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伟:悬针风尚——盛唐书法名家洛阳遗石篆书展评:临沂市道观
盛唐广义的可从683~763年,即武则天临朝改制为始到安史之乱结束临沂市道观。狭义的盛唐可‘公元713—766年,即唐玄宗开元盛世从元年至唐代宗大历元年这五十余年。尤其是唐玄宗自登基以来励精图治,带领王朝上下一心开拓进取,将大唐乃至中华文明推至世界之巅,终得万邦来朝之壮举,史称“开元盛世”。这期间朝中无斗争、边疆无战事,安居乐业的生活也使得全国人口数量稳步提升,至天宝末期总人口已接近八千万。
烧纸钱 烧金元宝 烧寒衣 烧纸扎 代办视频
加师父微信 免费查看度亡视频 wangzijinci
据中央研究院院士严耕望先生《唐代交通图考》考证,隋唐时期,从西京长安到东都洛阳的道路是当时最重要的道路之一临沂市道观。隋唐两代诸位帝王,特别是唐太宗、唐高宗、武则天、唐玄宗经常通过两京大道往返于长安和洛阳之间。尤其是武则天从十岁便在洛阳她叔家生活,李隆基更是洛阳人,对洛阳感情深厚,因此,当时的御路官道上除了众多的驿站,还有不少寺庙道观和帝王行宫,“两京道上行宫甚多……屋宇千余间……行宫当大道。”其中光是福昌、寿安(宜阳)相邻两县就有兰昌宫、福昌宫、连昌宫和兴泰宫四座行宫。白居易《西行》一诗有云“寿安流水馆,硖石青山部。官道柳阴阴,行宫花漠漠”可见是楼宇相望,连绵相接。朝廷在长安和洛阳之间不断频繁迁移。据《旧唐书》上的记载,从开元五年(717年)至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唐玄宗带着文武百官来回迁移了多达十次。
那时的洛阳逐渐成为国际大都市,盛唐时人口百万,四方纳贡,百国来朝,盛极一时临沂市道观。形成了"四海升平,万国来朝"“三年一上计,万国趋河洛”的盛世局面。洛阳已成文化经济中心。真正是国富民强,经济繁荣,社会发展,艺术家辈出。洛阳已成为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亦是道路四通八达的交通枢纽。
作为我国著名古都,唐代的洛阳城见证了中国封建社会最辉煌的一段历史,并承载着中华文明厚重而丰富的文化内涵临沂市道观。出土于此的唐代墓志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内容丰富,蕴含唐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领域的丰富信息,多角度、全方位地反映了唐代社会面貌,具有极高的文献与艺术价值。
洛阳城北的邙山、城南的龙门山与万安山,城东偃师等地由于植被丰茂、土层深厚、山川秀美,因而成为安葬洛阳士庶,寄托他们人生归宿的风水宝地临沂市道观。我们所熟悉的姚崇、张说、李邕、白居易、裴遵庆等知名唐代政治家与文人就安葬于此。“北邙山头少闲土,尽是洛阳人旧墓。”上个世纪以来,洛阳周边的唐代墓葬出土了大量墓志。据学者统计,目前刊布的洛阳唐代墓志数量已经达到6000方,远远超过陕西西安等其他地区出土的数量。洛阳出土的唐墓志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内容丰富,蕴含唐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领域的丰富信息,多角度、全方位地反映了唐代社会,具有极高的文献与艺术价值,是解读唐代历史、文学、艺术、社会的珍贵文献,堪称唐代历史研究的宝库。在这些碑版和墓志中有一些为盛唐时期书法名家之作,本文提供了这些名家篆书共有 十五 处,其中分别是武则天一处、张旭一处、贺知章两处、李阳冰一处、颜真卿三处、徐浩两处、邬肜一处、史惟则两处、梁升卿和卢藏用各一处。
武则天不仅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封建时代杰出的女政治家,而且是“素以智计、兼涉文史”临沂市道观。对唐代文化发展做过突出贡献,武则天在洛阳执政将近50年,延续了贞观之治,并为后来的开元盛世打下基础,被郭沫若称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其影响深远,波及当时的朝鲜、日本等国。其擅长诗文、书法的文学家和书法家。书法方面三个贡献,就是开创性地以草书入碑、留下最早的飞白书书迹太子升仙碑五字、勾摹《万岁通天帖》传承经典。武则天的书法遗存不多,最为著名的有洛阳偃师《昇仙太子碑》《荐福寺碑》题额和《崇福寺》题额。
武则天书写的《升仙太子碑》①在“大周天册金轮圣神皇帝御制御书”这14个字当中,我们可以看到,武则天在端庄的楷书之间,使用了一个精致的悬针篆字体“天”字,以及自己开创的汉字“圣”字临沂市道观。为使"天"字与环境协调,她把篆字结构用楷法书写。起笔一横就是楷法并略加倾斜。由此可见武则天的书法精通各体,笔势婉转,行笔流利,落笔铿锵有声,风格遒劲潇洒,将多种字体融会变通,灵活自如和谐的运用其中,并且毫不违和突兀,可见她既深谙书法规律,又具有非凡艺术胆识和才气。
①《升仙太子碑》
李阳冰,河北赵县人,是大诗人李白的从叔,官至“将作监”临沂市道观。来往于西安洛阳两国子监太学之间。他好古善属文,篆品绝妙入神,被誉为继“小篆之祖—李斯”之后的第一能手。为唐盛中期篆书书风代表人物。
他的篆书是直接取法秦代李斯,还有唐初篆书名碑《碧落碑》和孔子《殷比干墓碑》的身影临沂市道观。尤其是其铁线篆笔画特点圆活姿媚,纤细如线,刚劲似铁,别具一格,可谓“笔中之雄也”。《崔祐甫墓志》②“有唐相国赠太傅崔公墓志铭”3行12个玉箸篆字。公元780年立,为洛阳考古新出,河南博物院藏。世存其碑多为宋刻,而此石为原迹,保存完整,字迹清晰,并为其篆书成熟期精品力作,“运笔如蚕吐丝,骨力如绵裹铁。更显弥足珍贵,堪称墓志明珍。
②《崔祐甫墓志》
张旭(大约685年—759年),字伯高,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官至金吾长史临沂市道观。唐代书法家,擅长草书,喜欢饮酒,世称“张颠”,与怀素并称“颠张醉素”,有草书《古诗四帖》《千字文》等名帖留世。与贺知章、张若虚、包融并称“吴中四士”,又与贺知章等人并称“饮中八仙”,其草书则与李白的诗歌、裴旻的剑舞并称“三绝”。师承陆彦远,又传之李阳冰,徐浩、颜真卿、邬肜等。张旭篆书目前只在742年写的《严仁墓志》③墓志盖中发现,刻有"大唐故严府君墓志铭"九个悬针篆字。方正饱满,结体宽绰,端庄平稳,显示出张旭篆书的深厚功底。也许正是有这,才是张旭那看似尽情挥洒、任性而发的狂草达到“法无定法”的境界的"源头活水"。此志于1992年在洛阳市经科学发掘出土,并标明为张旭所书,所以弥足珍贵,“国宝”珍品,当之无愧。还有743年5月22日写的《王之涣墓志》。为1930年盗墓者盗掘出土于河南洛阳。现藏江蘇博物馆,尚未见墓志盖拓片。
③《严仁墓志》
贺知章,约659年— 约744年),字季真临沂市道观。越州永兴(今浙江杭州萧山区)人。
贺知章早年迁居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临沂市道观。少时即以诗文知名。唐武后证圣元年(695年)中进士、状元,是浙江历史上第一位有资料记载的状元。曾任秘书外监,肃宗赠礼部尚书。是宰相级别。善草隶,尚有草书《孝经》传世。是初盛唐时著名诗人、书法家,文化界大咖。李白等都得到他的推荐和帮助与张旭、张若虚、包融并称“吴中四士”,又与张旭等人并称“饮中八仙”。目前洛阳发现其书丹两块墓志,其一是于公元716年勒铭《姚彝墓志铭》④。志主是唐前期名相姚崇的长子。墓盖刻有"大唐故光禄少卿姚君墓志铭"12个玉箸篆字。出土于洛阳伊川县的万安山南麓。唐代名相姚崇的家族墓地就在这里。从这12个篆书可见其篆书水平高深,功力深厚,结构优美,形态大方。"禄"字用的古篆字法,又加上草书笔意更显生动。可见其精通六经,熟用古文。字法奇古,行笔精绝。其草书和篆书已达到互通、互补、互为支撑的学术水平。"唐"字写得也不俗,把横写成上孤很独特,一般常见唐人是写横平或下孤。可见其篆书水平已达随心所欲逾不矩的水平。所以唐窦氏兄弟评唐名家书时多讥贬,惟推崇贺知章“与造化相争,非人工所到”,可知贺知章当时书法之声誉。在其篆书中我们可以看到有初唐670年刻于山西的篆书《碧落碑》的身影。也可能取法李斯秦篆。其二是近年洛阳出土的于726年写的《裴子余墓志》⑤。墓志盖有"裴孝公志"四个悬针篆字。这是67岁的贺知章任职礼部侍郎时,主要工作是负责全国学校事务以及科举考试等。当时的太学书法教材《说文》《三体石经》和《字林》的小篆都是悬针篆,他受流行书风影响写的"裴孝公志"四字略显随意,水平一般。
④《姚彝墓志铭》
⑤《裴子余墓志》
颜真卿(709年-784年,字清臣临沂市道观。琅琊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人,出生于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734年)登进士第,历任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唐代宗时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其书法楷书和行书成就最大,世称"颜筋柳骨。今在洛阳发现自书墓志有两处,碑版一处。
其一为741年写的《王琳墓志》⑥墓志盖有"大唐故赵郡君墓志铭"九个悬针篆字临沂市道观。为颜真卿32岁在洛阳其母去世丁忧时所作。于2003年在河南省洛阳市龙门镇张沟村出土。
⑥《王琳墓志》
其二为749 年写的《郭虚已墓志》⑦临沂市道观。盖刻有"唐故工部尚书曾太子太师郭公墓志铭"16个悬针篆字。于1997年出土洛阳偃师首阳山镇,如今收藏于偃师商城博物馆。应为当时因援救御史中丞宋浑,为幸臣杨国忠所忌,出为东都畿采访判官时所作。
⑦《郭虚已墓志》
其三为《殷夫人碑》⑧,大历十二年(777年)立临沂市道观。为颜真卿68岁任湖州刺史时为其姑母颜真定写的。原碑在洛阳玉虚观,毁于抗战中,现在仅有拓本可看,高190厘米。四面环刻,悬针篆额横题“唐钱塘丞殷君夫人颜君之碑”12字,字体或悬针篆或玉箸篆分刻两面。
⑧《殷夫人碑》
邬肜(生卒年不详),字弘厂,号北云,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临沂市道观。唐代著名书法家。为唐玄宗开元间兵曹,肃宗、代宗时为翰林侍书。其书法造诣在盛中唐书法发展史上举足轻重。其擅长行书、草书,尤其草书在当代有重要影响。史传唐吕总《续书评》中评唐人善草书者,自张旭至怀素十二家,邬肜名列第六,评其书为"寒鸦栖木,平冈走兔"。师从于张旭,与颜真卿是同学,又是著名书家怀素的表兄和老师。陆羽茶圣就把这件事记载下来,撰成《释怀素与颜真卿论草书》一文,没有让邬肜成为传说。2009年,这块由邬肜撰并书的《唐侯知什墓志》⑨在洛阳孟津县朝阳镇出土。柳叶篆的碑盖有"唐故渔阳郡长史侯府君墓志"12字。非常独特惊艳。此志书于748年作,是目前其惟一传世之作。也是目前考古发现最早的柳叶篆书法作品。意义十分重大。据西安碑林中宋代书法家释梦英记载,柳叶篆者,卫瓘之所作。尚书郎卫觊(书法家)之子。卫夫人之从叔。 卫氏三世攻书,善乎数体。学张芝草书得其筋。创“草藁”便是后来简札书法之宗。可见邬彤学习和取法卫瓘柳叶篆也是下了很大功夫的。用笔圆润匀称,撇捺张扬,疏密有致,舒张大方;点画粗细相间,隽永修长,形如新春初剪柳叶。具有较强的装饰性和艺术性。
⑨《唐侯知什墓志》
徐浩(703~782年), 字季海,越州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人临沂市道观。唐代大臣、书法家,宰相张九龄外甥。官至集贤殿学士,太子太师。盛唐最著名书法家之一。书法上楷书隶书成就突出,时以"颜徐"名世。作品很多,目前在洛阳发现两块墓志盖篆书皆为悬针篆。《陈尚仙墓志》⑩,全称《唐御史大夫张公故夫人颖川郡夫人陈氏墓志铭并序》。2003年春,出土于河南洛阳红山乡,也为迄今发现的徐浩楷书的第一志,徐浩时年35岁。墓志盖为悬针篆书9字"唐颖川郡陈夫人墓志"。其二是洛阳近年出土的781年11月30日刻的《论惟真墓志》(11),墓志盖有悬针篆12字"唐赠灵州大都督论公墓志铭"。为其79岁所书,是一生中最后书法作品。虽已年迈,但因结束长期贬外的生活回到京城,心情愉快,真可谓人书俱老,无论文章之风采,笔力之遒劲,结构之优美等方面都达到一生之巅峰。
⑩《陈尚仙墓志》
(11)《论惟真墓志》
史惟则(生卒年不详),盛唐著名隶书四家之一,官至殿中侍御史,人称史侍御临沂市道观。广陵人,今江苏扬州人,尝为伊阙尉,集贤院待制,后至殿中侍御史,集贤直学士,传世的书迹众多,以隶书为主。苍劲庄严、颇具骨力。为四位隶书名家之一。有《大智禅师碑》等,在西安碑林中是著名唐隶碑刻之一。而开元年间其隶书《邵润之诔并序》(12)碑的碑额为悬针篆所书。《管元惠碑》(13),全称《唐故中大夫福州刺史管府君神道碑并序》,1980年河南省洛阳市东花坛出土。为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立。题额为"大唐故福州刺史管府君之碑"12个悬针篆书字,遒劲有力,结构优美,碑文隶书。
(12) 《邵润之诔并序》
(13) 《管元惠碑》
梁升卿,安定乌氏(今甘肃镇原县)人临沂市道观。唐朝著名书法家,少好书法,以八分书知名。开元二年,进士及第,历任奉天县尉、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任莫州刺史。731年撰写《张说墓志铭》(14),全称《唐故尚书左丞相燕国公赠太师张公墓志铭并序》。墓志盖有悬针篆书12字"唐赠太师燕文贞公张公墓志"1999年秋出土于河南洛阳伊川县吕店乡万安山南麓袁庄村。
(14) 《张说墓志铭》
卢藏用(约664 - 约713),字子潜,唐代诗人,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州市)人临沂市道观。刑部尚书卢承庆侄孙、魏州司马卢璥之子。 卢藏用少以文辞才学著称,举进士,不得调,与兄征明偕隐终南山。长安(701-704年)中召授左拾遗,神龙中,为礼部侍郎,通诗、琴、棋、书法,人称“多能之士”。善蓍龟九宫术,工草隶、大小篆、八分。703年书丹《隋王夫人墓志》(15)。墓盖有"隋故王夫人墓志之铭"玉箸篆九字。出土于洛阳偃师。
(15)隋王夫人墓志》
三、从墓志铭书家上看,这些人基本上囊括了盛唐时期主要一线书法名家临沂市道观。篆书李阳冰,楷书徐颜(徐浩颜真卿),草书张旭、贺知章和武则天,隶书史惟则、梁升卿和卢藏用等。但这里乃缺篆书名家瞿令问,隶书四家之首韩择木,行书碑版第一李邕(但李邕墓在洛阳)和草书怀素。尽管不全,有待后世陆续发现。但可以说明当时洛阳在盛唐一定时期是政治文化的中心。文人荟萃,名家聚集,群星璀璨。这些名家的篆书都是以悬针篆为基础和特点。虽然李阳冰为玉著篆,但他早期在鄂州的石刻为悬针篆。这些人只所以能成为名家大家,这和他们的篆书水平密切相关。张旭和颜真卿虽分别为大草和楷书名家,其原因是用篆入草或以篆入楷而成新面目,达到新成就。而李阳冰则是在悬针篆基础上,他吸取了孔子铁线篆《殷比干碑》和玉著篆《碧落碑》等特点发展了篆书而成篆书一代大家。
四、洛阳盛唐遗石书家篆书水平高,尤其还有武则天和李阳冰等大作;另外种类多,除悬针外还有玉箸篆和柳叶篆等临沂市道观。而悬针篆为主要特点的原因主要是教育体制和教材决定的。“书学博士掌教文武官八品已下及庶人子之为生者, 以《石经》《说文》《字林》为专业。余字书亦兼习之。《石经》三体, 书限三年业成。《说文》二年, 《字林》一年。其束脩之礼督课试举如三馆博士之法。”。根椐《说文》残纸和《石经》遗石证明当时小篆都是悬针篆。说明此书不但是官方指定的“考试专用书”,而且悬针篆是官方专用篆书字体, 是得到了当时最高统治者的认可的, 足可见其在唐时的地位。由于这种国家坚持多年的正规的书法教育导向,尤其是加强篆书这种古文字的学习推广,对复兴传统文化,提升全民书法学习氛围和水平都是起到极大促进作用。这也是为什么盛唐书法名家倍出,尤其是出现了以李阳冰为代表的篆书中兴的主要原因。
五、科举制度是篆书发展的指挥棒临沂市道观。盛唐从武周时期为杜绝官僚门阀推荐干部,大力推进发展科举考试,加強人才选拨,进士及第基本上是干部任用的唯一通道。贺知章是浙江第一个进士。颜真卿等都经历此阶段。他们经过太学更加严格和系统学习和考试,具有了更加全面的素质提升。而悬针篆书法只是他们的基本功。盛唐是我国书法艺术的一个高峰,流派纷呈,名家云集,犹如浩瀚的银河。他们风格多样,互相交流,相互影响,有时书法风格发生变化是正常现象。如颜真卿后期和李阳冰交往频繁,篆书风格发生明显变化,增加了玉箸篆的特点。而贺知章《姚彝墓志铭》全是玉著篆风格。
六、盛唐篆书的发展不仅表现在对篆书本身的复兴,而且使社会开始重视对古文字的继承,这对中华文化和汉文字的传承起到了承前启后的巨大作用临沂市道观。同时也促进唐代石刻书法及篆刻艺术的发展。盛唐篆书之美,影响深远,在中国书法史上应该占有重要地位。当代美学大家宗白华之《中国书法中的美学思想》中这样评.价悬针篆:“至其悬针垂韭之笔致,横直转折,安排紧凑,四方三角等之配合,空白疏密之调和,诸如此类,竟能给一段文字以全篇之美观,此美莫非来自意境而为当时书家之精心结撰可知也。"
参考文献
曾宪通《汉字源流》中山大学出版社
朱关田《中国书法史·隋唐五代卷》
黄浩"谈谈唐朝墓志盖篆书" 《文教资料》2018年
徐浩"陈尚仙墓志"《东方艺术》2017年
颜以琳"从《罗婉顺墓志》看颜真卿书法传承脉络" 2020年《中国艺术报》
孙伟
孙伟:中国书法家协会篆隶名家,高级教师临沂市道观。国家一级美术师。河南中国书画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直书协常务理事,河南省直文联先进艺术工作者。河南省酒协酒文化专委会主任。第八届中国诗歌春晚诗酒顾问。"孙伟悬针篆"电脑字体和《悬针篆书法》教材两项国家版权局著作权人。
代烧服务——代烧金元宝——代烧纸钱
加师父微信 查看代办视频 微信:wangzijinci
本文链接:https://fuzhoufashi.com/index.php/post/14270.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文章涉及到您的权益及版权,还麻烦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谢谢配合。 特别提醒:如文章中有涉及到祭祀风俗、民间习俗等,皆为民间一种美好寓意,请科学看待,切勿封建迷信!