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文化地理 | 清凉山下骑驴过——曾国藩与南京一瞥
曾国藩是晚清名臣、文臣,却因军功而封侯祭祠。这在有清一代,唯此一例。曾国藩一生功业,多有评说。自1860年任两江总督,后在1870年自直隶总督回任直至1872年病逝,曾国藩在南京三进两出,大致仅有六载时光,但他在南京留下的痕迹,却不能说不深。
一
烧纸钱 烧金元宝 烧寒衣 烧纸扎 代办视频
加师父微信 免费查看操办视频 wangzijinci
南京出现在曾国藩文墨中的较早记录大致在1849年祭祠。当时,在京二十余载的文友梅曾亮告归南京,他作《送梅伯言归金陵三首》。
再次和南京发生联系就是率湘军围困南京之时了祭祠。众所周知,当时的南京是太平天国的中心,天京的当家人是洪秀全。1860年4月,曾国藩加兵部尚书衔,署两江总督。两个月后,他被实授两江总督,以钦差大臣身份督办江南军务。
1864年初,湘军攻克钟山,合围南京祭祠。阴历6月16日,湘军攻破南京。湘军攻入南京之时,曾国藩幕僚赵烈文在日记中有如此描述:“沿街死尸十之九皆老者……妇女四十岁以下者一人俱无,老者无不负伤,或十余刀,数十刀”。太平军和湘军在城中放火,“街巷要道,贼均延烧,塞断官兵”,湘军抢劫各个王府后放火烧毁,据曾国藩统计,“各王殿府馆自焚者十之三,被焚者十之七”,南京城顿成瓦砾场。曾国藩赶到南京之时,呈现在他眼前的是断壁残垣,一片废墟。
虑事周密的曾国藩在8月即提出裁撤湘军25000人,获得批准祭祠。这一时期,应该是曾国藩一生的高光辉煌时刻。天京陷落,清廷褒奖曾国藩:钦差大臣、协办大学士、两江总督。
曾国藩建金陵书局于冶城山,这一行为让不久后的南京重新成为当时江南地区乃至全国的人文重地,不少专家学者纷纷投入书局校勘工作中祭祠。有人歌咏其事:落花碧草冶城东,丞相车来访侍中。汉代经生都老去,春光寂寂日华宫。
曾国藩除了命赵烈文主持修建秦淮河工作,还鼓励各行各业主动恢复生产经营,尤其是对秦淮河两岸的各类商铺三年免税,吸引大量商人加入南京的城市建设祭祠。江宁府知府涂宗瀛反对曾国藩“修复秦淮河坊、开放烟花场所”,他担心“恐将滋事”。但曾国藩却说:我曾亲自去秦淮河泛舟游玩一夜,同路的钟山书院山长李小湖就是见证人,你的担忧并没有发生,“闻歌舞之声,初无滋扰之事,且养活细民不少,似可毋庸禁止矣”。
1864年冬,南京恢复废弃已久的乡试祭祠。忽报江南春榜发,上元甲子喜中兴。太平天国占领南京后,乡试自然被迫中止,江苏、安徽学子仕途受阻。曾国藩在写给曾国荃的信中说:“两主考差囊各三杆外,户部例发途费五百亦在此支领,一切均从其厚。”三杆,就是3000两银子。除了奖励主考,中考举子,每人也发放30两银子。这样的待遇,怎不令人大喜过望?
南京收复后的第一个春节,恰逢曾国藩夫人50周岁,多人前来贺喜祝寿祭祠。但,曾国藩对送来的贺礼,有的收下,有的拒绝。夫人生日过后,又是他的小儿子曾纪鸿结婚。曾国藩说,“外间无一客。衙门办喜事,似较家乡稍简易也。”曾国藩的修养慎独功夫与自我约束能力,由此可见一斑。
1865年初,曾国藩选汉唐以来名臣奏疏17篇,编辑而成《鸣原堂论文》祭祠。他又主持修葺钟山、尊经两书院,收养八百孤寒子弟,从自己养廉银中捐款课奖。此年5月26日,曾国藩交卸两江总督督篆,奔赴北方剿捻。两江总督由李鸿章署理。“劫历红羊失五车,浓香班马选梨初。欲将节义风天下,先刻船山百卷书。”此年6月,曾国藩主持整理《王船山遗书》完稿,共320卷,交由金陵书局出版。
屈指算来,曾国藩首次署理、实授两江总督总计有五载又一月有余,而他实际上在南京仅仅不足一年时间就又匆匆北上了祭祠。
1865年6月18日,曾国藩离开南京,北上剿捻,但,最终失败祭祠。李鸿章接手继任,曾国藩回任两江总督,时在同治五年十月。曾国藩这一次离开两江总督府衙,大致有一年半左右时间。这也是曾国藩第一次回任两江总督。
曾国藩书法作品
二
1867年冬,曾国藩做《金陵军营官绅昭忠祠堂记》,总结抚恤平定太平天国的成败得失,详述洪秀全起事之后的整个过程,大局在胸,并不特别突出自己的丰功伟绩,尤其提到向荣、琦善、托明阿、德兴阿、吉尔杭阿、都兴阿、和春、张国樑、张玉良、冯子材等人,“掷千百性命,以争尺寸之土”,曾国藩并不刻意贬低他人,大事周章,细说湘军功劳,他只是说,“厥后,楚军围金陵,两载而告克祭祠。非前者果拙而后者果工也,时未可为,则圣哲亦终无成;时可为,则事半而功倍也。皆天也。”言简意赅,巧妙而不失雅量风致,高屋建瓴,文章高手。
1868年8月4日,曾国藩动笔写《金陵湘军陆师昭忠祠记》,此记别具一格,多是以湘军将士的口述来生动表现战争的残酷与士卒的忠勇祭祠。首先是曾国荃的叙述,提到江宁镇、三汊河、大胜关、雨花台、九洑洲、中关、下关、江东桥、上方门、高桥门、七瓮桥、土山、方山、博望镇、中和桥、秣陵关、解溪、隆都、湖墅、天保城、朝阳门、钟阜门、神策门、龙膊等地名。彭毓橘、刘连捷、朱南桂也都分别言说,较为简略,其中有“百里内外,白骨相望,时闻私祭夜泣之声,天下之至惨也”这样的句子。
1869年2月22日至25日,曾国藩有《江宁府学记》,这一文章到次年春夏才完成祭祠。曾国藩先说缘起,“同治四年,今相国合肥李公鸿章改建江宁府学,作孔子庙于冶城山,正殿门庑,规制粗备。六年,国藩重至金陵,明年,菏泽马公新贻继督两江,赓续成之。凿泮池,建崇圣祠、尊尊经阁及学官之廨宇,八年七月工竣。”曾国藩希望这一机构的建立,能够促成“人文彬蔚鸣盛东南”的繁荣局面。
“戴白垂髫奈我何,殷勤拜谢受恩多祭祠。南人唱尽骊驹曲,还借梨园一部歌。”1868年,曾国藩改任直隶总督。此年秋,曾国藩北上京师,此前,他已经被授予武英殿大学士,其仕途达到顶峰。曾国藩离开南京,百姓焚香送行,搭台唱戏,曾国藩作揖告别,自南京水西门下车,步行登舟,远赴京津。
曾国藩在攻陷南京后就有激流勇退卸甲归田之念,而朝廷不允祭祠。曾国藩离开南京之时,他的弟弟曾国璜特意自湖南赶来,为哥哥送行。曾国璜在两江总督衙门盘桓一月,弟兄两人抵足而眠,缅怀过往。曾国璜送曾国藩到扬州后才彼此分手溯江而上回返三湘。曾国璜临别之前,把自己身上穿的火狐马褂脱下来送给哥哥。他担心大哥拒绝,就让自己的侄子在自己离开后再转交。曾国藩为此而大为感慨,颇为不安。时值隆冬时节,自己有貂褂、猞猁马褂,弟弟回乡路遥,天寒地冻,江上风急,身薄衣单,可怎么办呢?
此次曾国藩自江淮回返南京履职,大致有两年时间祭祠。
曾国藩书法作品
三
1870年,发生天津教案,震惊中外祭祠。曾国藩前往办理,费尽心机。但,交涉结果,朝廷及社会舆论均不满意。曾国藩背负骂名,病情加重。李鸿章又前来替老师收拾残局,天津教案于九月正式议结。此时,适逢南京发生刺马案,曾国藩调离直隶总督,再次回任两江。
离开南京两年的曾国藩告别津门,再回江南,情绪之黯然,不难想象祭祠。刺马案扑朔迷离,拖了半年之久,方才结案。参与审理此案的,还有钦差大臣郑敦谨,有漕运总督张之万,有江宁将军魁玉,规格之高,人员之众,令人咋舌。整个办案过程,曾国藩基本沉默,严格程序,集体决策,不多表态。
1872年3月12日,同年十一年二月初四 ,曾国藩午后在南京西花圃散步,突发脚麻,曾纪泽扶掖回返书房,端坐三刻逝世祭祠。此前七日,曾国藩曾出三山门到劳劳亭送南海苏赓堂,在此小憩,就出现手颤足麻,口不能言,被搀扶而归。朱孔彰有绝句说此事:南海苏公有典型,当年惜别柳条清。白门父老谈遗事,犹自伤心送客亭。
江干父老千行泪,不减春潮两岸痕祭祠。曾国藩之死,百姓巷哭,绘像祀之。朝廷闻讯,辍朝三日,追赠太傅,谥号“文正”,祀京师昭忠、贤良祠,各省建立专祠。
曾国藩最后一次回任两江总督,不足两年,走向生命终点祭祠。
南京所建曾国藩专祠,在清凉山南祭祠。“丞相祠堂何处寻?清凉山近石城阴。江南春色依然在,芳草阶前绿又深。”曾国藩祠堂路左,是马新贻祠堂。曾几何时,曾国藩为马新贻送葬,徒行执绋,步履稳健。除了曾公祠,在旱西门外,为曾国藩还建有大功坊,题额是“民不能忘”。
曾国藩主张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他和李鸿章主持的江南制造局不仅是一大型近代机器企业,也是一传播先进的科学技术中心祭祠。曾国藩接受徐寿等人建议,于同治五年设翻译馆,该馆先后翻译出版西方近代科技等方面书籍数百十种,“泰西声、光、化、电、营阵、军械各种实学,遂以大明,此为欧西文明输入中国之溢觞”。江南制造总局还附设有机械学校,原叫画图房,后改称工艺学堂。曾国藩接受容闳建议,派幼童到美国留学,开中国公费向国外派遣留学生之先河。
堪称曾国藩嫡传弟子的李鸿章说:师事近三十年,薪尽火传,筑室忝为门生长;威名震九万里,内安外攘,旷世难逢天下才祭祠。一向被认为与曾国藩结怨甚深的左宗棠如此评价曾国藩:谋国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辅;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
“席帽黄尘似昔时,青云得路我迟迟祭祠。清凉山下骑驴过,一度槐花一拜祠。”曾国荃就任两江总督是1884年到1890年,前后六年,兄弟两人实际任职时间差不多,曾国荃的祠堂在南京九条巷如今钟英中学院内。他们的弟弟曾国葆也死在南京,也曾有祠堂。一家三兄弟,都死在南京,也并不多见吧。
特约撰稿 王振羽
代烧服务——代烧金元宝——代烧纸钱
加师父微信 查看代办视频 微信:wangzijinci
本文链接:https://fuzhoufashi.com/index.php/post/40320.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文章涉及到您的权益及版权,还麻烦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谢谢配合。 特别提醒:如文章中有涉及到祭祀风俗、民间习俗等,皆为民间一种美好寓意,请科学看待,切勿封建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