢配合。 特别提醒:如文章中有涉及到祭祀风俗、民间习俗等,皆为民间一种美好寓意,请科学看待,切勿封建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